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为提高生育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可以报销了

京港台:2024-4-5 20:08| 来源:财话连篇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为提高生育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可以报销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除了全面放开生育,真的没有其它鼓励生育的招数了吗?还真有!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四省份已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

  所谓辅助生殖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试管等等。目前,这两种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都是合法的,但费用却不低,特别是试管,一代试管费用都要上万,三代试管更是要几万元,而且不是一次就能成功。

  比如广西35岁的陆女士,为了实现当妈妈的梦想,试管十二年,花费几十万元。如此高昂的辅助生殖成本,让很多不育夫妇望而却步。

  如今广西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1万多治疗费可以报销7000多元,相当于报销70%,费用大幅下降,又让很多不育夫妇燃起了希望。据了解,在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后,短短几个月,广西辅助生殖机构门诊量达60.77万次,同比增长35.64%。

  有人可能觉得即便是全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对生育率的提升都有限,因为这个群体占比太低了。实际上并不是,根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007年的12%增加到2020年的18%,也就是说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有不孕不育问题,这个群体非常庞大。

  而且,这个群体还会继续加大。根据育娲专家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从2000-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从24.2岁推迟至28.7岁,初育年龄从24.3岁推迟至约28岁。

  

  晚婚晚育的趋势不可逆转,随着结婚生育年龄的推迟,因为错过黄金生育年龄,加上环境等因素,不孕不育的概率会提升,从而让更多人需要靠辅助生殖才能完成妊娠。

  现在很多年轻人天天喊着不想结婚,不想生育,那是因为他们还年轻。真正过了35岁,想生育的人群会大幅增加。可一旦过了这个年龄,生育机能会大幅下降,需要依靠辅助生殖技术才行。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也是拖到35岁后结婚,想要个孩子,结果自然受孕失败,依靠辅助生殖技术都不行,钱花了不少,身体还受罪,依旧没能要上孩子,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有些职业女性想先发展事业,但又想保留未来生育的机会。有些可能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却想单独养育孩子,这些都需要辅助生殖技术来帮忙完成。

  

  所以,人口专家梁建章曾建议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并帮助那些有意愿独立抚养小孩的女性实现生育的愿望。简单理解就是让一些不想结婚,但又想要小孩的女性实现生育,也就是非婚生子。

  但目前国内单身女性冻卵,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完成生育都是非法的。其实,在大城市,已经有一些单身女性偷偷的到国外冻卵,或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完成了生育,独立抚养孩子。

  不少国家已经允许单身女性采用辅助生育技术,比如美国在2012年对女性开放冻卵服务,在近年来的出生人口中,有2.1%的出生人口采用了辅助生育技术,从而提高了美国的生育率。

  我国现在将人工授精和试管这两个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肯定能够提升生育率。如果全面开放辅助生育技术,并出台法律保障未婚女性平等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的权利,那生育率能够大幅提高。

  

  未来的家庭结构肯定是多元化的,有丁克家庭,有未婚女性带娃的家庭,甚至是未婚男性带娃的家庭。

  既然现在拿不出真金白银出来鼓励生育,那就精准覆盖,就像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帮助的是那些想要孩子却无法自然生育的人群,也能起到提升生育率的目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2 13: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