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花40万,买一个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更多细节爆出

京港台:2024-5-12 19:41| 来源:都市快报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花40万,买一个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更多细节爆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网上传出“欧洲自然科学院爆雷了”消息,称花40万就可以买一个院士头衔。

  

  据网友爆料:六个俄罗斯人在德国注册了一家公司,名叫“欧洲自然科学院”,以选举院士的名义行骗,支付 40万元人民币(专题)就可以获得“院士”头衔。

  同时网上流传的还有一份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名单,名单显示2021年1人,2022年11人,2023年11人,2024年42人,3年共有66人,名单中涉及人名及其任职,有教授、科研工作者等。今年42人多是国内大学在职教授、校长,其中不乏985和211学校的。

  橙柿互动记者搜索“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发现不少关于国内大学在职教授(还有客座教授)、经济学家、企业家获得该学院院士的新闻消息。

  

  

  

  

  在《围城》里,方鸿渐回国前,买了张根本不存在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充当自己留学证明,而“克莱登大学”也成为“野鸡大学”“山寨大学”的代名词。

  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院?是不是“山寨大学”?橙柿互动记者展开调查。

  设有诺贝尔奖通道?

  欧洲自然科学院,全称叫: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据该学院官方资料介绍,欧洲自然科学院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院长为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Vladimir Tyminskiy)。

  科学院采用严格的院士递补制度,当选院士需经院士推荐、形式审查、答辩审核、投票选举、主席团审议、公证员公证、勋章授予、外交部发函等严格的学术评审和法律流程,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创造性贡献和影响力,多位中国两院院士也任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该科学院目前在德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匈牙利等世界33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欧洲自然科学院现有1700名院士,设有路德维希·诺贝尔奖获奖者通道,多名院士获得诺贝尔奖,另有30多名院士是欧洲知名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但是,橙柿互动记者发现,介绍中的这个“路德维希·诺贝尔奖”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诺贝尔奖”。

  真正的诺贝尔奖创始人叫: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

  真正的诺贝尔奖英语全称为:Nobel Prize in Chemistry,遴选流程有严格规定。

  据真正的诺贝尔奖官方介绍,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例,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1、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籍院士;2、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的委员;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4、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的大学和理工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终身科学教授;5、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至少六所大学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学院(通常为数百所大学)选出担任同类职务的人员,以确保在不同国家及其学习所在地能够分配到适当的名额;6、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可能合适的其他科学家。

  据此分析认为,欧洲自然科学院所谓的“路德维希·诺贝尔奖”通道只是一个噱头,和真正的诺贝尔奖提名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个学院的地址是真的吗?

  据资料显示,欧洲自然科学院总部在德国汉诺威市。这个学院长什么样子?

  汉诺威是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首府,在莱纳河畔,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多万。

  

  记者在卫星地图上搜索“Hannover Kaplan Straße ”(即汉诺威卡普兰街),查无此地。有网友在谷歌地图搜索发现,该地址显示为“永久停业”,且外观照片显示为处在街上的不起眼的一个楼房,外墙上也没有挂单位牌子。

  

  为什么没有学院照片?

  梳理关于获得该院院士称号的公开报道,不乏“80后”“90后”在职教授及成功企业家。

  

  

  

  

  但记者发现,目前关于国内获得该院院士的公开新闻或个人介绍里,只有关于该院的“院士证书”,没有公开发布过该院士在学校学术交流、或获得该证书现场等照片。

  

  

  院士通过率这么高,合理吗?

  事实上,真正的含金量高的是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总部在伦敦,代表欧洲最高学术水平的科学院,外籍院士通过率不超5%。

  而欧洲自然科学院官方资料称有1700多名院士,且院士很大部分由欧洲各个国家的科学院遴选或院士推荐,代表欧洲自然科学界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

  欧洲自然科学院2003年成立,到今年是21年,也就是说每年这个学院要评出80多名院士。从前述网上流传的名单看,2024年还没过完,已经有42名中国人获得院士,占了往年平均人数的50%。且按此比例算,2024年还没过完,目前,该院的“中国籍院士”通过比率已超50%。

  此外,记者还发现,公开报道的获得该院院士的新闻或个人介绍,关于这个学院目前院士数量也有前后不一的表述。在获得该院院士称号的海南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张爱华研究员、青岛企业家陈昌金、福泉企业家周春松等人的介绍中,则称该学院目前院士400多个。

  

  

  

  培训广告称包过院士,不过能退费

  网上一则某培训机构广告侧面印证了传言,该广告显示: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欧洲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多个外籍院士评选招募,广告称流程是“我们这边先把老师资料先发给国外,国外初步评选,觉得符合条件会通知我们,初步评选之后符合提交,是包过的,如果初步评选不通过是不收费的……”

  

  

  记者联系该培训机构留下的客服电话了解,客服表示,只要发送资料,经过“初步评选”,通过了,再交一笔费用,用于认证用。

  中国科协之声:清理各类“山寨头衔”

  

  5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之声”发布署名为“钟科平”的评论文章《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折射出什么?》指出,各部门机构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注重激浊扬清,着力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公平的创新环境。一方面,着力清理各类“山寨头衔”“违规评比”“收费表彰”,避免给任何取巧、钻营的投机者站台,更不可向其倾斜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并合理评价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确保其能够获得稳定支持,开展良性竞争。

相关专题:院士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7 07: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