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转文释疑美国登月 用郭德纲段子

京港台:2024-5-25 22:45|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22 )  | 我来说几句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转文释疑美国登月 用郭德纲段子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连日来,质疑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真实性的声音持续搅动国内互联网。继中国科协之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地质地球所”)也“下场”刊文科普释疑。

  5月22日,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转发了腾讯新闻旗下“一起来唠科”稿件《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被实锤?证据不会消失,时间将证明一切》。文章中,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段玉龙对话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解读近期针对阿波罗登月计划流言的来龙去脉。

  文章称,波澜的缘起是在嫦娥六号发射的直播中,探月工程三期副总师裴照宇在和主持人对话时,提到“阿波罗盆地”时有一段不连贯的表述被大肆解读,被当成美国登月造假的“铁证”。

  

  嫦娥六号降落区域示意。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图

  对此,杨宇光表示,“裴总虽然没有把这段话说完整,但他提到的‘阿波罗’其实指的是‘阿波罗盆地’,另称为‘阿波罗撞击坑’,指的是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里的一小部分地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非常大的,直径超过2000公里,包含了月球的南极。但这个撞击坑的名字和阿波罗登月地点并没有关系。”

  他指出,“我们知道人类史上唯一的载人登月计划是阿波罗登月,从1969年到1972年一共进行了七次,除了阿波罗13号失败以外,另外6次都取得了成功,都是落在月球的正面。阿波罗计划的名字起源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当下的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起名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在神话中阿尔忒弥斯是阿波罗的妹妹,可以看出他们取名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阿波罗计划’和‘阿波罗撞击坑’除了名字相同,并无其他关联。裴总也没有在节目中说阿波罗计划是假的,这是很明确的。至于他说的没有找到阿波罗盆地的什么,我也无从判断,我们只能从国家航天局在嫦娥六号正式发布的信息中来了解这个任务,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阿波罗盆地是我们的计划着陆点之一。”杨宇光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还在上述文章的评论区回复了不少质疑阿波罗登月计划真实性的留言。

  其中,在答复一名网友的质疑时,微信公众号“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引用了一段郭德纲的著名相声段子,“郭德纲说过: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要是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1999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整合而成。2004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整体调整到该所。整合后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的“十四五”定位与目标是“面向地球与行星科技前沿,面向资源能源、宜居环境、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地球与行星科学新理论,研发深地探测关键技术装备与深空探测科学载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地球与行星科研机构,成为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理论的研究高地和高端人才基地,成为战略性资源能源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创新平台,成为地球宜居环境建设方案的科学智库。”

  此前,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科学辟谣”也曾在5月14日刊发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君毅的科普文章,解释了上述裴照宇关于“阿波罗盆地”的发言。

  王君毅文章称,“这本来是直播类节目中常见的情况,但因为裴照宇提到了‘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一些媒体认为发现了‘流量密码’,将这段对话单独截取出来,并配以《关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裴总这样说:没找到那个……》这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标题,做成短视频进行大肆传播。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的认为找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造假证据的评论内容。”

  王君毅在文章中写道,“视频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极,是被誉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在这个大型盆地内还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视频中备受争议的‘阿波罗盆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它位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这个名字里虽然也有‘阿波罗’,但和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任务而命名的,并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关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据中国国家航天局官网介绍,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出发,7月20日登月舱降落在月面上。经过近7小时的等待,尼·阿姆斯特朗于美国东部时间20日22时56分20秒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永载史册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是一次飞跃。”随后,艾·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到1972年12月,又有5艘阿波罗号飞船将10人送上月面。他们在月面上进行了许多科学考察和实验活动,共带回月球物质300多千克。

相关专题:郭德纲,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17 03: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