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车诺比野猪悖论" 这一实验爆遗毒恐才是关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上世纪60年代核试爆遗留的放射性物质,让车诺比地区的野猪持续「中毒」。(法新社资料照)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位于乌克兰境内的车诺比(Chernobyl)核电厂发生重大事故核灾后,该地区的野生动物受到严重辐射污染,令人担忧。而车诺比野猪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与其他动物相比,却始终居高不下,成了一个科学谜团。
据《有趣科学》(IFLScience)网站近日报导,2023年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和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Leibniz University Hannover)的研究团队,利用尖端测量技术,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1986年的车诺比核灾释放了大量的铯-137(cesium-135),这是一种半衰期约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车诺比野猪肉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在过去30年裡几乎没有下降。
研究团队发现,造成野猪持续「中毒」的原因,不仅仅是1986年的核灾,还与1960年代的核武器试验有关。
研究人员在德国巴伐利亚(Bavaria)的野猪身上,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铯-135,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长得多,因此影响持续时间也更长。
「由于它具有很长的半衰期,而且很少衰变,因此无法用辐射探测器直接探测到。必须使用质谱法,并採取相对複杂的措施,才能将其与其他原子精确区分。」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辐射专家斯坦豪瑟教授(Georg Steinhauser)表示,「我们现在成功地做到了。」
虽然研究人员是在巴伐利亚野猪身上发现了铯-135,但他们推测,这种现象也可能发生在车诺比的野猪身上,也就是说,车诺比的野猪可能仍然受到铯-135的影响。
然而,这也引发了另一个疑问:为什么野猪受到影响,而鹿和其他野生动物却没有?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野猪的食性有关。野猪喜欢食用地下20到40公分深的鹿松露(deer truffles),这种真菌会慢慢吸收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
由于车诺比核灾释放的铯-137,以及冷战时期核武器试验产生的铯同位素,都在慢慢地渗透到土壤中,因此鹿松露至今仍含有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这意味着,野猪会同时摄入来自核灾和核试验的放射性物质,导致牠们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其他野生动物则因为食物来源不同,已逐渐恢复正常,甚至蓬勃发展。
斯坦豪瑟教授解释说:「如果将所有这些影响加在一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鹿松露的放射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野猪的放射性,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我们的研究表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係非常複杂,但如果你的测量精度足够高,就能找到这些谜题的答案。」这项研究于2023年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