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警告欧盟:可能引发贸易战

京港台:2024-6-22 22:12| 来源:美国之音 | 评论( 20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警告欧盟:可能引发贸易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星期六在北京会见访华的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

  在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抵达中国首都、并将拟议关税列为重要议题之际,北京方面星期五(6月21日)警告,与欧盟在中国电动汽车进口问题上不断升级的摩擦可能引发贸易战。

  哈贝克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是自布鲁塞尔提议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以打击过度补贴以来,欧洲高级官员首次访华。欧盟加征关税之举引发了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和中国领导人的严厉批评。

  哈贝克星期六(6月22日)在北京向中国官员表示,欧盟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并不是“惩罚”。他在气候与转变对话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表示:“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些不是惩罚性关税。”

  哈贝克表示,美国、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家都曾使用过惩罚性关税,但欧盟没有,“欧洲做法不同”,九个月来,欧盟委员会详细调查了中国企业是否从补贴中不公平获益。

  哈贝克说,欧盟审查产生的任何反补贴税措施都“不是惩罚”,此类措施旨在补偿北京给予中国企业的优势。

  在会见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时,哈贝克表示,欧盟拟议的关税旨在为与中国的贸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郑栅洁回应道:“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保护中国企业。”

  仅在本周,中国汽车制造商就敦促北京提高进口欧洲汽油动力汽车的关税,而中国政府已经对欧盟猪肉进口展开反倾销调查,以报复欧盟委员会先前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将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星期五在官网以“答记者问”方式警告:“欧方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并可能引发“贸易战”,责任完全在于欧方。”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还指控,欧方通过反补贴调查“对中国企业进行恐吓、胁迫施压,以认定惩罚性高额税率相威胁,要求提供过于宽泛的信息,很多涉及商业敏感信息和企业核心秘密,窥探中国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

  解释的机会

  哈贝克的来访被视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向中国官员解释最近所宣布关税措施的一个机会,同时消除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可能损害德国企业的风险。德国的声音在欧盟尤其有分量,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强烈反对欧盟征收关税。柏林敦促对话,同时期待中国做出妥协。

  德国汽车制造商最容易受到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因为去年它们近三分之一销售额来自这个规模达18.6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盟对电动汽车将加征关税的举动导致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跌至新低点。

  但中国官媒将哈贝克的访问描述为缓解紧张局势的机会。据中国《环球时报》报道,一些专家表示,德国应该寻求共识。

  哈贝克星期五抵达北京后首先会见了数个欧盟国家的大使,他将与中国官员会谈,并访问上海和杭州。他原本预计将会见中国总理李强,但德国代表团消息人士星期五晚间表示,哈贝克离开北京前无法安排与李强的会晤。

  出人意料的是,在德国驻北京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哈贝克对柏林当前的中国战略表示不满。该战略于去年7月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概述,在此之前曾经过数月德国联合政府内部争论。哈贝克来自德国三方联合政府中的绿党。

  这份长达64页的文件指控北京日益强势独断和“不公平做法”,但对于减少关键依赖的政策措施却含糊其辞。哈贝克批评柏林这份11个月前发布的中国战略文件过于短视,与其他欧盟国家的中国战略不同步。

  “战略意味着你必须放眼未来,至少要描述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即使它永远不会像所描述的那样发生,”他说。

  哈贝克表示,“这是德国政府的中国战略,所以欠缺的是欧洲的做法”,迟早需要更新。他没有确切说明他认为德国战略应该如何演变。

  德国政府没有立即回应对哈贝克说法置评的请求。这进一步加深了一种看法:在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柏林尚未为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确定明确的道路。

  星期五早些时候,哈贝克降低了对其访中期间能解决的问题的预期,称他并不期望就贸易紧张局势达成解决方案。

  德国也在寻求扩大其企业进入庞大中国市场的渠道,同时也试图“去风险”(de-risk)以避免其经济过度依赖任何一国。

  贸易专家表示,经济和政治因素都越来越有利于美国和德国的关系。

  2024年第一季度,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600亿欧元(640亿美元),低于美国和德国的贸易额630亿欧元。这打破了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趋势。

  星期五公布的官方数据突显了这一转变:5月份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14%,而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4.1%。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7: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