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给赝品文物编个爱国的故事再捐掉,真是赚麻啦!

京港台:2024-6-23 00:32| 来源:古籍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给赝品文物编个爱国的故事再捐掉,真是赚麻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哥怀疑最近减肥减狠了,不然怎么会一大早就被一波正能量冲昏头脑。

  东莞男子继承姨妈英国庄园,内藏圆明园文物10万件,全部捐给祖国,价值数十亿!

  我滴个乖乖,谁不得说一句吾辈楷模!

  

  文章里写道,这位主人公名叫赵泰来,195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一个小康之家。

  因为是独子,家里很重视他的爱国教育,但在他15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他一人。

  没办法,赵泰来独自乘船去了香港(专题),跟随清贫的姨妈生活了12年,直到姨妈也突然病重,他才得知一个惊人的秘密——

  姨妈其实很有钱,不仅在英国有大别野,农场里还有很多值钱宝贝。

  

  姨妈为啥有钱不花?国外需要被妥善处理的东西又是啥?

  赵泰来带着一肚子问号飞去了英国,根据“藏宝图”下到了马房的地下室里。

  映入他眼帘的是许多个大大小小的箱子,一一打开,都是些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的瓷器字画。

  他花了好几个月清理东西,回香港一问,了不得了,这都是国家流落在外的宝藏文物!

  他们家族也不是等闲之辈,外曾祖父是清末民初的外交家,伍廷芳。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了。

  从小就有一颗爱国心的赵泰来,决定将这数万件宝物带回祖国。

  然而跨国运费太贵,他不得不卖掉英国的别墅。

  对他来说,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让文物回家、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并懂得爱国,更为重要。

  于是,他将这些价值超数十亿的宝贝都捐给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自己一件不留。

  一片拳拳爱国心,令网友们大受震撼,直呼:“家风忠良!”“太牛X了!”“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确实,这么正能量,故事也离奇,为啥不拍成电影呢?绝对大卖啊!

  所谓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没拍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都是假的。

  故事和宝贝,都是假的。

  

  先说这个漏洞百出又版本不一的故事。

  明明在国外有房产却和外甥住在香港清贫一生,他姨妈图啥呢?

  新中国都成立多久了,姨妈为啥不让国家出面取回文物呢?

  为什么只捐给地方博物馆,故宫和国博不是更好吗?

  

  另外,这故事是过了几道手啊?出入也太大了。

  姨妈去世一会儿是1981年,一会儿是1976年;

  赵泰来一会儿是家中独子,一会儿又有9个兄弟姐妹;

  投靠姨妈一会儿是因为父母去世,一会儿是没人照顾;

  姨妈一会儿生活朴素,一会儿雍容华贵……

  你就说说,电影编剧该选用哪个版本取材?

  

  如果赵泰来的故事可能还有万分之一的几率是真的,那他捐的那些宝贝可以断定只有亿分之一的几率不是赝品。

  据说这人曾在广东风行十余年,印象中广东的哥迷占比不少,有没有靓仔靓女跟哥说说,你们看过他捐的藏品吗?

  比如他一口气捐了5个馆的广东番禺宝墨园。

  哥没有去过,但从大家的老朋友、著名参观家@史里芬Schlieffen 的视频中也能略窥一二。

  铜包金的弥勒关公,和蔼里透露着迷惑↓↓

  

  猪头柄的尚方宝剑,威严却又不失俏皮↓↓

  

  十二生肖兽首一大堆,明清大花瓶好几架↓↓

  

  一排的司母戊鼎,连四羊方尊都成套的↓↓

  

  直逼动物园规模的青铜器,让人怀疑是否是赵泰来的大手笔导致了先秦通货膨胀。

  

  95新的金缕玉衣造型前卫,直接摆上两件,看着跟家里的麻将凉席也没啥区别。

  

  不难想象,赵先生要是来北京逛一遍潘家园,估计整条街都卖空了。

  最绝的不是连人带剑的彩色包青天,而是这里满墙糊遍了张大千。

  

  这怕不是张大干的吧?

  总而言之,在宝墨园面前,奇葩如冀宝斋第一次输得心服口服。

  你甚至能从保安的松散状态推断出,他也深知自己的使命并不重大。

  

  如果赵泰来单纯就是捐“文物”、建博物馆,那咱只能说他是个眼光不大好的海淘达人。

  但他打着爱国的旗号,干尽了损人利己的事。

  据“雅昌艺术网”梳理,赵泰来通常以捐赠的名义,到处寻觅正在兴建的文化园,等项目落实后向其索要大笔“文物”运费,有的文化园给不出钱,就用土地产权抵押;

  他还曾以给香港孔子学院捐藏品馆为名,当上名誉院长,随后由他堂弟出面行骗,声称可以给人孔子学院的教授、院士职称,换取各种好处,最终堂弟被学院除名。

  “假慈善真诈骗”的邪恶之手不满足于大陆各级政府,还伸向了台湾(专题)富豪们。

  

  如此步步紧追的一套组合拳,老哥迷们有没有觉得眼熟?

  没错,就是哥两年前扒过的“国宝帮”,能把10元地摊货卖出亿元天价。

  这是一群极度自信的收藏者。

  将赝品说成国宝,再通过各种手段为其背书,获得鉴宝权威后造假贩假,漫天要价。

  举几个例子:

  租用人民大会堂开所谓的国宝献汶川大会,直径1.8米的大盘子让人魂穿义乌;

  

  利用大学背景建博物馆、洗白赝品,比如重庆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

  

  

  (via.收藏家西风)

  还包括在拍卖会里真假混买,一个“汉代玉凳”可以拍到2.2亿,也不管汉代还没发明凳子……

  

  你敢指责他们炒作赝品?国宝帮根本不怕。

  因为他们有民族大义做挡箭牌,好比文章开头那个感人的爱国故事。

  谁质疑民间收藏家,谁就是“跟文化汉奸配合国外势力掠夺中国文化财富”的利益集团。

  面对这种大帽子,没几个人受得了。

  甚至还可能被倒打一耙送上法庭,毕竟文物真假法院管不了,但你只要骂过他,就构成名誉侵权了。

  

  说到底,假文物流入市场,很容易让不知深浅、迷信故事的买家赔个倾家荡产。

  但更可恨的是对国家历史和民族记忆的篡改。

  曾经有造假者在伪造三星堆玉器时,把少数民族的文字刻在上面,于是时至今日还有人坚信三星堆是彝族文明——

  实际上三星堆并未发现任何文字。

  

  好家伙,直接连历史一起伪造了。

  再次感叹,马亲王的《古董局中局》刚上映,电影好不好另说,这个名字是起得真好啊。

  啥爱国不爱国的,在有些人眼里,古董都是能赚钱的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16: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