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谈判前景不乐观 中欧贸易战一触即发?

京港台:2024-6-25 00:29|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9 )  | 我来说几句


谈判前景不乐观 中欧贸易战一触即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欧双方已经商定开始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谈判。中国希望欧盟在7月4日之前就取消加征关税做出决定,但是分析人士和业界人士都认为这一可能性等于零,除非中国“展现做出重大让步的意愿”。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六(6月2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新闻稿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大约两周前,欧盟委员会宣布,自7月4日起,向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在原有10%的进口电动车关税的基础之上,中国车企最高可被额外加征38.1%的惩罚性关税。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一再呼吁欧盟取消关税,并表示愿意进行谈判。北京不想卷入另一场关税战,特朗普(专题)执政时期的美国政府对其商品征收的关税仍令北京感到恼怒,但北京表示,如果发生关税战,中国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中国企业。

  中国《环球时报》援引观察人士的话表示,最好的结果是欧盟在7月4日之前取消加征关税决定。

  但欧盟委员会、分析人士和欧洲贸易游说团体都强调,谈判将是一项重大任务,中国需要展现做出重大让步的意愿。

  欧洲布鲁勒智库高级研究员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法国大选前,不会有人敢改变欧盟做出的决定。她说:“欧盟委员会无法改变它已经考虑了几个月的决定。是的,中国正在向欧盟成员国施加压力,但他们需要多数支持票推翻欧盟委员会的决定。”

  最终关税将于11月2日欧盟反补贴调查结束后确定。

  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周一(6月24日)表示:“欧盟方面强调,任何谈判结果都必须有效解决有害补贴的问题。”

  中国商务部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说:“除非中方化解欧方提出的所有问题,否则在7月4日之前取消初步关税的可能性为‘零’。”

  贸易战?

  由于担心中国以制造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可能导致廉价商品泛滥,欧盟的贸易政策已变得越来越保护性,因为中国企业希望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加大出口力度。

  中国否认了不公平补贴或产能过剩问题的指控,称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技术、市场和行业供应链优势的结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展开调查时……我的直觉认为这不是一个单纯经济问题,也是地缘政治问题。”

  

  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对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图像来源: EPA/Denis Balibouse

  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投票决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程序,要求北京方面取消对欧盟政治和外交人员的制裁措施。在此之前,欧盟因中国迫害新疆维吾尔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而对其实施制裁。这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来,欧盟首次对中国进行人权制裁。北京立即做出回应,宣布对部分欧洲议员以及一些欧洲学者、智库进行反制裁。

  此后,欧盟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急剧恶化。

  同一年,欧盟与中国之间再度陷入争执冲突。中国降低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并要求跨国公司断绝与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的合作关系,因为立陶宛政府邀请台湾(专题)在首都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引起北京方面的愤怒。中国声称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因为不允许邦交国与台湾发展官方关系。

  箭在弦上

  尽管呼吁谈判,但北京方面也表示,如果欧盟不让步,它已准备好采取报复措施,并认为布鲁塞尔应对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负全部责任。

  《环球时报》首先报道了中国正考虑对欧洲猪肉进口展开针锋相对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商务部上周证实了这一点,同时还准备对欧洲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中国汽车行业建议提高对大排量汽油车进口的关税幅度。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君特(Jacob Gunter)表示:“北京很可能将对欧洲制造的2.5升或以上排量的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

  他说:“猪肉和奶制品已经摆在北京的谈判桌上,而且可能会有更多农产品受到威胁。”

  他补充说:“在欧盟方面,也正在进行各种调查......因此,我们应该期待针对(中国)产品的扭曲现象采取某种措施,从医疗设备到机场安检扫描仪、钢管制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09: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