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海外华人遇袭登微博热搜,为洗白中国仇外犯行?

京港台:2024-7-6 20:47| 来源:VOA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海外华人遇袭登微博热搜,为洗白中国仇外犯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华裔相关新闻,最新动态!

  两起海外华人(专题)遇袭事件近日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中国网民热议外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对此,观察人士说,正值各界关注中国仇外情绪之际,中国却藉类似的排华事件来“反向操作”舆论,恐意在平衡或洗白中国对外籍人士不友善的形象。

  中国相继发生美、日公民遇刺事件后,腾讯、抖音等多个社媒平台也出台排外言论的整治方案,被《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解读为“反映了中国官方的意志”。

  然官方看似出手整治之际,两则海外华人遇袭消息却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重燃中国网民的民族情绪。

  两起海外华人遇袭事件登微博热搜

  首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专题)副校长兼发言人张本恩(Ben Chang)在校外街头遭美籍男子辱骂,头部遭金属水瓶殴打。据张本恩指控,施暴者对他大吼:“滚回你的国家去!”纽约(专题)市警局初步调查后,列为“仇恨犯罪”。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6月28日率先报道张本恩遇袭事件后,中文媒体也大量跟进,这条新闻在6月29日登上微博热搜,当时正值日籍母子和一名保护她们的中国人在苏州遭刺后、中国网民热议国内仇外情绪之际。

  7月1日,中国驻新西兰奥克兰总领馆发布新闻称,一名中国留学生(专题)在当地的公交车上遭不明身份人士持械袭击,面部严重损伤,中方已向奥克兰警方表达严重关切。翌日,遇袭的16岁留学生及当时出手相助的75岁华裔长者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直指,施暴者疑为毛利人。

  对此,微博大V“平原公子赵胜”发文称:“这才叫极端民族主义,看到不同长相的人,直接上去殴打、凌辱甚至是谋杀。”

  他还说:“中国从来没有极端民族主义……美国、日本(专题)、欧洲,都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你们没看到,那是因为媒体从来不报,从来上不了热搜。”

  中国两手策略洗白仇外形象

  针对这两起排华仇恨犯罪,观察人士说,引发中国网民热议的时机过于巧合,因为中国网络言论长期受严密管控,若非中共授意,恐难广泛流传。

  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台湾(专题)与东亚研究计划主任叶耀元教授分析,美、日公民分别在吉林和苏州遇刺后,外界除指控北京长期放任、甚至助长极端民族主义滋生,还直指中国排外情绪高涨,恐导致外资撤离。

  他说,这绝非官方乐见的走向,因此,北京在急于洗白仇外形象下,看来已使出两手策略。一手是遏制网上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做给外国人看的;另一手则反向操作,凸显海外华人遇袭事件,并将这类仇恨犯罪合理化为举世皆然,非中国独有现象。

  叶耀元教授告诉美国之音:“正向操作就像是胡锡进(说的),‘我们(中国)要创造良善的营商环境,不应该去煽动这种仇恨的行为或言论’。负向操作也很简单,不是中国人打外国人,外国人也会打中国人,所以不是我们的错,这两种操作都可以洗掉原先中国人攻击外国人(事件)。”

  叶耀元说,张本恩在纽约遇袭十多天后才在中国引发热议,且恰巧就在苏州日籍母子遇刺事件后,就时序而言,确有蹊跷;而中国留学生在奥克兰遇袭则由总领馆主动宣布,上层指示刻意张扬的意味也很浓厚。

  在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网路安全与决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宗翰也说,张本恩一案或可归因为媒体蹭“仇外”议题热度,为搏眼球而生的舆论操作,但新西兰中国留学生一案由官方直接发布,带风向意图明显。

  源自地缘政治对立的种族仇恨

  他说,海外华人遇袭事件非近期才有,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即频传,当时就曾被中国政府用来转移各界的问责。

  吴宗翰表示,种族对立的起因之一恐源自各国的地缘政治对抗,包括海外中国人频传遇袭,如7月初备受中国网民关切的中国商人在菲律宾遭撕票案,虽属少数个案,却是国际局势的缩影。

  他说,中国网民的仇美、仇日言论一向高涨,随着近期中菲在南中国海的紧张情势急遽升温,中国网民对菲律宾的讨伐也越来越不客气。

  吴宗翰告诉美国之音:“这些事情往往反映出来的就是国与国之间比较极端的对立情绪,其实已经慢慢影响到一般的社会群众、人跟人之间的相处。”

  他说,国际对立导致个别国家间的种族仇视仍属少数,但藉由刻意渲染部分个案来牟取政治利益,这操弄手法在中国颇常见。

  中国调控舆论之道:民族主义者吐怨气又不致失控

  日本国际教养大学中国研究助理教授陈宥桦也观察到,日籍母子苏州遇袭后,微博随即盛行的一派说法是海外中国人遭袭者也很多,因此,以这两起海外华人遇袭事件为佐证,可见人为操弄的成分不低。

  陈宥桦告诉美国之音:“其实人为操纵的部分一定会在,某种程度,我看到中国政府也想控制中国人的言论,就想平衡(在华外国人遇袭事件)。”

  陈宥桦研判,“哥大华裔副校长在美街头遭殴”及“新西兰被袭中国留学生发声”登上热搜,让中国网民近期被压抑的民族情绪找到出口,但并未激化到衍生出更多的极端词汇,可见中国民族主义者刻意散播的成份居多,但其操弄手法其实是在监管者眼皮底下进行,让中国政府的舆论调控可不露痕迹地调控舆论。

  他说,微博言论长期遭中国政府管控并审查,因此,种种迹象显示,当局恐通过放大海外中国人的仇恨犯罪,来平衡中国的排外犯行。

相关专题:华人,华裔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华人社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03: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