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法律条文去“殖民化”香港彻底告别“女皇陛下”

京港台:2024-7-12 23:46| 来源:港漂圈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法律条文去“殖民化”香港彻底告别“女皇陛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香港最新动态!

  这两天,港府敲定了一件大事。

  香港(专题)要废除及修改,法律条文中“殖民化”的过时条文或提述!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废除“女皇陛下”“总督”“立法局”……这些非常“殖民化”的用词。

  也就是,从法律条例方面,正式开始“去殖民化”。

  

  众望所归

  等等,现在香港的法律条文当中竟然还有“女皇陛下”?!

  是的,而且还不少。

  圈妹在这里选两个例子:

  背叛女皇陛下

  

  图:电子版香港法例

  袭击女皇陛下

  

  图:电子版香港法例

  香港法律跟女皇陛下有什么关系?

  

  不只是女皇陛下,还有皇室、总督、立法局、国务大臣……都是明显的殖民痕迹。

  甚至在1997年之前,一些法律程序上,因为遵循的是英国的制度,有些案件需要“等候女王发落”。

  比如1985年的宝马山双尸案,有两名未成年人犯罪,这两人就需要英国女王来决定刑期。

  

  宝马山双尸案震惊中外(图:网络)

  近几年,不少议员都在提议:希望港府删掉这些字眼,更有议员直言“等到颈都长”。

  

  图源:网络

  时至今日,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7年,也早已是时候修订了!

  香港法律修改了什么呢?

  以后香港的法例中,将不再有“女皇陛下、其世袭继承人或继位人”。

  而是用“中央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根据基本法和其它法律的规定”取而代之。

  

  图源:紫荆网

  “总督”这种称呼也将不再存在,而是“行政长官”。

  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取代“总督会同行政局”、以“香港”取代“殖民地”、以“立法会”取代“立法局”……

  有关“香港、中国沿岸、台湾(专题)”的提述将废除,并以“中国”取而代之!

  此外,还要修改或废除“官方”(英文文本内的“Crown”)、“英国政府”、“国务大臣”、“维多利亚”、“领海”等。

  

  图源:大公文汇

  其实抛开这次的法律“去殖民化”之外,香港的去殖民化行动其实早就开始了!

  早就开始了

  以前看港剧警队训练新人时,最先学的三句话就是“yes sir”、“thank you sir”、“sorry sir”。

  但请记住,这三句话早在2022年也已经成为了历史!

  

  图:网络

  现在警队警员回复上级,需要回答:明白,长官!知道,长官!

  看似是一个英译中的关系,但其实这也是去殖民化。

  

  图:香港01

  和“yes sir”一起改掉的还有英式步操。

  2022年以前,香港纪律部队一直以来用的都是英式步操,走起来是这个样子:

  

  但香港回归都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搞英国那套?这事一直有争议!

  

  图:微博

  港府也一直计划将英式步操改为中式步操,中式步操长这个样子:

  

  图:网络

  两者的具体区别可以看这里:

  

  图:明报

  这个解释太学术,可能不够直观。

  圈妹的理解是,中式步操特点是腿绷直,踢正步,想必大家上学军训的时候也都练过。

  

  图:HK01

  而英式步操的特点是高抬腿、跺脚踏步,像港剧《学警雄心》里经常有他们原地踏步的训练。

  

  图:网络

  终于在2022年,香港回归25周年升旗仪式上,香港警队踏着中式步操进场,看似只是一个动作上的变化,实际是一个时代转变!

  而且,全港中小学都开始了,必须升国旗、奏国歌。毕竟,推行国民教育也是去殖民化的一部分。

  

  图:东网

  除了圈妹上边说到的这些,说起去殖民化,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香港法官的头套”!

  头套要不要摘?

  想必不少追过港剧的小伙伴都对这种场景并不陌生:

  

  图:网络

  是的,不止港剧,香港的法官至今还在戴假发穿黑袍!

  戴假发穿黑袍是英国法律的传统,香港也受到影响。

  其实政府没有规定这些装束,但是香港司法界认为这些都是法庭的庄严,以及司法制度独立的象征。

  还有人认为戴上假发能够保证审判的公平公正!

  就有很多网友觉得,这个假发戴的实在没有必要:

  

  

  也有香港退休法官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官的尊严、审判的公正如果要靠戴起假发来维系,就太可悲了!

  

  图:坚料网

  除了司法体系,还有大家最常接触的街道。

  香港不少街道是以英国皇室贵族或是总督、社会领袖的名字来命名的。

  光是以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命名的街道就有八条之多,更不用说英皇、王子和公主们了。

  

  图:维基百科

  像是皇后大道、砵甸乍街(香港第一任总督)……

  还有位于中环半山的麦当劳道,西起花园道,东接坚尼地道。它是以第六任港督麦当劳爵士(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的名命名。

  

  图:网络

  还有大家想不到的呈祥道。

  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满脑子的龙凤呈祥:

  

  图:网络

  其实这条路是以第二十四任港督戴麟趾爵士(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命名,只不过取自吉祥语“麟趾呈祥”。

  

  图:网络

  除了街道名,还有邮筒。

  香港的大街小巷分布着约1480个邮筒或信箱。

  有这种香港邮政统一的白色蜂鸟标志:

  

  图:网络

  但是,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过这样的邮筒:

  

  还有这样的:

  

  铸有君主标记的邮筒 (图:网络)

  这种铸有君主标记的邮筒现在只有59个,下面的标记的作用是表示建立这个邮筒时的在位君主。

  上图中“E”是Elizabeth,“II”是二世,而“G”是George 。“R”则是拉丁文“Rex” (皇帝)或 “Regina” (女皇)的缩写。因此这两个邮筒上的“EIIR”是指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而“GR”是指英皇乔治。

  这批邮筒有些已使用逾百年,可以算文物级别,因此香港政府没有彻底更改。

  

  图:长春社

  甚至有不少年轻人专门去寻找这些邮筒拍照打卡。

  关于街道改名去殖民化的提议,其实民间早有讨论。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历史,是香港特色,是一种文化。这和司法制度不一样,没必要矫枉过正,应该继续保留。

  香港已经回归,去殖民化无可厚非,但是哪些该改?哪些该保留?你们怎么看?

相关专题:香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港澳特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2: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