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举步维艰,如今的县城基本没啥工作岗位了

京港台:2024-7-13 05:21| 来源:读史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举步维艰,如今的县城基本没啥工作岗位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你终于回来了?”

  阿婆抓着我的胳膊,打量我这个长期在外打拼的人,语气里满是唠叨和担忧。

  当年我含着泪离开家乡,如今再次归来,心中五味杂陈。

  县城的生活节奏依旧缓慢而闲适,鸡飞狗跳,酒香飘溢。偌大一个院子里,却只余下几个耄耋老人在那里晒太阳。

  年轻人何在?热血躁动的青春何处安放?我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视着大街。

  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服装厂已荒废多年,厂房被别人租去做仓库,只余下一堆堆陈年烂摊子。从前那些兢兢业业的工人如今形单影只,三三两两流落在外,有的回到老家打零工,有的远赴广州一带打工谋生。

  不仅服装厂遭此命运,县城里其他的小作坊加工厂也纷纷开始歇业。整个县城的加工业就如滚滚浪潮在电商崛起的狂风中难以招架,只能黯然败退。

  其实我们这儿的农业基础一直很好,种多少年的玉米大豆粮食丰收,辣椒酱油白酒样样出品。可如今也由于价格低迷、销路不畅等问题,再也难以像以前那样赚钵满盆满。

  以前县里种菜的、养鱼的、放牧的,家家户户都能靠这个吃饭,可现在连自己食用都嫌不够呢,何况出售还赚钱?没赚头自然没人干了,闲散下来的只能出去闯闯或者待业在家。

  我有个做小买卖的朋友,原本做得风生水起,后来电商兴起便黯然离场。他开过餐馆、文具店,每一次都因为利润单薄难以为继而关门转行。

  我们这儿地广物阔,交通却十分不便。你想通过互联网经营的话,面临着物流运输的高成本。再加上县城里消费水平不高,不太容易赚钱,想做大做强很难。

  正所谓无米无火很艰难,光靠一身正气是难以撑起家庭的希望。看看周围,不少人干脆放弃打工或是创业,转而狠命考公务员,哪怕是个办事员啥的也无所谓,重要是体制内吃铁饭碗有保障。

  我们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如今都已步入中年,但有几个仍在每年被调剂补录中挣扎求存。有个哥们甚至为了考公务员,历经十年岁月依旧一无所获。

  我挠着头,看着家乡的这些景象,也曾为之动容。我们如今之所以举步维艰,恰恰源于在县城发展被掐住咽喉。没有支柱产业,缺乏招商引资的政策,加上基础设施落后等,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

  年轻力壮之辈自然都要外出打工,要么就苦苦等体制内职位的空缺。眼看家乡的重资产日渐贫乏,即便想翻身发展也已力有未逮,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闻有老乡在广州谋事多年,如今靠一手炒货生意走上了人生巅峰,乃是白手起家赚足了盆满钵满。要说他从一个县城来的小伙子能一炮而红,生生令人艳羡不已。

  “我就问你,广州那么远,何不回家乡发展呢?”阿婆问我。

  我沉默片刻道:“您看人家广州交通物流这般发达,成本低廉利润高,何乐而不为?要是把那样的便利拿到我们县城,说不定我也回来创业了。”

  我们如今陷入了困境,是一种长期积累下的结果。就拿我们县城来说,知名企业屈指可数,大部分时候都只是吸纳廉价劳动力,附加值实在太低。

  单纯依赖这些低端产业是很难走向繁荣的,否则又怎会出现年轻人一哄而散的情况?就连我们县里的一些小型企业,如今也面临生存危机。未雨绸缪支柱产业的培植,才是我们当务之急。

  从政府角度来看,除了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县里的整体环境外,还得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做好顶层设计。长远来看,政府应在金融、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诸多层面发力,为县里的产业升级保驾护航。同时呼吁返乡青年以智力资源为依托,投身当地建设。

  企业自身也要有危机意识,要意识到低端产业长久难以为继。这就要求他们善于抓住发展热点、予以快速反应并开拓市场。比如农业、旅游产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倘若得以精心耕耘,将会成为我们县的有生力量。

  最后要说的就是年轻群体了,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要过分迷信“铁饭碗”。有能力就应该大胆一试、施展自己的才能。创新不应仅仅是口号,而要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

  互联网+、电子商务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县城也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我有个朋友就借助微信公众号卖特产,日进斗金,后来还开了加工厂,如今发展得有声有色。

  虽然现状看似很糟,但我依然充满希望。毕竟政企年轻人各有责任,只要通力合作,县城振兴的大业定能终成。

  很多人追捧公务员身份背后,往往忽略了这份职业本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作为基层政府公仆,他们应当时刻怀着为民服务的热忱,主动作为、锐意进取,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拿我们县而言,假如基层干部都能扎实工作、勤勉尽责,那县城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比如积极整治行政效能,统筹科学发展规划,主动探索路子为民解困,不失时机引进一些优质项目等等。

  公务员和企业主们也要相互成就。如果公务员们能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环境,那企业家自然也会以饱满的热情去经营业务、发展事业,为县城带来新的机遇。

  当然也离不开年轻人的加入。如今许多县城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年轻人才流失。而若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回乡发展,县城必将熠熠生辉。

  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年轻人,大伙儿都责无旁贷,需要通力合作共同破解眼下的困局。只有互帮互助、群策群力,我们的家园才能重焕生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9 03: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