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登记结婚不再需要户口簿?背后原因与你想的不一样

京港台:2024-8-17 21:47| 来源:南方周末 | 我来说几句


登记结婚不再需要户口簿?背后原因与你想的不一样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24年8月12日,民政部发布了《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刘君凤/视觉中国)

  “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2024年8月15日,该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与此同时,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离婚冷静期拟加入婚姻登记条例。

  这源于民政部8月12日发布的《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依据草案,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并取消登记的地域管辖规定。结合民法典,草案新增“关于30天离婚冷静期”和“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可撤销婚姻”等条例。

  根据民政部前不久公布的《2024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今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较去年同比减少49.8万对,创下近年新低。因此,也有一些人认为草案新规降低结婚门槛,可能是为了提高结婚率。

  对此,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方洁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国家行政部门只是为结婚提供更多便利,至于个人是否要结婚,最后肯定是他/她的自由意志做主。

  需要指出的是,草案原文是婚姻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婚姻登记包括结婚与离婚登记,也就是说,若草案实施,将来离婚同样无需户口簿。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教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郝海波对此表示,户口簿能够退出婚姻登记的历史舞台,实际上是源于技术的进步。

  身份证完全取代户口簿背后

  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户口簿,对于需要结婚的人群而言,自然更为便捷。

  如果草案颁布实施,自愿结婚的双方仅需携带身份证,签署包含承诺未婚以及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签字声明就可以登记结婚。

  在办理结婚登记的过程中,户口簿所承担的重要作用是身份核验。在居民身份证出现之前,证明身份一般需要依靠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荆介绍,过去结婚需要提供许多证明材料,计划经济时期还需单位开介绍信,社区开单身证明;发展到市场经济时期,逐步取消其他证明,但户口簿一直被保留下来。

  198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批准发布《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中国居民身份证制度正式确定。当身份证出现后,它自然成为身份核验的更好选择,为何结婚登记时依然需要户口簿?

  实践中,还有身份证信息与户口簿信息不一致的情况。郝海波举例,比如由于求学、工作等原因迁移户口后,户口信息随之更新,但身份证若没有及时更换,可能还是原本的信息,所以户口簿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身份证信息更为精确。

  另外,第一代身份证的人脸照片信息其实很模糊,曾出现冒名顶替和骗取婚姻登记的情况。因此,婚姻登记时的身份核验是至关重要的。

  草案也提及,国家加强婚姻管理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规划,建设完善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会同人民法院以及外交外事、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郝海波解释,公民的婚姻相关信息其实分散在多个部门。比如,公民的结婚登记可以在民政部门、驻外使领馆办理;离婚可以在民政部门、法院办理;公民配偶死亡也会导致公民婚姻状况发生变化。

  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郝海波说,为了便于民政部门准确完整地掌握公民的婚姻信息,提升婚姻登记的准确性,需要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同时也要加强婚姻登记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当事人的诚信责任,防止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办理婚姻登记的情形。

  “全国婚姻登记信息联网能够解决公众的部分担忧。”张荆关注到公众的讨论焦点,比如,针对“户口簿上起码有婚姻状况,取消后骗子骗婚更加有恃无恐”等问题,她认为全国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大数据联网后,安全性会更高。

  “这远比一个户口簿能够解决的问题更多。”张荆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数据打通后,既可以杜绝冒用身份申领结婚证的现象,也能了解对方的婚姻状况,杜绝重婚行为,同时还能得知对方是否接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这都是对公民权利的最好保障。

  方洁也看到“瞒着父母结婚再生出一堆孩子”的讨论,但她认为一部条例的出台并不会导致这种情况。现行法定婚龄是男性22岁,女性20岁,她相信,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特别是“00后”,对于婚姻,对于未来要选择怎样的配偶,实际上可以非常独立地做出自己的思考,“他们在结婚这件事上可能比‘80后’和‘90后’更慎重”。

  草案取消到户口所在地进行婚姻登记的规定,如果颁布施行,婚姻登记有望全国通办。

  郝海波解释,全国各地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配备与工作场地等资源主要根据户籍人口和年登记量核定,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如果某些婚姻登记机关成为网红打卡点,大家扎堆到热点地区登记,登记量骤增,也会造成政府服务能力与群众的服务需求之间失衡的情况,可能引发登记预约难、群众投诉增加等问题。

  草案中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是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大意是在离婚冷静期内的30天内,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离婚,可撤回离婚申请。

  离婚冷静期最早出现在2021年1月开始实施的民法典。郝海波表示,离婚冷静期的立法初衷是减少冲动型离婚,而此次草案当中涵括这一内容也是落实民法典的要求,相当于民法典的配套措施。

  针对公众所理解的离婚变难等问题,张荆也强调,草案是将民法典的规定和婚姻登记进行程序上的衔接,并非新规。

  对于在离婚冷静期遭遇家暴等人身安全问题、迫切需要离婚的人群而言,张荆表示,其实已有相关部门和法律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反家庭暴力法和人身安全保护令等。

  另外,这类婚姻通过协议离婚的数量并不高,由于家暴案件的核心在于控制,施暴方通常不会轻易同意协议离婚,当事人多半选择诉讼离婚。而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并不适用于诉讼离婚。

  而关于婚姻登记本身,受访专家认为未来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张荆建议,结婚登记时,双方应提交个人征信报告与体检报告。在她看来,对一些当事人,特别是相亲结婚的群体,即使关心这些情况,但碍于情面不好询问,如果将其设计到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可以了解对方的个人征信和身体状况。“增加这两项内容,不是对结婚登记的限制,而是增加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草案中包含的可撤销婚姻情形,在胁迫婚姻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一方当事人婚前隐瞒重大疾病的情况。

相关专题:婚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9 00: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