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让恐龙灭绝的小行星 来自这里…

京港台:2024-8-20 23:27| 来源:中央社 | 我来说几句


让恐龙灭绝的小行星 来自这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终结了恐龙时代,四散的小行星碎片沉积在各地黏土层中,分析这些碎片的一项新研究指出,这颗小行星可能来自比木星更远的外太阳系。

    

  路透社报道,这项研究今天发表于美国期刊“科学”(Science),主要作者是德国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地球化学家费雪-戈德(Mario Fischer-Gödde),他说:“源自太阳系边缘的抛射物决定了恐龙的命运。”

  根据冲击体碎片组成成分,它是高含碳量的碳质小行星,或称C型小行星。新研究排除了冲击体是彗星,或者含碎片黏土层是因火山作用形成的假设。

  地球白垩纪末期发生的撞击,在今日的墨西哥尤加丹半岛(Yucatan Peninsula)撞出宽180公里、深2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其黏土层富含铱、钌、锇、铑、铂、钯等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在地球相当稀少,但在小行星相当常见。

  研究人员把注意力放在“钌”上面,具体而言,他们聚焦钌同位素在黏土层的比值,这个比值与其他已知碳质小行星相符。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地科学家戈德里斯(Steven Goderis)是研究共同作者,他谈到钌之所以特别有用,是因黏土层的同位素特征几乎全由冲击体的钌组成,且钌的同位素组成能用以区别内外太阳系的物质。

  根据费雪-戈德,这颗小行星在外太阳系形成后,可能向内迁移成为火星与木星之间主要小行星带的一部分,直到它不知何故往地球方向冲来,或许是受撞击所致。

  费雪-戈德表示,所有落在地球的陨石都来自小行星带,是C型和S型小行星的碎片,所以结束白垩纪的冲击体“也是来自小行星带的可能性似乎最大”。

  不过他也坦言,在比海王星更遥远的区域,古柏带(Kuiper Belt)和欧特云(Oort cloud)也存在许多天体,而人们“基本上还不太清楚这些天体的组成情况”。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 06: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