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没等到复苏,却等来了绝望…全国大基建,要停了

京港台:2024-9-11 11:41| 来源:子木聊房 | 评论( 46 )  | 我来说几句


没等到复苏,却等来了绝望…全国大基建,要停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昨天一个多同学跟我借钱,说要资金周转,快撑不下去了。我很好奇,这老同学一直很要强,万不得已不可能借钱的。

  细一打听,原来是这些年养了一个30多辆车的车队,专门在长江中下游做石子运输行业,前些年赚了不少,但都把钱用来继续买车,壮大规模。

  但大疫三年+房地产硬着陆,各地开工量大幅缩减,石子没人要了,开发商跑路,地方又不给结款,导致资金链崩溃,为了养车给工人开工资,他把房子都卖了。

  本以为还能等到复苏,结果却等来了绝望……

  前几天,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重磅新规:

  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这里的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了地铁、高铁、有轨电车,还有城市道路、桥梁、能源设施等等几乎所有大基建的配置。

  老同学说,跟地方打交道这么多年,真正赚钱的基建项目几乎没有,这道政策下来以后,也意味着全国大基建项目都要停了……

  按道理,大基建是不可能停的。

  2023年,中国基建行业投资高达“23万亿元”,是房地产投资“11万亿元”的整整两倍,占中国GDP的18%。

  

  而且疫情后,上面还提出要拿出40万亿做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但现在却主动停了,只能说明一个事实:

  地方债不可控了。

  根据广发固收的统计,包含隐性债务在内,2023年重庆、云南、贵州等10省份,地方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的5倍。其中青海、吉林更是超过了8倍。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收支数据进一步佐证了真相,今年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了2.6%,而支出却同比增长了2.5%,财政收支缺口高达5.74万亿。

  

  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上海盈余703亿元之外,其他省份的地方财政均入不敷出。其中,财政收支缺口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有23个;缺口超过2000亿元的省份多达15个,财政缺口3000亿以上的也有4个,四川更是以4130亿元赤字位居首位,其余三个省份是河北、河南、湖南。

  而按照财政收入占支出的比例,除了上海,全国只有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几个省市自给率在80%以上,其他城市清一色,都要靠借钱运转。

  最重要的是,今年全国有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无法偿还地方债务的利息,于是我们才看到最近各地下发的“砸锅卖铁”文件,全力号召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但事实上,“砸锅卖跌”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处置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以此变现,来填补财政缺口。但闲置房屋、土地和产业园区,在当下的环境,并没有人多少人愿意接盘。

  “开源”不行,就只能靠“节流”,今年山东、河南、东北等地,已经率先开始大规模精简事业编,彻底打响了“砸铁饭碗运动”。

  老家体制内的亲戚说,表面上砸还好,怕就怕在,职位还有,但就是不发工资不给奖金,她已经几个月没拿到工资了,再这么下去,恐怕房子都得断供。

  很多人说房价下跌,导致地方财政困难。但事实上,完全把锅甩给房地产也不对,地产只是催化剂,而根本原因其实是,这些年大多数城市根本就没发展。

  这是一个恐怖的事实。

  其实发展产业非常有挑战性,需要好的营商环境,过硬的招商团队,不错的地理优势和生产资料,才能培育或者引进企业,投资生产,发展壮大。

  面对如此困局,只有少数管理者,会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寻找出路,而更多的人,则会选择捷径:负债搞大基建,催生GDP。

  只要GDP搞的好,就可以平步青云,至于项目能不能盈利,债务该如何解决,自有后人管。

  正是这种“利留当下,债传后人”的投机思维,导致全国各地鬼城遍地,亏损项目遍地开花。

  比如一些地方高铁建成后,却闲置多年。据报道,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

  我前段时间去仙桃市,坐高铁最近的却是天门市天门南站,天门市的人坐高铁得去仙桃西……这两个选址奇葩的高铁站,堪称选址失败界的卧龙凤雏。

  

  还有今年年初,甘肃天水因举债上马建设有轨电车项目而被举报,一期线路年收入仅160万,而运营成本就高达4000万……有轨电车本身就是一个鸡肋项目,投入成本高、客流量不足、速度慢还占用交通资源。

  所以今年运营了13年的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停运了,运营了16年的天津开发区有轨电车一号线拆除了,青海德令哈因安全隐患搁浅,但就这么鸡肋的产品,还有不计其数的城市在不停上报,争取落地。

  

  为什么?因为有轨电车的财政补贴是无底洞,每年都要往里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最后去了哪?只有他们最清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所以迫不得已六部门才下发了停止大基建的文件,根本逻辑是,中央解决债务的速度远不如地方积累债务的速度快。

  与其如此,不如把所有大基建项目都趁早停了,着手于改革。

  如何均衡央地财政关系,如何扩展地方税源,最起码地方债权清晰化,让管理者为基建项目结果负责,而不是靠债务搞GDP上位。

  但事实上,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有些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出路了,尤其是地产下行,财政收支会加速恶化,而上面被“烂泥扶不上墙”的事实,一轮轮暴击之后,也会真正妥协,放弃共同发展的执念。

  其实城市和人是一样的,你指望所有人都很努力、很聪明、有天赋、品性还好,是不切实际的。而大多数城市,在地产下行,大基建暂停后,都会加速暴露原貌,从而加速走向收缩和衰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0-5 10: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