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俄军战损4万还领土不断丢失 专家痛批:指挥不当

京港台:2024-9-27 05:39| 来源:Newtalk | 评论( 18 )  | 我来说几句


俄军战损4万还领土不断丢失 专家痛批:指挥不当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大批的俄军在库尔斯克战场上投降。   图 : 翻摄自火星宏观

  乌克兰在 8 月 6 日对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并成功佔领大片俄罗斯土地。随着时间流逝,乌克兰佔领的俄罗斯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俄罗斯总统普丁也向前线俄军施压,要求在 10 月 1 日前完全驱逐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势力。但有俄罗斯军事专家直言,目前俄军已经在库尔斯克损失超过 4 万兵力,但仍无法达成收回土地的目标,认为库尔斯克地区的指挥官「有很大的问题」。

  《腾讯网》财经专栏作者「火星宏观」发布文章指出,目前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军事行动已经持续近两个月的时间,目前在库尔斯克地区作战的乌军已经超过 2 万人,占领土地面积也接近 2000 平方公里。虽然普丁于 8 月中旬,任命自己的贴身保镳阿列克谢.久明 ( Alexei Dyumin ) 担任「库尔斯克保卫战」指挥官,但久明的战果就是让乌克兰佔领的土地面积增加近 1,200 平方公里,距离完全收复失地的目标越来越远。

  

  普丁任命自己的保镳、总统助理久明担任库尔斯克地区总指挥官,但久明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指挥表现却令人「惨不忍睹」。 图:翻摄自 @kakkamax X 帐号

  「火星宏观」表示,俄罗斯国防部于当地时间 24 日向普丁进行汇报时,称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损失的人数只有 1 万人左右,但该消息却遭到俄罗斯知名军事与政治观察家亚历山大.科瓦连科(Alexander Kovalenko )反驳。「火星宏观」表示,科瓦连科在自己的 Telegram 频道中强调,俄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死亡人数与被俘虏人数都被「严重低估」,「由于被派驻到库尔斯克的俄军都是从乌东战场、俄罗斯内地等地抽调的部队,许多部队的伤亡人数都没有被纳入库尔斯克的总损失数据之中」。科瓦连科称,俄军的具体损失人数很可能多达 3.7 至 4 万人左右,是俄罗斯国防部公布数据的好几倍。

  「火星宏观」分析认为,俄军即使面临巨大的损失,仍无法成功从乌克兰手中抢回土地,背后总计有三个原因。首先,俄罗斯对乌克兰进攻库尔斯克的行动「毫无准备」。「火星宏观」指出,由于初期部署在库尔斯克地区的俄军都是刚入伍没多久的「新兵」,极度缺乏战斗能力,最终只能「成群结队的投降」。「火星宏观」引用乌克兰军方公布的数据称,在战争的初期阶段,被俘虏的俄军数量可能就已经超过 5000 人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战场指挥官「指挥不当」。「火星宏观」认为,虽然久明是军人出身,且在军队与特种部队内都备受尊敬,但他却没有指挥战争的经验。普丁选择让久明担任指挥官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久明对普丁「十分忠诚」,「但忠诚无法杀敌」。「火星宏观」称,普丁自己也十分清楚,久明不太可能为俄军拿下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但现在俄军高层中确实没有普丁得以信任的人选,最终普丁还是只能派遣像久明这样的心腹担任战场要职。

  第三的原因则是普丁的高压命令,让前线俄军集体面临慌乱。「火星宏观」指出,普丁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要求俄军在 10 月 1 日前完全收复库尔斯克,此举对前线的俄军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赶在时限之内完成任务,许多被调集到库尔斯克的俄军士兵都在缺乏装甲保护的情况下,成批的坐在开往库尔斯克的运兵卡车上,最终都成为乌军眼中「肥美的猎物」。为了尽早达成目标,俄军甚至出动了威力巨大的 FAB-3000 航空炸弹,但这些炸弹最终也因操作失误,被丢在俄军自己的阵地之中,许多俄军也因此被自己的同伴「送上天堂」。

  

  俄军动用 FAB-3000 航空炸弹打击在库尔斯克的乌军。 图 : 翻摄自腾讯网

  最后,「火星宏观」对乌军进攻库尔斯克的行动表示肯定,认为这步「围魏救赵」的好棋确实让乌克兰获得巨大的胜利,俄军想赶走已经在库尔斯克站稳脚跟的乌军,难度只会越来越高。「火星宏观」认为,目前俄军已经难以在常规战术上取胜,但在非常规战术方面,俄罗斯本来就「比不过乌克兰」。

  

  在库尔斯克地区行动的乌军。   图:翻摄自腾讯网/军武次位面

  

  俄军在库尔斯克战场上毁损的坦克。   图 : 翻摄自火星宏观

  

  库尔斯克的俄军站在一辆损毁的BMP装甲车前。   图 : 翻摄自火星宏观

  

  普丁的亲信久明(右),被任命为这次阻挡乌军进攻库尔斯克的指挥官。   图 : 翻摄自火星宏观

相关专题:俄罗斯,军事动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09: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