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年入76亿,骂他“下贱”的人后悔了....

京港台:2024-10-31 20:06| 来源:视觉志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年入76亿,骂他“下贱”的人后悔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一位中国修脚师傅,开始进击华尔街了。

  郑远元,也许你不知其人,但他的“郑远元专业修脚房”,已开遍全国大街小巷。

  

  41岁,8000家店,身价上亿,郑远元靠一把修脚刀,开创了宇宙第一修脚帝国。

  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10月中旬,郑远元修脚房进一步扩张商业版图,纽约(专题)店一开业,华人(专题)纷纷捧场,海外商业精英也接连脱下皮鞋。

  可以说,有脚的地方,就有郑远元。

  

  郑远元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奖

  身价上亿、草根逆袭,这些字眼凑在一起,怎么看都是爽文男主剧本。

  可热搜上纷纷扰扰,郑远元低调地像个网络透明人。

  忙着闷声发大财?

  不,他忙着赶路。

  

  1997年2月,郑远元14岁,初中二年级。

  开学当天,他做了一个决定,辍学。

  他有不得不辍学的理由。

  第一个,自然是贫穷。

  1983年正月初一,郑远元诞生在陕西省紫阳县,当时,该县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

  郑远元所在的高桥镇铁佛村,更加偏远高寒,交通和医疗条件极差,人口也逐渐减少。

  

  郑远元老家铁佛村

  自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贫穷就如梦魇一般,紧紧缠住郑远元的童年。

  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年纪轻轻的郑远元,被迫成了“时间管理大师”。

  出门上学,郑远元要走10公里路去学校,冬天到学校时,头发都结冰。

  除去上学时间,郑远元还要帮家里干农活,砍柴、打猪草、播种、除杂草,样样精通。

  再有空闲,他会去收酒瓶和废铁卖破烂,或者,一个人到山上砍树卖钱。

  为了赚钱贴补家用,郑远元只能把苦当饭吃。

  

  郑远元在老屋门前

  辍学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家人。

  六年级时,雪后的一个早晨,郑远元上山砍树。好心的村民帮他砍下一棵碗口粗的原木,郑远元欣喜万分,连忙打钉、捆绳,背在肩上下山。

  到了平地,雪化成水,山路泞泥,郑远元又累又饿,再也拖不动了。

  莽莽大山,他孤身一人。

  年纪尚小的他,无助地跌坐在石头上,哭了出来。

  这时,一个佝偻的身影从远方出现——那是郑远元的父亲。

  父亲熟悉他上山的路,看他许久不回家,便来山上寻他。看到大哭的郑远元,父亲责备又心疼:

  “娃儿啊,你这么个小苗苗,咋做得了这个活儿啊!”

  一边训斥,枯槁的大手还擦了擦他的脸,从兜里掏出给他带的浆巴馍,喂到郑远元嘴边。

  父亲把绳索换到自己肩上,拖着沉重的树,一步步和他回家。

  

  父爱无声,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郑远元苦涩的童年,被父亲的关怀治愈。

  可当他望着父亲像弯弓一样的背影时,心又被狠狠刺痛。

  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有出息,努力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帮更多人走出大山。

  

  决定辍学前,郑远元心里历经了一番痛苦的挣扎。

  开学当天,郑远元紧紧攥着仅有的100元钱,这些钱可以是他的学费,寒窗苦读,也许能抓住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或者,这100元也可以是他闯荡世界的入场券。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是一条困难的道路,向右是一条困难且未知的道路。

  郑远元选了后者。

  他告别了校园,坐汽车换乘到火车站,一路辗转到达四川达县,投奔他行医的姨父。

  

  14岁的郑远元,像一只鸟,飞越家乡的山,他并不知道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

  他也不会料到,命运,有多愿意奖赏勇敢的人。

  

  郑远元的姨父,实乃“神人”。

  小学毕业,却能翻阅中医典籍,修脚治病功夫一流,是当地有名的“游医”。

  除了医术,还通晓阴阳八卦,集耍杂技、变魔术等本事于一身。

  郑远元从当时的一个贫困县,到达另一个贫困县,正是来学“本事”的。

  但他最先学习的,不是修脚,而是杂技。

  姨父看他年纪小,正是身子骨柔软的时候,向他先传授了杂耍技巧,空闲时教他修脚治病的功夫。

  为了学好杂技,郑远元很拼,天不亮就起床练功,早晚各一个半小时。

  学有所成后,他能口吞铁丝、钢球,头顶开砖、碎瓶,还能表演“纸变钱”等魔术。

  随姨父出摊,姨父修脚治病,郑远元在一旁杂耍吸引客流,绝活一样样亮相,赢得满场喝彩。

  不久后,郑远元参加了一次杂技比赛,从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去杂技艺术学校的通行证。

  机会近在咫尺,郑远元却拿不出学费。

  又一次,因为没钱,不得不放弃眼前的路。

  十几岁的他,心灰意冷。

  自那天起,郑远元再也没去街头表演过一次杂技。

  

  凡是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郑远元正是如此,他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越挫越勇。

  往后的几年,郑远元的目标只有一个,赚钱,然后去帮助更多的人。

  

  听说厨师是个赚钱的职业,郑远元就到饭店打工、学做饭。

  郑远元聪明,还能吃苦,历经两年多时间,辗转多个饭店,郑远元当上了厨师长。

  可惜好景不长,只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老板不听解释就请他离开了餐馆。

  带着满心的苦闷,郑远元抱着淘金的想法南下打工,想用体力去换取人生第一桶金。

  他没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纵使拼命工作,得到的却是冷眼和侮辱,连工资也无法等价回报。

  离开工厂后,郑远元的人生,触底了。

  无数次碰壁和绝望,咽下成吨的委屈,郑远元明白了一个道理——

  打工之路,条条通死路。

  要有一番作为、不被摆布,唯有自立门户。

  拿着300元钱,置办了些修脚工具,坐在马路边,郑远元就地上岗。

  没有杂耍、没有魔术,只老老实实修脚。

  碰壁6年,郑远元找到了他的道路。

  

  

  创业的路,只有强者能幸存下去。

  郑远元就是个强者。

  小时候在挖洋芋比赛中,郑远元逞强后惨败,那时他就哭着顿悟出一个人生哲理:

  英雄不求一时,但求笑到最后。

  被苦难浸泡着一路走来,他的恒心和耐力,远超常人。

  可摆摊江湖,比想象中更复杂。

  担心摆摊被驱赶,郑远元隐匿在摊贩之间,周围尽是瓜子摊、水果摊、修鞋摊。

  躲过城管,没躲过街头流氓。

  有人到他的修脚摊碰瓷讹钱,试图闹事,郑远元险些丢了性命。

  

  江湖之中,有歹人,自然也有善人。

  一个常光顾的顾客,看郑远元不仅修脚技术好,为人真诚善良,劝他与其摆摊,不如自己开店。

  长久以真心换真心,郑远元等来了贵人。

  于是,郑远元投入自己的积蓄,租下一个门店,他的第一家修脚店正式开业了。

  店名是,郑远元专业修脚房。

  这个给他支招的贵人,后来成了远元集团的领导。

  郑远元,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郑远元投资电影《摩登澡堂》

  修脚生意的红火,远超郑远元的想象。

  那时,澡堂文化盛行,遍地大大小小的足浴店,但都只修脚按摩,不治病。

  郑远元的修脚店,洗脚、按摩、治病为一体,一套下来只要8块钱,外面做个足浴要15-20元。

  很快,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亲民的价格,郑远元的店迅速蔓延,从一家扩张到了十几家。

  

  但郑远元来不及庆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出现。

  生意太火,修脚师傅却太少了。

  

  当初走出大山,就是为了报恩父母,闯出名堂改善家乡。

  看到了修脚生意的前景,郑远元第一时间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希望他们通过修脚技术,让日子变好。

  电话里,郑远元没少听到脏话。

  “你自己发大财吧,我不干!”

  “什么事不能做,非要去做那个下贱活!”

  往前十几年,老一辈的观念里,尚未对修脚按摩等行业摘掉有色眼镜,许多人宁愿弯腰种地贫苦一生,也不愿弯腰捧起别人的脚。

  但,人是不能充分想象自己没有体会过的事物的。

  郑远元想到了解决办法。他找到当地政府,给村民们开讲座,科普知识,让越来越多人放下偏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郑远元修脚示范

  郑远元的号召,扭转了越来越多人的观念。

  郑远元找到的那些修脚师傅中,不乏苦命的人。

  一个双腿截肢的残疾人,找工作被拒无数次,来到郑远元的修脚房后月入7000;

  一个被逼辍学嫁人的女孩,学习修脚后,从月薪4000到20000,重新掌舵自己的命运;

  一个贫困县的40岁未婚青年,靠修脚的工作还清外债,娶妻生子,过上好日子。

  

  曾经,人们不相信修脚能改变命运。

  如今,修脚刀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这个陕西曾经的最穷县城,如今五分之一的人从事修脚工作,郑远元所在的村子,从业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据相关消息,2019年,远元集团营收达到76亿元。

  在郑远元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县城崛起,经济腾飞。

  人们返乡过年,全国各地牌照的奔驰、宝马、奥迪川流不息,每次过完年,头等大事就是加宽公路。

  

  2017年,郑远元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郑远元的成功,早已超出他的预期。

  他的事业,如今牵动着数万人的生计。

  就像一只毛毛虫,它历经苦难,完成蜕变。

  轻轻扇动翅膀,带来了一场蝴蝶效应。

  

  

  郑远元的逆袭,或许是因为,他不过是千万草根中的幸运儿。

  现代人,抛弃了苦难叙事。因为苦难是一个事实,它不值得追求,更不会带来成功。

  但生命的沉重,的确也改写了郑远元的人生。

  就像《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说的,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郑远元的双脚,始终踏在坚实的大地上,不曾虚浮。

  他过早看透了努力无用的真相,却依旧比谁都努力地挣扎奋斗。

  他被生活的苦难浸泡,却也因此真切地看到了老年人的难言之隐。

  过去,中国老年人患脚病的群体,占据大半。在那个年代,勤俭节约是他们一生的习惯,一双鞋反反复复穿,走十几里路也习以为常。

  直到国内灰指甲广告爆火,才让人们重视这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郑远元的修脚店,就是为老年人打造的一个第三空间综合体,老人们用买一杯咖啡的价钱,就能在修脚店沉浸式享受片刻,做一会儿“自己”。

  没有子孙的琐事,没有操心的家务,当他们的脚浸入热水中,修脚师傅轻柔的问候响起,他们卸去浑身的疲惫。

  14岁辍学的郑远元,不懂经济学和商业蓝海,他所看到的,只是眼前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他们操劳半生的疲倦,和被时代抛弃的孤独。

  

  在这个用手上网的年代,郑远元很忙,忙着为人的脚而奔波努力着。

  这个时代,有太多比郑远元聪明的人。

  只是偶尔,忘了来时的路,也忘了初心。

  郑远元永远忘不了那条崎岖山路,那条路的起点,是自己苦涩的童年;那条路的终点,是硕果累累,却又五味杂陈的今天。

  一双平凡的脚,能丈量无穷尽的苦难,能蹚出有希望的明天。

  而今天,再也没有人说他的工作下贱了。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08: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