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科技决定未来:美中人才争夺白热化

京港台:2024-11-28 13:30| 来源:RFA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科技决定未来:美中人才争夺白热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图为在2024年11月20日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展中的华为(专题)公司展位。近日有消息传出,以华为为首的多家中国高科技公司,正以高达三倍薪资吸引外国科技人才前往就业。

  近日,有消息传出,以华为为首的多家中国高科技公司,正以高达三倍薪资吸引外国科技人才前往就业,此举引发外国政府对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外泄的担忧。

  《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去年,生产半导体关键零部件的德国企业蔡司(Zeiss SMT)接到消息称,其员工正成为华为的招募目标。华为代表通过领英(LinkedIn)、电子邮件和电话与员工接触,并以高达现有薪酬三倍的待遇吸引跳槽。这一消息引发了柏林对敏感技术外泄的担忧,当局也已经对此展开调查。

  对此,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美国商务部国际经济政策前助理部长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试图透过挖角顶尖工程师以期在关键产业中取得优势的作法,已行之有年。

  杜斯特伯格说:“这是一个旧问题了。华为当时由解放军的将领创办,并在早期依赖解放军提供的资金。自从该企业扩展至全球后,便时常尝试招揽人才,最有名的案例是在瑞典。当时华为多次高薪挖角爱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的员工,爱立信是华为最大的全球竞争对手。”

  此一消息也令外界想起2008年至2018年间,中国当局斥巨资打造的“千人计划” (Thousand Talents Plan)。北京当局在当时以高薪招募在国外的菁英,重点对象又以美国华裔(专题)为主。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官网,这些计划激励参与者窃取外国技术,帮助中国实现其国家、军事和经济目标,对美国政府造成国家安全威胁。

  

  2008年至2018年间,中国当局曾斥巨资打造“千人计划” (Thousand Talents Plan)。图为2018年在中国深圳举办的“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受聘仪式。

  企图突破技术封锁 华为挖角着重光刻产业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华为的挖角行动似乎集中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核心企业——荷兰的阿斯麦公司(ASML Holding NV)及其供应商,这其中便包括蔡司半导体。阿斯麦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精密芯片制造设备的公司,特别是在EUV光刻机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然而,荷兰政府已明确禁止将该设备出口至中国。

  据报道,公开招聘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华为已聘用了数十名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此前在阿斯麦及其他西方公司从事过光刻和光学领域的相关工作。

  不过,美国华盛顿智库兰德公司(RAND)研究科技与印太地区议题的高级工程师查德·奥兰德(Chad Ohlandt)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单纯挖角人才并不足以带动中国产业发展:“包含先进技术在内的大多数领域,单靠挖角几位专家不足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队伍。阿斯麦公司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打造其全球化的技术团队,以推进和维护其半导体光刻技术。”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对此也抱持相同看法,他表示:“用钱去挖人才,当然有可能成功,毕竟有些人还是重视钱的。但关键是(中国)内部的制度、法规不健全的话,其实挖人才于事无补,一两个人才解决不了问题。”

  社会环境不佳 学者:中国面临更大的人才流失压力

  与此同时,挖角现象也引发了西方官员的广泛讨论,特别是围绕“是否”以及“如何”对商业挖角行为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

  对此,奥兰德指出,美国已祭出《出口管理条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和《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nternational Traffic in Arms Regulations),对敏感技术共享进行监管。在2022年,美国也针对个人在与中国进行半导体产业合作时有更严格的管制。不过,奥兰德认为,相关监管若需要产生实体效用,不仅要与时俱进的评估调整,还需要盟友共同参与监管行动。

  而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战略科技项目主任刘易斯(James Lewis)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人才招聘一直是美中技术竞争的重要环节。尽管出口管制和制裁难以完全跟上中国企业创新的速度,这使得美国政府和科技行业在遏制人才与技术外流方面面临挑战,但美国的自由与开放依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优势。

  刘易斯说:“控制人员流动非常困难,但过去的案例表明,人们迁往中国赚钱后,过了几年便会因为对压抑的社会感到不适而选择离开。因此,控制人才挖角的办法可能是阻止华为在欧洲设立研究中心,这迫使新招聘的人才必须居住在中国。”

  刘易斯补充道:“过去,西方公司选择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接触中国的高智力人才。然而,如今企业对前往中国的意愿下降,而中国的优秀人才却在不断向外流动。人才流动是双向的,中国才需要担心人才流失的问题。”

  人才不愿以健康换取报酬 华为招募受阻"广洒网"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也提到,许多工程师在收到中国企业的招募信息时,的确多半不愿接受邀请,具体原因包括担心此举可能影响个人声誉,以及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存有顾虑。一位曾在华为任职的招聘人员透露,中国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因此采取“广洒网”的方式,通过发送更多招募邀请来提高收到回复的机率。

  在美国国防高科技产业担任工程师的Ian向本台记者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他表示,自己确实经常在领英上收到来自中国的招募信息。然而,在回复这些信息之前,猎头公司通常不会透露具体为哪家企业招募,由于他本身对在中国工作并不感兴趣,因此从未回应过此类邀请。

  Ian说:“在美国工作似乎更能兼顾生活与工作品质。中国的三倍薪水听起来很血汗,可能需要加班到很晚。而且中国的工作文化很容易不敢提前下班,工作压力感觉会非常大。”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8 15: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