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和皇后婉容有染的侍卫,如今子孙身价过亿

京港台:2024-12-10 11:55| 来源:周绍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和皇后婉容有染的侍卫,如今子孙身价过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王朝末年,皇家人物的归宿总是非常凄惨。

  法国的路易皇帝、俄国的沙皇,不是被拉上断头台,就是死于地下室。

  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欧洲大陆,拥有2千年的封建帝制的中国也是如此。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如浮萍一般,漂泊无依,始终是各方政治势力的提线木偶。

  作为溥仪的妻子,中国最后一位皇后,婉容的结局则更让人唏嘘不已。

  人们很少知道她的故事,更不晓得婉容不守妇道,给溥仪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那么婉容出轨的对象是谁?奸情败露以后,他是否得到了溥仪的严惩?事实可能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婉容的非常人生

  婉容生于1906年9月27日(光绪32年),父亲荣源是内务府大臣。

  本来婉容是蒙古族,但鉴于清朝满蒙一家的制度,婉容就被编入了正白旗。

  正白旗,属于清朝八旗的上三旗,地位颇高,父亲又是皇帝的管家,可谓是深受皇家的信任。

  

  至于婉容的名字,则取自曹植《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祖父所起,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即希望她能出落得亭亭玉立,而又高蹈于流俗。

  从祖上,婉容和就爱新觉罗一家有姻亲关系,婉容的父亲就因为这层关系,在退位的清廷皇族当上了内务府管家。

  

  从小,婉容的母亲早逝,由其养母爱新觉罗·恒馨(俗称二格格)养大。

  在婉容长大的年代,清廷已经被埋葬于历史的黄土堆中,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父亲荣源奔走南北,交友广泛,思想也比较开放,连带着婉容也受到了影响,喜欢自由、崇尚平等。

  

  故而,婉容很小就接受了新式教育,可以和家族兄弟一起读书。

  又因为婉容是独女,父亲荣源更是多了一份偏爱,特意为其聘请了英语教师。

  天生的美貌加上良好的教育,练就了婉容优雅的气质。

  出生于一个世受皇恩的贵族家庭,婉容内心有着十分强烈的优越感。

  

  等到了1922年,婉容16岁,到了许人家的年纪。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亲荣源就想着,如果能嫁给溥仪,就最好了。一来知根知底,二来可以保住地位。

  正巧这时,紫禁城的太妃们和十位王公一起商量着要为皇上“选妃”。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婉容一家。

  根据溥仪的回忆,当时他的两位叔父,各自选中了候选人,一位推荐端恭的女儿,一位则推荐婉容。

  

  拿最后的主意,自然是皇帝本人。那时,溥仪还小,并不完全明白结婚的意义,总是凭着第一眼的印象选人。

  他的办法也很简单,命人找来了四张照片,送到了养心殿。

  四位姑娘的面容,在溥仪看来,都是一个模样,这或许和当时的摄影技术有关。

  

  接着,溥仪拿起铅笔,在一个姑娘的照片画上了一个圈,这个姑娘就是后来的文绣,是敬懿太妃中意的女子。

  挑选结果送到端康太妃,她并不满意,不顾敬懿的反对,非让溥仪重选。理由是文绣出生不好,力推婉容。

  尚是少年的溥仪心想:“你们不早说,好在用铅笔画圈不是什么难事,就又在婉容的照片上画了圈。”

  

  一年之后,溥仪的婚礼在紫禁城举行,共持续了五天之久。许多民国高官都送来了贺礼,包括徐世昌、黎元洪等人。

  根据《清帝逊位诏书》及和民国政府签订的《优待皇室协定》等条款,溥仪是可以保留皇帝头衔的。

  因此,婉容就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皇后。

  可是,俗话说

  “一入侯门深似海,最是无情帝王家”。

  婚后的婉容反而没享受到婚姻的甜蜜,反而失去了自由,成为了笼中鸟。

  

  婉容的出轨

  后妃的矛盾,在历来的宫廷中都一直存在,争宠也是司空见惯。

  进宫第一天,溥仪就做主免去了文绣跪迎自己的礼节,这让婉容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蔑视。

  同时,溥仪从小过早损害了自己的身体,不能和妻子同房,这让婉容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紫禁城枯燥的生活,也让性情活泼的婉容产生了无尽的苦闷,一度以抽大烟逃避生活。

  

  多种因素的叠加,一直折磨着婉容,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更是摧毁了婉容的社会地位。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驱逐了溥仪一家,没了政治庇佑的溥仪便逃到了天津。

  

  可没想到的是婉容一到天津,立刻成了租界内的“摩登女郎”,追求奢靡的生活。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称:“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钱买东西如流水……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皇后的身份。”

  

  然而,溥仪也是个流浪汉,是个被废黜的皇帝,经济状况大不如从前,有时只能靠典当宫中文物度日。

  时间一长,婉容在物质上的虚荣追求难以为继,脾气逐渐暴躁。

  没有一个男人会天天忍受妻子的闲言碎语,更不希望妻子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女人。

  久而久之,溥仪对婉容也是愈加冷淡。

  

  1931年11月,溥仪在日本(专题)人的策划下,抛下婉容来到了伪满洲国。

  按说溥仪的离开和抛弃对她应该是一种解脱,她也可以和文绣一样和溥仪离婚。

  但是婉容没有这样做,她看重皇后的身份,宁愿做个挂名的妻子,也不愿丢下这块招牌。

  

  可以说伪满洲国是婉容的故乡,但这里却没有给她一点温暖。

  一到长春,婉容就失去了自由,行动受到限制,出行有人监视,她自己成了日本法西斯的政治筹码。

  这种一眼看不到头的生活,对虚荣心爆表的婉容的打击可想而知。

  先前积蓄的苦闷,眼前新添的愁思,使得婉容的毒瘾越来越大。

  

  不到两年,婉容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还出轨侍卫,并且不止一人。

  1935年的这天,溥仪同婉容一起吃饭,偶然发现婉容的肚子大了不少,席间还时不时的呕吐。

  这种反常的现象让溥仪起了疑心,他找来了医生,一查发现婉容竟然有了身孕。

  

  溥仪不具备生育能力,这时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婉容之所以会怀孕,只有一个可能——和人私通,给溥仪戴了绿帽子。

  稍微一查,溥仪就发现和皇后通奸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贴身侍卫祁继忠。

  

  关于祁继忠,溥仪永远也忘不了这人。他是北京带到天津的男仆,溥仪最早和祁继忠认识还是在紫禁城时期。那时候祁继忠还是个少年,是溥仪的玩伴。

  天津时代,祁继忠是溥仪最信任的侍卫。

  后来,溥仪还将其送到了日本士官学校培养。

  回到东北,祁继忠可以自由出人婉容所住的缉熙楼。

  

  祁继忠为人奸诈,对婉容身边的太监、女佣们常施以小恩小惠,取得他们的好感。

  对婉容,则花言巧语,一步步骗取婉容的信任。一来二去,两人勾搭成奸。

  在调查的过程中,溥仪还发现,另一位侍从李越亭也是通奸者,且发生的时间比祁继忠还要早。

  

  婉容在和李越亭接触的过程中,常通过一个老妈子互相传递消息。

  一开始,溥仪还不愿意相信,但“捉贼拿赃,捉奸拿双”。

  一次,婉容和李越亭约会,事先埋伏的溥仪逮个正着。溥仪将两人痛打了一顿。

  

  出了气之后,本来溥仪想枪毙了两人。

  可一旦枪毙了两人,这桩宫廷丑闻立刻会成为满洲人民的笑柄。

  为了保全溥仪的皇家颜面,日本关东军司令出面了。

  他亲自找到溥仪,密谈了半天,明确表示反对枪毙,还不允许溥仪和婉容离婚。

  

  闹到最后,溥仪左思右想,采取了另一种妥协方式,不但没有枪毙祁继忠、李越亭,反而分别给了两人400块大洋,算是保密费,打法两个侍卫赶紧离开伪满洲国。

  对于奸夫,溥仪的“善举”也真是破天荒,头一回了。

  

  侍卫的结局

  出轨后的婉容一直遭到羁押,关东军也不希望婉容再抛头露面。

  几个月后,婉容生下了一个死婴,也有说刚生下来还活着。

  但根据婉容二妹韫龢的说法:婉容临产之前,溥仪将天津的德国大夫——白大夫请去,专门打胎。打下后就死了,然后扔进了锅炉。

  

  应该说这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毕竟婉容作为一个瘾君子,怎么可能会产下健康的婴儿。

  至于婴儿的父亲是谁,普遍都说是祁继忠。

  祁继忠被溥仪赶走以后,来到华北,当了汉奸。

  日本投降以后,受到了民国政府的清算。

  

  至于李越亭,他比较幸运,拿着溥仪给的四百大洋,在北京买了一处四合院。按照现在的市值计算,也有上亿元了。

  六十年代,新中国建立后,溥仪也被特赦,两人还有过交际。

  

  那一天,溥仪走在宽街大佛寺西街马路上,迎面过来一个中年男子。溥仪老远就觉得这人身影十分熟悉,似乎有些面熟。

  两人越走越近,溥仪看清了这人的面貌:他年近五十,脸上没有多少皱纹。宽宽的肩膀,笔直的腰杆,年轻时准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

  

  恍惚了一阵,溥仪才想起来,这人不就是李越亭吗?

  在此之前,溥仪也听说了李越亭回到了北京,却没料到大街上碰了个正着。

  认出了李越亭,溥仪快步走上前,握住了李越亭的手,说:“我是溥仪,你还认得我吗?”

  

  兴许是心中有愧,李越亭根本不敢抬头看,只默然地说:“你是皇上?”

  谁知,溥仪坦然地对他说:“过去的皇上已经死了,我是溥仪,是共和国的公民,旧事就不要再提了。”

  交谈过程中,溥仪还得知李越亭现在在中医医院工作,还有了一双儿女。

  

  只是李越亭的妻子常年有病,生活比较拮据。为此,溥仪还特地拿出了二十元钱,递给了李越亭。

  事后,医院的工友都知道了此事,纷纷说:“溥仪不念旧恶,心蛮宽。”

  等溥仪新婚之日,李越亭还前来祝贺,但没有告诉妻子李越亭的真实身份。

  能和奸夫把酒言欢的,世上估计没有几人,溥仪就是其中之一。

  

  结语:

  历史的荒诞,总是让人啼笑皆非。

  婉容的悲剧不能归咎于时代,也不能归咎于溥仪。

  她本人看似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倒不如说是追求奢靡的生活,他人的艳羡。

  也正是这种无底洞的虚荣心,害了婉容,害了她肚子里的婴儿,导致婉容精神失常,被毒品折磨得没了人形,最终丢了性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 12: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