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凌晨四点的街头 挤满了“找活路”的人…

京港台:2024-12-19 06:18| 来源:洞见 | 评论( 41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凌晨四点的街头 挤满了“找活路”的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一生悬命。

  01

  凌晨四点,可能有人还在报复性熬夜,有人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但有这样一群人,已经从被窝里爬起来。他们戴着不太安全的安全帽,穿着结实耐磨的解放鞋,自发聚集在冬日的街头。

  

  博主@苏七七上前询问才得知,

  他们是在这里等活儿的杂工。

  寒风夹杂着毛毛雨,冰冷刺骨。

  可他们不舍得花十块钱,

  去买一份热乎的早点,

  2块钱的馒头,

  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时而搓着手和身边的人攀谈几句,

  时而巴巴地四处张望。

  直到一辆面包车驶来,

  人群立即骚动起来。

  还未停稳,

  他们就把车身围得水泄不通,

  来不及等车门完全打开,

  就你推我赶拼命往上挤。

  这种面包车是用来接送零工的,

  能挤上车,

  说明这一天的活计有着落了。

  没挤上车的人,

  只能在寒风中,

  等待下一轮的挑选。

  凌晨五点多,

  终于来了好几辆面包车。

  已经在寒风中,

  站了一个多小时的他们,

  自动排好队,

  像货物一样被整齐地码好,

  分装进一辆辆车里。

  此时,

  有一个背着红色双肩包的阿姨,

  徘徊在一辆面包车前。

  他对着工头说好话赔笑脸,

  希望能挤进去。

  可规定好的车位,

  央求也是无用的。

  五点三十七分,天要亮了,此时桥底下,还有一群没被选上的“小黄帽”。

  博主采访后得知,

  他们普遍上了年纪,

  没什么学历,

  也没什么技能,

  唯一可以售卖的就是气力。

  然而在这里,

  气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只要工头需要,

  他们什么活儿都愿意干,

  无论工作多累多难,

  一天的工钱不过130。

  他们中有人是母亲,

  打零工主要是“供娃儿读书”。

  有的是年逾六十的父亲,

  挣的是一家老小的生计。

  他们把打零工,

  称之为“找活路”。

  为了一家人的活路,

  他们不愿歇息,

  不能喊累,

  不敢停下。

  02

  知乎上有个问题:

  你在哪一刻真正理解了父母的不易?

  评论区有几张图看得我鼻酸。

  这是疫情时期的一张流调图,

  记录了深圳宝安,

  一位64岁的刘婆婆最真实的日常。

  

  她上午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伴,

  中午要坐地铁去女儿的餐厅帮忙,

  一直到晚上才能回家休息……

  她64岁的晚年生活,

  没有早茶、没有麻将,

  也没有广场舞,

  有的只是数不尽的责任,

  和日复一日的劳作。

  这是上海一对卖炸货的老夫妻。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去,数十年如一日。只是因为儿女做生意失败了,老夫妻俩只得出来摆摊帮忙还债。重庆街头,一个身着粉裙的米老鼠,在为商家做宣传。

  

  可是当头套卸去,里面竟然是位白发苍鬓,瘦骨嶙峋的老爷爷。

  

  还有这位“蛙奶奶”。人们以为蹦蹦跳跳卖网红青蛙,是年轻人招揽顾客的小把戏。毕竟头套闷热沉重,长时间走路叫卖,需要极大的体力。可当头套被卸下,我们看到了老奶奶的满头白发。

  

  她或许并不理解这里头的套路,

  她只知道多卖一只青蛙,

  就多一笔钱。

  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

  只要能帮衬孩子们一些,

  让他们好过点。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这样的父亲母亲还有很多。

  他们的身份各异,

  或许是保姆、门卫,

  建筑工人、维修人员……

  但他们的心愿都一样:

  只要还活着,

  就为孩子尽一份力,

  发一分光。

  03

  前段时间,

  一个同事因为被领导批评,

  情绪崩溃。

  他向我大吐苦水: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这么拼命工作,

  难道就是为了每天被人指着鼻子骂?

  都说人生是旷野,

  为什么我的人生,

  只是一条通往无限加班的轨道?”

  越想越心酸,越说越难过,

  最后气得要辞职。

  但前几天,

  我俩在食堂见面的时候,

  他却突然就说先不离职了,

  准备好好干下去。

  原来,

  有天他偶然在微信运动上发现,

  他爸爸连续半个月,

  每天都走 5W 步以上。

  他打电话回家才知道,

  一直务农的爸爸,

  苦于种地不赚钱,

  便在镇上的工地找了一份工。

  “六十好几的人了,

  每天早上 4 点多起床,

  晚上11 点多回家,

  累死累活一月才赚3000块,

  但凡我有点本事,

  我爸也不用去干这个了。”

  我说:

  “你现在也能够养活自己,

  叔叔没必要这么劳累吧?”

  同事低了低头说:

  “我这些年一直没找上女朋友,

  我爸觉得是家里条件差,

  他想趁现在还能干得动,

  多赚一点钱。”

  说到这里,他眼眶有些湿润:

  “我爸都还在为我拼命,

  我哪有资格歇息?”

  村上春树曾在书里写:

  人不是慢慢长大的,

  而是一瞬间长大的。

  而这成熟的契机,

  通常来自于两个瞬间:

  一是失去了保护你的人,

  二是找到了你要保护的人。

  在那一瞬间,

  你发现父母,

  已经苍老得无力为你兜底,

  你发现自己,

  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那种责任感,

  会让你放下一切矫情,

  放下一切懒惰和玻璃心,

  你会想,

  自己如果更有本事就好了,

  想着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那一瞬间,

  你会咽下一切委屈,

  吞下所有抱怨,

  扛起为家人遮风挡雨的使命,

  你明白,你越强大,

  你的家人就会活得越安逸越体面。

  04

  最近看到一则真实的故事。

  一个男子去医院看望病人,

  却意外看到一个正在啜泣的老人。

  原来,这位老人因为胃肠痛,

  独自去医院看病,

  医生诊断后让老人去做个CT,

  看看有没有问题,

  做CT的价格是500元。

  他没有直接缴费,

  而是打电话给儿子,

  反复询问这个ct要不要做。

  颤抖的双手,

  小心翼翼的语气,

  像极了一个正在认错的孩子。

  

  有句话说:

  当你不想工作的时候,

  可以去医院看看。

  因为除了生离死别,

  这里天天在上演着,

  命与钱的残忍较量。

  对此我深有感悟,

  八年前我的父亲突发脑梗,

  在ICU里待了十几天。

  每天账单上的费用,

  流得比水都快,

  家里的存款很快就见底了。

  我是家里的独子,

  才上班一年,

  平日花钱大手大脚,

  根本没有任何积蓄。

  我不敢看母亲悲伤的眼神,

  不敢听一阵接一阵的叹息,

  只能仓皇逃到洗手间。

  我独自缩在蹲坑的小角落里,

  不敢出声,只能暗暗咬紧牙关。

  一面为父亲的状况担忧,

  一面厚着脸皮向同学朋友借钱。

  借遍亲朋好友之后,

  又预支了几个月的薪水,

  才勉强把危机度过去。

  从那之后,我完全变了个人。

  对工作再也不敢敷衍,

  开始节约开支,

  认真规划职业学习理财,

  得空还接一些兼职。

  经常有人问: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缺一次钱你就懂了,

  在医院痛哭时你自会明白。

  很多时候,拼命工作,努力赚钱,

  不是为了某种物质上的欲望,

  而是获取对抗命运的资本而已。

  一个人努力的样子里,

  藏着父母晚年的安康。

  给家人安稳的生活,

  为他们的健康兜底,

  我想没有比这更朴素、

  更伟大的意义了。

  日本(专题)文化中有个词叫“一生悬命”。

  很多百年老店写在门边,

  意味着对传统、传承的忠诚和责任。

  我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就在想,

  中国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不恰恰也是“一生悬命”么?

  终其一生,

  所求不过父母的安康,

  孩子的成长,

  爱人的笑脸。

  每个人燃尽一生,

  不过在寻找生活的“活路”。

  愿所有为生活打拼的人,

  都能被温柔以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7 15: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