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行业报告:中国2025年电动车销售量将超传统汽车

京港台:2024-12-27 02:24| 来源:RFI 华语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行业报告:中国2025年电动车销售量将超传统汽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明年电动车销售量预估可成长20%,这将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一方面这是首次电动车销量超越传统汽车,更使得中国汽车市场得以领先西方竞争对手数年。不过,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也非全盘乐观,制造商已从高峰期的超过百家,淘汰到如今的50家。中国一家名为极越的电动车品牌很大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倒闭的厂家。

  《金融时报》引用投资银行瑞银(UBS)和汇丰(HSBC)以及研究集团晨星(Morningstar)和能源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行业预测报告显示,中国2025年汽车市场将打破国际预测和北京官方目标,境内电动车销售量(包括纯电动车和油电混合车)预估年增可达20%,估将销售超过120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是2022年售出590万辆的2倍之多。

  该报告还显示,预估2025年传统动力车的销售量将下降10%以上,估恐不到1100万辆,较2022年的1480万辆骤减将近30%。

  比北京官方目标计划提前10年实现

  尽管中国电动车销量成长的步伐已从疫情后的热情中放缓,但预测显示,北京在2020年当时设定的官方目标,也就是到2035年电动车占汽车销量的50%,将比原计划提前10年实现。

  此外,根据上海顾问公司Automobility统计,随着2024年中国电动车市场年增近40%,外国品牌汽车的市占率降至37%的历史新低,较2020年的64%大幅下降。

  上述数据凸显一项趋势,暗示未来十年,在中国设立过去生产数千万辆传统引擎汽车的工厂,将几乎没有境内市场可以服务。同时也显示出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将如何威胁德国、日本和美国的传统汽车大厂。

  事实上,光是这个月,美国通用汽车就认列了超过50亿美元的中国业务损失;保时捷背后的控股公司警告称,其持有的福斯汽车股份将认列高达200亿欧元;而过去相互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日产和本田汽车表示,他们正透过合并来应对「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

  按研究机构晨星中国汽车产业的股票分析师 Vincent Sun指出,包括德国福斯汽车在内的几家跨国汽车制造商,预计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才会在中国发布主要的新电动车车型。但汇丰银行则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光2024年第四季发布的90款新车,有9成都是电动车。

  另外,瑞银中国汽车研究主管Paul Gong虽警告,2025年因中国经济政策存在的不确定性,恐让市场出现「开年疲软」,但因补贴到期和2026年将对电动车征收5%购置税下,预料2025年底,购买量仍会出现强劲成长。

  中国电动市场非全然乐观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透过补助与津贴政策大力推动国内的电动车发展,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直接催生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与商人突然投入到电动车产业并纷纷创建车企想要造车,经过数年的淘汰后,中国的电动车车企从早前高峰期的超过百家,到如今的大约50家。

  但这批为数50多家的车企也并非全都业务稳定,一些仍旧存在的车企也依旧是亏损不断艰难度日,当中就不乏老牌车企与其它企业创建的一些子品牌。

  近日来,多家中国汽车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一家名为极越的电动车品牌很大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倒闭的车企,员工已收到裁员通知。而这家车企的背景一点都不简单,因为它背靠的是吉利控股集团以及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百度!

 

相关专题:中国制造2025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8 23: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