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对中国最“上头”的外国小镇 自称是“中国人”

京港台:2025-1-29 05:53| 来源:旅行菌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对中国最“上头”的外国小镇 自称是“中国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在外国人的朋友圈中最热的词,大概就是“中国”了。

  去年12月17日起,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新增21个口岸至60个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可以在24个省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跨省域旅行。

  前有韩国人周五特种兵扎堆游上海,后有开往郑州东站的地铁被白人承包,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游”,就像是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这两天,甚至各大社交平台也像是“捅”了外国人的老巢,一刷一个不吱声,以为自己误入了外网。

  很难感觉不出来外国人是真的喜欢我们的国家,但旅行菌想说这才哪到哪啊,下面要说的这个地方,他们对中国的喜爱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在遥远的德国有一个小镇,这里过不过圣诞节,他们不在乎也不上心,但是提起“春节”,一个个都两眼放光。

  一到春节,满大街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身穿唐装,手撑油纸伞,几十年前的年味是什么样,这里就是什么样。

  这些外国人说着不流利的中文,非说自己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

  这个奇葩到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地方就是巴伐利亚的迪特福特镇。

  

  迪特福特又称“中国城”,小镇面积不大,顶天了说也就79平方公里,人口刚刚超过6000人,放在咱们国家甚至不能说是一个乡镇,有的学校都比这个小镇规模大。

  别看这个地方在世界地图上不太显眼,但是迪特福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其名字的由来也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就是,早在几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开始与中国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

  随着通商与交往的深入,迪特福特人渐渐迷上中国文化,因此自称“中国人”‌

  

  走进这个小镇,你会发现虽然猛地一看这里还是和欧洲大差不差,但是细细看来,处处是“端倪”。

  首先,在这个小镇的大门口就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刻的字不是介绍自己小镇,也不是小镇的名称,而是详细地写着北京天安门的经纬度和这里与天安门的距离。

  

  带着不明所以的想法往里深入,来到镇中心的喷泉前,定睛一看这个规模不大的喷泉,不是什么西方神话的雕塑,而是一个清朝官员雕塑。

  在这个雕塑的底座写着一串中文:迪特福特【巴伐利亚的中国】。

  

  兜兜转转一圈,你会发现这里随处可见都是中文。

  有关中国的建筑和介绍更是多得离谱,什么中国博物馆、中医诊所、中国文化展览、中国太极和气功课程、中德文化交流项目、中国旅游介绍......

  这些,统统都被他们放在自己的官网,当成引以为豪的城市特色。

  也就是说,你好不容易大老远跑去德国了,结果来了一个无效出国。

  

  更好笑的是,他们还把自己的官方语言设定为中文,可事实上大家的中文说得都德哩德气的。

  为了更好的学习“家乡话”,他们就会给自己报各种中文补习班,一阵阵朗朗读书声听起来热情饱满。

  如果咱们国人来到这里,千万不要被他们的热情吓到,因为他们再开心不过的事就是逮住机会跟中国人交流。

  邀请中国友人,品尝美食、交流彼此的中华文化,别提多开心了!

  

  甚至,连迪特福特的城歌也叫做《巴伐利亚的中国人》,歌曲的内容嘛,就是迪特福特人和中国人都听不懂的那种。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当年的“中国特产”。

  深陷中国魅力无法自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己也当起“中国人”。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大家伙也开始学习用筷子吃饭!

  中国人逢年过节吃饺子,大家伙也开始跟面团和肉馅干上了!

  但单单这些皮毛,他们觉得自己还不算是一个称职的“中国人”,于是,他们又开始模仿中国人过春节。

  “什么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我们要新年好!”

  据记载,在1928年,迪特福特举办了第一次中国特色的狂欢节。

  

  打那以后,狂欢节的中国色彩愈来愈浓,迪特福特人索性称之为“中国人狂欢节”。

  每年2月,他们都会举行狂欢节游行,大家纷纷扮成中国古代的皇帝、大臣等各种人物,饶有中国趣味。

  

  当天上午,全城禁止开车。

  天还未亮,孩子们就会穿上早就准备好的唐装,手捧弟子规,敲着锣打着鼓来到大街上。

  

  

  紧接着,大人们也展示着自己的“变装秀”。

  千变万化的脸谱,彰显了戏剧艺术的魅力。

  

  唐装与当地传统服饰的拼接款式,有种摸不到头脑的时尚感。

  

  身穿花花绿绿的大花袄,开启新年好运。

  

  油纸伞下是一双蓝眼睛的“中国娃娃”。

  

  七仙女国籍是哪先不说,漂亮是真漂亮。

  

  就连各路高僧也前后脚赶到。

  

  中国国宝也没逃过变装。

  

  抱歉,这个简陋版舞狮有点想笑。

  

  那种热闹的场面,在中国都很久没见到了。

  

  变装组打头阵,气氛组也得跟上。

  就问你多久没见过踩高跷了!

  

  摔炮、鞭炮、呲花炮,统统安排上!

  

  最后的最后,压轴来了,皇帝祝词!

  没错,当地还选有皇帝,而这个皇位继承说起来有点草率,完全看运气。

  

  比如,现在的这位皇帝,就是在上一任皇帝去世之后,通过砸金蛋选出来的。

  皇位大舞台,有梦你就来。

  

  虽然这个机制看起来有点随便,但是他们对待皇帝的态度可一点不随便。

  在锣鼓声响起时,当地民众用蹩脚中文喊着“福高皇帝”的欢呼声。

  

  哪怕是市长见了皇帝,也得作揖。

  

  这样的流程,不是一上午,也不是一天,而是整整嗨五天。

  并且,他们会给自己定不同的主题,但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

  不得不说,这是真会玩啊~

  

  每年这几天,迪特福特人脸上都会洋溢着喜悦,仿佛堂堂正正地成为了中国人。

  这个传统延传至今也有小一百年之久,此时此刻,不止我们盼着过年,远在德国的他们也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这样想想,地球的另一边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同胞”,还真有点可爱呢。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17 08: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