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润”去澳洲,一年买了3套房:后悔没早来

京港台:2025-3-14 06:56| 来源:发现新西兰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润”去澳洲,一年买了3套房:后悔没早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两年,华人(专题)圈里,润澳这个话题的热度一直不减。

  今天发现君采访了一位润澳一年多的女生Amber,她因为分享新西兰润澳的经历,受了很多人的关注,今天听她来分享些润澳干货。

  受访人:Amber酱

  图片素材提供: Amber 酱

  采访:Zibby

  01

  爱房产的“青岛小嫚”

  走入食品行业

  Amber来自山东青岛,2011年,刚满17岁的她,独自来到新西兰留学。

  出国之前,她就做好了要定居的打算,所以在选择留学国家时,也主要关注几个主流国家。

  “那时候就挺想去澳洲的,但是太贵了”,觉得既然留学就要去离家远的地方的 Amber,最终选择了新西兰。

  

  Amber的父亲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的工程师,受此影响,她从小就对房子感兴趣,读大学时,也选择了房产估价与物业管理专业,想要毕业后从事与房地产相关的职业。

  

  但是书读了一阵子,她就决定转专业。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留学生(专题),对本地房产等完全没有概念的时候,读起来非常吃力,还有一点也很致命,那就是这不是容易拿身份的专业。

  Amber便转去了食品科学专业,毕业第一年,就顺利找到了工作,也拿到了新西兰的身份。

  虽然没有继续读房产相关专业,但是 Amber依旧不断关注房产市场,也开始买房卖房,积累实际经验。

  

  02

  一场旅行

  点燃润澳之心

  Amber对自己的人生一直很有规划,“想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喜欢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她也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对家庭和事业的规划。

  毕业一年后,22岁的她拿到了新西兰身份,次年便买房结婚,而后生育了两个孩子,过上了有车有房,儿女双全的生活。

  

  Amber一家人在新西兰的生活,安逸且平静,但是2021年的一次澳洲之行,让她的心起了波澜。

  

  当时他们一家到了墨尔本和布里斯班游玩,在旅行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内心,还是很向往”城市生活“的,当时一家人住在陶朗加,那里人口少,相对比较安静。

  从小在青岛长大的Amber一直住在城市里,虽然在新西兰这些年,已经适应了当地的安逸与平静,但是当来到烟火气浓厚的繁华都市时,她的内心开始有强烈的冲动:搬到澳洲。

  

  03

  新西兰的压力

  成为润澳推力

  当时 Amber和老公两个人持有的还是中国护照,想要搬去澳洲生活,除了申请工签,没有很好的办法,两人便一边工作一边等待合适的机会出现。

  而后两人换了新西兰护照,澳洲也有了针对新西兰公民的“优待政策”:新西兰公民在澳洲居住4年,便可以入籍。此外在房产、教育等领域,新西兰人在澳洲也享受着很多便利。

  Amber想要搬去澳洲的想法比较坚定,但是她的老公却有更多的考量,总是有些纠结。

  而在2023年,他被辞失去了工作,当时新西兰的就业市场不容乐观,两个便一起做出了决定:润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推力,把两人从新西兰甩走。

  首先是 Amber近些年感觉就业市场变得很差,工作很难找,求职过程感觉十分挫败。

  除此之外新西兰的房价和物价,也让她觉得”不可负担“,家庭压力越来越大。

  最后新西兰养育和培养孩子的成本也不低,新西兰三岁以下的孩子幼儿园都没有补贴,两个孩子都必须在六点以前接,要不然超时费特别高,对于上班打卡并且要通勤很久的双职工家庭很不友好。

  

  04

  润澳最难的部分

  不是买房,是......

  在搬去澳洲之前,有件事情Amber思考了很久,那就是”搬去哪个城市“。

  因为希望一步到位,不要搬去澳洲之后再不断换城市搬家,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落脚点。

  

  最终他们把目标定在了墨尔本,房价、教育资源、工作资源等几个条件都不错。

  定好了落脚点之后,两人便在这个区附近找工作、找房子、找学校。

  工作方面,Amber的老公先找到了澳洲工作,便先过去工作。 2023年12月12日,她自己带着五岁的儿子和一岁的女儿去到了澳洲,与老公汇合。在出发澳洲的两周前,Amber收到了两个专业相关的offer,搬去后也直接入职上班。

  在澳洲,Amber感受到了与新西兰截然不同的职场风格。

  从自己的个人体验来看, Amber感觉澳洲的公司更为专业化,更有”前瞻性和长线思维“,以她工作的食品行业来看,澳洲一个公司要推出一款新的产品的话,可能从两年前就着手规划,这在新西兰企业中很少见。

  除此之外,她还感觉澳洲职场更需要去展示自己,如果有能力但是太内敛的话,可能有些吃亏。

  有趣的是, Amber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西兰人,大家都人在异乡,倍感亲切。

  房子方面,他们先租了一套,同时也在看澳洲的房子。

  因为在澳洲新西兰人和本地人一样,都享受首套自住房印花税减免政策。以维州为例,完税价格在60万以内印花税全免,而房屋和土地配套(house & land package)的完税价格看的是地的价值,所以很适合使用印花税减免政策。

  所以他们决定不直接买建好的房子,而是“建房子”,买“ 房屋和土地配套(house & land package)”套餐。

  

  最终花了75万,等了11个月,住进去了“自己建”的房子里。虽然最终算下来,没有比直接买房子便宜很多,但是“住在新房子里,还是很舒服的”。

  

  而另一边,她也决定把奥克兰的房子卖掉, Amber说“这是最难的部分”。

  起初她的老公,还在考虑保留这套房子,因为当时售卖的话,价格并不是很乐观,算下来有些赔钱,卖的话感觉很亏,除此之外还想在新西兰留个念想,想要回来的时候还能住。

  但是 Amber比较坚决,她认为房子留着对两个人来说,经济压力会更大,而且”澳洲地大物博,城市和乡村都能体验到“。

  最终两人把新西兰的这套房卖掉,又在澳洲买了两套投资房。

  在教育方面,因为早有搬来澳洲的打算, Amber提前做了规划。

  为了避免儿子到了澳洲学习赶不上,在新西兰时他把儿子送去了“相对而言比较卷”的私校,到了澳洲后儿子顺利进入公校读书,一岁半的女儿也在当地幼儿园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澳洲和新西兰小学学制有所不同。

  澳洲的小学prep相当于新西兰year 0,但是入学时间不一样。新西兰的小朋友五岁就立刻上year 0,第二年term 1开学上year 1,无论上了几个term的year 0 小朋友都同时升学。

  澳洲的小朋友五岁之后的二月一起上prep,保证所有孩子都上满一年prep再升入year 1。

  这也是很多新西兰孩子来澳洲需要降一级的原因。

  幼儿园方面来看两边没有什么差别,主要的不同在于补贴的方式,澳洲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能拿到最高90%的幼儿园费用补贴,不需要等到三岁;孩子三岁起还可以去有补贴的幼儿园,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澳洲方面更友好。

  现在 Amber一家的生活,基本上走入了正轨,比在新西兰时轻松许多 。

  

  05

  润澳与否

  不只是笔经济账

  Amber将自己润澳的经历写下来,在网上发布后,不少人会过来私信咨询,问她一些问题。

  ”不少人会一直算经济账“,大家会考虑如果搬去澳洲,经济上划不划算。

  对此 Amber的看法是,有时候不需要单纯从经济层面考虑,如果内心里有了冲动,又敢于去承担”失败“的后果的话,便可以放手一搏,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试,永远不知道。

  

  ”早早搬过去的人,很多都找到工作,走上生活正轨了“,越来越多人来到澳洲,当前澳洲的就业形势也在变得紧张, Amber说自己刚去时投一个岗位有50个人竞争,现在这个数字翻了三倍,求职的难度倍增。

  也有准备去澳洲的新西兰人,对养老问题进行担忧,对此 Amber的计划是趁着现在努力赚钱,让自己的老年时代更为轻松。

  虽然Amber自己通过润澳,获得了更符合预期的生活,但是这条路不见得适合每个人。

  

  她个人觉得,以下几种情况,不太适合润澳:

  1. 工作资质澳洲不认可。虽然大多数行业,纽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证书互认,但是如果个别无法迁移转换的领域,过去后重新开始,会有些困难。

  2. 行业差异大。澳新虽然多数行业很相似,但是市场规模也决定了两边某些行业差别巨大。例如在新西兰大家买保险多是通过保险经纪人来买,索赔也可以找对方处理。而在澳洲大家是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所以新西兰的保险经纪人,到了澳洲就很难找到类似的岗位。

  3. 在新西兰生活水平已经非常高的人。

  4. 有自己的小生意,客户群比较固定的人。

  每个人情况不同,最终做出的选择也不同,如果你也在纠结要不要搬去澳洲,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帮你更加明晰,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相关专题:澳大利亚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华人社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28 14: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