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夹缝中的李嘉诚

京港台:2025-3-21 00:31| 来源:兽爷 | 我来说几句


夹缝中的李嘉诚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996年,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国家巴拿马,发了一份国际招标书。他们要为运河两端最重要的两座港口,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尽快找到白衣骑士。

  这不是巴拿马第一次把港口运营权交给私企。

  巴拿马的第一个私人港口,是美国SSA Marine在1992年建造的。后来,台湾(专题)的长荣海运拿下了第二个港口。

  招标公告发出后,马上引来美国、中国香港(专题)、日本(专题)的三家公司竞标。经过几轮竞标后,香港公司拿下了两处港口25年的特许经营权:

  李嘉诚的和记黄埔。

  也是这场公平公正的国际竞标,为巴拿马赢得了营商环境可靠的美誉。在和记之后,他们又成功吸引到了新加坡港务集团,来运营太平洋沿岸的罗德曼港口。

  自此,巴拿马形成五大港口,它们相互制约和竞争,靠本事做大做强。

  而拿下巴拿马港口的李嘉诚,则刺痛了美国政客和媒体。他们骂他的话,比现在中国人骂他的脏多了。

  美国人认为,和记黄埔是代表中国来控制巴拿马运河,在美国后院插了一颗钉子,从而威胁美国的战略安全。

  那会,李嘉诚还会据理力争,说自己连根枪杆子都没有,谈何控制运河?他还打了个比喻:

  我在香港港岛买一套房子,又在九龙买一套房子,是不是就等于控制整个香港海底隧道了?

  1

  其实,当时美国国务院委托驻拉美的古铁雷斯大使,启动了对李嘉诚的政审。

  1999年10月,对李嘉诚的政审正式完成,美国人发现,和记在巴拿马的子公司,不仅没有中国大陆的一分钱投资,高管也没有中国人,而且指令其实是从英国发出的。

  甚至连李嘉诚本人,在巴拿马的生意中都无足轻重。美国人的报告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表明,李先生参与了和记关于运河的战略规划。

  (We have found no indication that Mr. Li has participated in H-W’s strategic planning with regard to the canal. )

  和记进入巴拿马,不仅没有中国因素,反而是英国资本的布局,李嘉诚先生是和北京有联系,但更重要的关系,是来自:

  唐宁街十号(英国首相官邸)的支持。

  对李嘉诚的政审发布一个月后,1999年11月30日,克林顿在白宫的吹风会上说,和记黄埔管理巴拿马运河东西两端港口,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在巴拿马河区想要展示给世人的,是它在有效、公正地进行管理,我认为,他们想向全世界表示,他们是一个负责任的伙伴。

  可以说,正是克林顿的这番表态,终结了美国国内对和记的担忧,和记在巴拿马的运营,这才能进行下去。

  而克林顿对中国反常的赞扬和信任,当然是事出有因。1999年中美之间发生了什么,应该所有中国人都记得。在巨大的屈辱面前,中国理性地选择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克林顿对和记的放行,更像是在确保己方的绝对安全后,顺水推舟卖人情,安抚中国人受的委屈。

  2

  和记在巴拿马的28年,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28年。

  他们进入巴拿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雇用大量本地员工。除了高管,把99.9%的岗位留给了本地人。

  和记自己算过一笔账,这些年他们给巴拿马交了6.5亿美元的税,还不算分红。光是设施设备换代进行了三次,砸了17亿美元。两个一穷二白的原始码头,被改造成了整个拉丁美洲最热闹最励志的港口,合计吞吐量已经达到了180万个标准集装箱。相当于整个巴拿马运河货物总量的:

  四成。

  当地人说,

  和记是巴拿马最大的外汇发动机。

  在和记的带动下,巴拿马政府和其他运营商都大搞基建,每年有超过800万标准集装箱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光是通行费,巴拿马就能收入至少8亿美元。

  正是因为和记的兢兢业业,他们在2021年又拿下了25年的经营权续约。

  但特朗普(专题)的一句话,还是打碎了运河的平静。2024年的圣诞节,特朗普高调宣称,有中国士兵驻扎在巴拿马运河,此后他多次公开表示:

  必将收回巴拿马运河。

  CNN还专门派记者去了巴拿马运河,想寻找特朗普说的李嘉诚统帅的中国军队,当然,他们什么都没找到。

  但巴拿马和和记,都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了。

  特朗普针对巴拿马运河发声后不到三个月,和记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并购消息。他们要把自己在全球港口的核心资产,以228亿美元的价格,打包卖给了:

  贝莱德-TiL财团。

  3

  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觊觎,很大程度上来自华尔街巨鳄拉里·芬克的怂恿。拉里·芬克,正是贝莱德的CEO。

  特朗普刚一上台,拉里·芬克就主动上门推销收购巴拿马的生意:

  只要贝莱德买下一头一尾的港口,甚至都不需要动刀动枪,就能直接拿下巴拿马运河。

  多年来,拉里·芬克一直觊觎和记,在此之前,他认为和记的股价不到账面价值的三分之一:

  太适合抄底了。

  这场世纪交易谈判进度极快,李嘉诚亲自出山,长子李泽钜共同参与谈判,各方仅通过视频会议和电话,就在几个星期内达成了228亿美元的交易。

  长和手里原本有52个港口,除了巴拿马2个港口,还有墨西哥、西班牙、英国、荷兰、印尼、马来、韩国、泰国、巴基斯坦的港口,连上海和宁波的泊位也一起卖了。

  最后只保留了规模最大的香港和深圳盐田几个码头。

  贝莱德开出的价格,让李家无法拒绝。

  228亿美元,几乎和现在整个长和的市值差不多了,是长和2024财年港口业务预计收益的13倍。目前,国际主流港口的平均估值是10倍EBITDA,相当于溢价了30%。

  李家不仅能直接拿到将近200亿美元的现金,更重要的是,从特朗普的冲击风险中脱身了。

  彭博社说,这是李嘉诚平生以来:

  最大胆的交易之一。

  纽约(专题)邮报的记者说,这是自己从业以来见识过:

  最疯狂的收购案例。

  这个原本只可能写在《货币战争》的案例,竟然真的实现了。

  4

  拿下长和核心港口的拉里·芬克,在美国国内,已经被视为民族英雄。尤其是在交易员们的眼里,拉里帮他们这个群体实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政治逆袭。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2月有个提案,美国政府想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及相关运营商征收高额服务费,最高单次费用:

  150万美元。

  资本无国界,但港口有主权。《让子弹飞》里汤师爷说得好:

  杀人诛心呀。

  汤师爷的屁股,到死都挂在树上。

  大洋彼岸,李嘉诚自然而然成了出卖民族利益的人,在“别让李嘉诚跑了”之后,他又一次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连公司的业绩会都不敢公开了。

  3月13日到17日,香港大公报连续发表三篇评论,从“商业版图与国家战略背道而驰”到“企业家应有家国担当”,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甚至直言:若再不回头,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评论里为李嘉诚指明了出路:

  那些在民族史册上熠熠发光的伟大的企业家,无一不像伟大的将军,坚定勇敢地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大义。

  唯一的问题是,李嘉诚并不愿意被写在民族史册上。

  汕头大学前校董会副主席黄丽松曾经说过,当时他们建议,就算大学名字不叫李嘉诚大学,也应该把学校中心的礼堂命名为“嘉诚堂”,但李嘉诚说不行。

  后来他们想出一个主意,暂时先取名“未名堂”,等到将来李嘉诚同意了,再改成“嘉诚堂”。

  依然被李嘉诚拒绝。他曾开玩笑说:

  冠了以后将来再抹去,那多不好。

  5

  美国人当年对李嘉诚的政审,有句话很出人意料,甚至令人难以相信:

  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表明,李嘉诚参与了和记关于运河的战略规划。

  他布局港口,只是因为港口数十年如一日的稳健现金流,让和记在其他业务有更大的腾挪余地。一旦有必要,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把港口卖掉。

  2006年,和记一次性拿出20%股权,以4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新加坡港务公司。2018年之后,他们又是一通甩卖,和记从全球最大的港口运营商,变成了第六。

  李嘉诚对全球港口之王的头衔,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

  顺便说下,高位接盘和记的新加坡港务公司,后来一直脱手港口,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在李嘉诚眼中,港口只关乎商业。在中国做地产,在英国做自来水生意,都是同样的逻辑;他的每次腾挪,也只是卖高买低。

  但现在,世界早已分岔。那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理想社会,早已没有,甚至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范蠡协助越王雪耻之后,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司马迁眼中,一个纯粹的商人就是:

  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

  但古希腊的伯利克里说过一句话,后来被列宁和托洛茨基发扬光大:

  你不去找政治,政治就会来找你。

  这就跟我一个律师朋友说得很像。他说小案讲法律,中案讲背景:

  大案讲政治。

  李嘉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与政治周期的转折点相吻合,这不是巧合。李嘉诚自认为是在做波段,但他应该知道,波段往往是由政治制造出来的。

  从克林顿的放行,到特朗普的收网,几十年的风平浪静,似乎给了很多人错觉。

  世界虽大,早已容不下范蠡的那条小舟。当资本撞上大国博弈,再聪明的企业家,在历史洪流里也如同普通人一样,如无根浮萍,夹缝中难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巴拿马港口的交易中,也只有中美在对骂。

  一家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被转手,只能听到中美的声音。港口的真正主人巴拿马,却始终不发一言。

  丛林社会中,猎物是没有发言权的。

相关专题:李嘉诚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20: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