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媒体:我为什么能理解“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

京港台:2025-3-29 19:59|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9 )  | 我来说几句


媒体:我为什么能理解“北大硕士当食堂阿姨”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北大最新动态!

  

  视频截图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后选择留校当一名“食堂阿姨”。最近,媒体报道了26岁的黄女士的事迹,引发网友热议。

  乍看这样的故事主线,再加上“北大(专题)硕士”和“食堂阿姨”的强烈对比,很容易让人在脑海升起问号和感叹号。不少人粗看新闻后,大为不解,进而发出种种喟叹。其实仔细阅读报道,或许就能报以理解。

  黄女士表示,虽然食堂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不用脑力劳动,多休息就好。自己也去过互联网大厂实习,可每天被KPI推着走的滋味并不好受,“我本来就抗压能力一般,更想吃体力的苦”。这样的内心独白,理应被倾听。

  朋友圈里有位大学教授就对此评价说,“大部分文科脑力劳动者的工作努力和工作效用之间的距离非常长,甚至常常有拳打棉花和泥牛入海之感,因此工作效能非常低,很容易丧失意义感。而体力劳动者的效能感非常高,意义也是看得见的。因此劳心者劳力时有欣喜之感,仿佛‘踏破铁鞋无觅处,原来心仪在眼前’,这是可以理解的。”

  这位教授同时提醒,劳心者一旦劳力,不仅要虚心向后者学习,还应该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事实上,黄女士的选择并非躺平,她想一步步做到食堂经理;除了轮岗,她还做了一个健康餐窗口,愿景是为学生提供更健康的餐食,而其所学专业便是健康传播专业。

  所以,这样的选择多少也有些“顺理成章”的意味,并非那么惊世骇俗。黄女士只有26岁,未来的路还很长,这或许只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段小插曲。

  

  北大读书时期的黄女士。

  这也让我想起上大学时,不仅利用寒暑假在“高大上”的媒体实习过,还在水果超市做过服务员,在酒店做过前台接待。前者是脑力劳动,每天需要思考不同的选题和创意;后者是体力劳动,一站一天。但于我而言,收获都很大,并没觉得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甚至也未在意过体力脑力之分。

  这样的心态,对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同样可以有。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黄女士说“在食堂工作的时候,比在互联网大厂更快乐”。开心,难道不可以成为衡量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正如黄女士自己所言,“自洽赢过一切体面。”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专业、能力的差异,也有兴趣、生活态度的差异,以及事业观和财富观的差异。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性,让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各自生长。

  换个角度看,也正是因为黄女士读了很多书,看过广阔的世界,才有了选择“另类”工作的能力。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你还有余地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我们祝福每一个职业选择,也祝福每一段努力向上的人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让每个人都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前几天,还有一则“北大毕业生转行做正骨师”的新闻登上热搜。如果所有名校毕业生,都去了大厂、科研单位或考公考编,那恐怕才是不正常的。对少数的职业选择指指点点,无形中也会给择业者以压力,固化“什么样的学校毕业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思维,让他们不敢真正遵从内心和身体的感受去选择。

  时间回到两年前,黄女士曾发帖称,研究生两年期间也经历过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从现实的角度讲,与其处在迷茫之中,不如多一些触手可及的尝试,哪怕只是过渡,也可能打开人生中的又一扇窗,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相关专题:北大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4 21: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