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经济学人:制造业回美太难不只因人工贵 还有…

京港台:2025-4-30 05:50| 来源:加美财经 | 评论( 14 )  | 我来说几句


经济学人:制造业回美太难不只因人工贵 还有…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经济学人的分析指出,川普低估了制造业回归美国的难度,而且他自己的政策还会让生产变得更加困难。

  1940年代末,欧洲和日本(专题)的工业能力被严重破坏,美国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制造业产出,世界各地大量依赖美国的商品。

  去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出只占全球的略高于十分之一,而且商品进口比出口多出了1.2万亿美元,让川普非常不满。

  川普希望通过在美国庞大的市场外筑起关税壁垒,迫使企业将生产迁回美国,让美国再次成为制造业强国。从制药巨头礼来公司,到电气设备制造商施耐德电气,最近都有企业宣布计划响应川普。4月28日,IBM也加入了行列,宣布将在美国投资制造大型主机和量子计算机。

  然而,包括百事公司和酩悦·轩尼诗-帝亚吉欧公司在内的其他企业则警告说,关税将挤压他们的利润。

  川普低估了企业将工厂迁回美国的困难,也没有意识到他的政策可能产生的各种反效果。

  首先是劳动力供应问题。

  美国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两倍多,是越南的近六倍。但即便如此,高工资仍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美国人进入制造业。

  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的一项工厂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工厂表示,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他们无法满负荷运转。

  希望在美国制造的外国企业负责人抱怨,熟练工人稀缺,例如焊工、电工和机械操作员。本月,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表示,公司在亚利桑那州生产芯片的努力“受到当地劳动力短缺的限制”。

  指望自动化解决问题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川普的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最近坚称,“数百万、数百万工人用小螺丝组装iPhone的大军”将很快回到美国,届时可以通过自动化完成。

  

  然而,美国制造业实现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23年,美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中仅有295台工业机器人。尽管比2020年的255台有所增加,但远低于中国的470台和韩国的1012台。

  与卢特尼克的说法相反,据称苹果计划将在美国销售的iPhone转到印度(专题)组装。

  建设工厂的难度是美国制造业面临的第二大障碍。

  过去四年,经通胀调整后,美国工厂建设的年化支出翻了一番,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前任政府向芯片制造商和绿色技术企业提供的补贴。然而,许多新建项目被拖延甚至搁置。

  欧洲化学品公司索尔维,暂停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用于半导体生产的电子级过氧化氢工厂的计划。美国芯片部件制造商Pallidus取消了在南卡罗来纳州建厂的计划。

  这反映了美国建筑行业的困境。

  芝加哥(专题)大学布斯商学院的奥斯坦·古尔斯比和查德·西弗森在2023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建筑行业的人均产出比1960年代的峰值下降了40%。他们将原因归咎于过度监管、邻避主义以及缺乏按时交付项目的激励等因素。

  近年来,建筑业也遭遇了劳动力短缺。

  与此同时,美国现有工厂也在老化。全国大约5万家制造工厂中,有一半以上建于30年前;平均厂龄约为50年。

  美国建设能力的不足还导致基础设施老化和负荷过重,这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三大障碍。大部分电网建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已接近或达到使用寿命终点,这是停电日益频繁的原因之一。

  

  同时,工厂若想接入电网,往往要等待数年。交通基础设施状况也不理想。根据美国道路与交通建设者协会去年的一项研究,美国三分之一的桥梁需要更换或修复。这与东亚地区流畅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形成鲜明对比。

  制造业重回美国的路上,困难重重。

  川普不仅没有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还可能让美国制造业的前景更加艰难。他打击移民(专题)并驱逐非法入境者的举措,可能加剧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劳动力短缺。他的关税政策提高了从建造工厂所需的钢铁到工厂设备的一切成本,也增加了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价格。

  美国制造业使用的中间投入品中,近三分之一依赖进口。

  此外,川普在关税政策上的反复无常也带来了巨大不确定性。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仍在等待明确哪些国家会被征收关税,以便决定是否调整生产布局。

  尽管美国的制造业岗位数量下降,但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在半导体和医药等领域开发世界领先的知识产权。每年,美国的研发支出接近1万亿美元,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川普的贸易政策正将这一切置于风险之中。他不应沉溺于对过去的幻想,而应让美国专注于设计未来。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4-30 10: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