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东北留守族:青年蛰居、中年失业,和老年养家

京港台:2025-5-6 21:11| 来源:青年志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东北留守族:青年蛰居、中年失业,和老年养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午十二点半,七楼住户用力敲响了五楼的房门,“大中午的弹琴,还让不让人休息了!”这是沈阳一家国企的职工住宅楼。开门的是一位消瘦的老太太,老太太解释说自己老伴是退休职工,孙女小花最近没找到工作,过来散心,弹琴解闷,没想到打扰了邻居午休。

  隔了一天,邻居在电梯里遇到了小花。小花的个子有178厘米,说话声音却小得像鹌鹑。邻居看似关心地探究小花为什么没上班?小花所答非所问,“现在很多年轻人不都不上班嘛!我爸都失业了。我们一家五口,就我妈一个人上班。这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我不上班不很正常!”

  小花说的“五口人只有一个人上班”背后,是沈阳许多家庭中三代人的处境:

  青年一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到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在暂停公布前已突破21%。全国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显示38%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先看看。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统计,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2020届为16.9%,2021届为16.25%。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留存本地的人员仅占31.5%。

  中年一代。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代表,汽车、机床、重型设备等支柱产业转型过程中,受到智能化浪潮的冲击,导致45到55岁的中年群体由于“技能断层”,失业率远高于平均水平4.8%。

  而沈阳60岁以上的人口,约为30.6%,也就是说,每3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2023年抽样调查揭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37.5%存在定期转账给子女的经济行为,平均每月转移支付额度占养老金收入的25.8%。

  类似情况在日本(专题)等东亚地区早已出现。根据日本内阁府、厚生劳动省、总务省2023年调查显示,45到54岁群体失业率是全国平均的1.6倍。虽然15到24岁青年失业率2023年维持在4.1%,但非正规雇佣占了四分之一。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中14.7%需经济支持子女家庭。

  正如早稻田大学经济学者山田久所言,“当三个世代在就业市场同时失速,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引擎就会熄火。”“中年失业、青年蛰居、老年养家”的代际困境,悄无声息地涨潮了。

  文|Oscar

  编辑|oi

  

  上班让人生病,在家也是

  2001年出生的小花,2023年从渤海大学毕业前,没想到波折从此开始。小花手机里有一个叫做“朋友群”的微信群,是在大学时关系很好的同学,除了同寝室的四个人外,还有同系的几个人。这个原本打算让分散到各地的同学分享吃喝玩乐的微信群,成了诉苦、减压和打气的精神乐园。

  小花抱怨自己周末加班,放弃了已经买好票的电影。群里立刻冒出一连串的“我也是”。有人半开玩笑地打气,等项目结束也许还能收到大红包。

  大红包没收到,连加班取得的业绩也改头换面给了老员工。小花在姐妹群的鼓励下,手抖地拿着改了十几遍的报告,当着办公室里全部九个人的面质问组长,“我一个月累死累活写出来的东西,到最后怎么和我没关系了?”组长只是淡定地笑笑。

  从那天下午开始,每周至少有四天,小花会被部门的三位领导分别谈话。工作上的大小问题,都成为“谈话”的起因。

  小花开始失眠。随后是黑眼圈和轻微脱发。枕头就像吸发石,起床时总要强行留下十几根。小花把头发剪短也无济于事。

  2024年初,试用期还没过,小花交了辞职信。公司给她结算了当月的两千元工资。

  刚失业在家的几天,小花报复性睡懒觉,每天上午十点多才起来,不梳头不洗脸,先去冰箱里找吃的。花爸花妈起初还心疼地让她多睡睡,觉得她“过一阵子找到工作,又套上小夹板(东北话,受束缚受管理的意思)了。”

  小花没把求职目标定得太高,从认真读职位要求再有针对性地投几份简历,到后来看一眼岗位名就投二三十份简历,不再加倍小心也不再感觉害怕。小花只得到了两次面试。第一次HR直接问她能不能接受加班,第二次则说试用期薪资只有两千。小花的信心被打磨得越来越薄。

  她发现想在沈阳找一个双休、扣完保险到手四千以上的工作,大多得要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从数据录入员到广告公司设计、再到销售、餐厅服务员和直播运营等岗位,小花在求职过程里,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被对方拒绝语气里的瞧不起,打压得喘不上气。失眠卷土重来。

  可当她得知大学同一个寝室的四个人目前全在家“歇菜”,忽然就吐出了胸口憋着的那股气——原来屡屡碰壁的并不是只有她。

  小花在手机上领了失业金,一个月可以拿到1980元。小花认为这是一笔可以白拿的钱,忍不住网购了一条阔腿牛仔裤,花了六百多块钱。

  快递到的那天,花爸花妈爆发了,“你怎么有钱买新衣服的?”从小花失业后,父母就没有给过她零花钱。小花也不主动要。毕竟和大学时不一样。可花爸花妈此刻却接受不了小花领失业金,“传出去多丢人!”“这有什么,不领白不领!”

  家庭中这样的拌嘴往往没有结果。小花白天在家,老房子供暖不好,她一直开着空调。花爸花妈本就不满意她停止找工作,借机说她这么想过舒服日子,不如出去自己住。

  小花充耳不闻,唯一有点心虚的地方是自己不咋会做饭。偶尔会顶一句,“这么想让我上班,你们帮我找个工作得了!”

  2024年11月初,小花接到了父母的“通知”,“这几天先去奶奶家住。”小花本就偶尔去奶奶家蹭午饭,这次更是连跑带颠地坐地铁去了。

  “他们那时还打算瞒着我爸被裁员的事。”

  

  《钢的琴》剧照

  

  工作到底谁在做

  小花的父母都被失业这件事“吓坏了”。和年轻人不同,中年人应对失业更加手足无措。小花意识到这一点,是一周后花爸来到奶奶家,小声问小花如何申请失业金,并示意她别让奶奶知道。

  奶奶有小花爸妈家的钥匙。11月19日上午十点多,花爸还在家里睡觉,奶奶过去送一些新买的菜蛋奶。拉开门,七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花爸,面面相觑。事已至此,花爸只好告诉奶奶,自己正在找工作。这是小花印象中花爸第一次“换工作”,花爸回避“失业”这个词。

  小花看来,花爸低估了找工作的难度。乐观是花爸所剩不多的选择。花爸之前做的是机械设备销售和安装。用花爸的话来说,这类设备属于使用中产生污染的,前景不好。加上前期市场趋于饱和,如今销售难度越来越大。

  小花帮花爸制作简历,并在招聘APP上对标销售和售后岗位发了出去。花爸特意强调,要挑小一些的公司,免得竞争激烈。他周末可以单休,加班也没问题——这是花爸自认为的中年人求职杀手锏。但消息大多“已读不回”。小花看着花爸束手无策的表情,装模作样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为花爸加油的,还有七十多岁的奶奶。每天上午十点左右,老太太拎着一个花布袋出门。坐公交车,转地铁,再走上一段,最后抵达花爸找工作的地方,一个市内的零工市场。

  

  花爸找活的零工市场之一,远处可见仍在等活的务工人员(笔者摄)

  奶奶的花布袋里,是两个饭盒和一个保温桶。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菜,保温桶里是热汤。奶奶偶尔做面条,保温桶里就装着卤。奶奶早上做好,装不进饭盒的饭菜,就成了小花的早午饭。

  花爸不让奶奶做得太咸。奶奶最初两次回来都叹气,“一点盐都不吃怎么行呢!”“怕多喝水不方便,也不能一口咸的都不吃啊!”小花不知道怎么安慰奶奶,只能在奶奶家里弹琴解闷。中午的琴声格外扰人。

  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在年轻人都没时间好好吃饭。”像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给儿子做饭、送饭:一份外卖至少要十六七块,身高180厘米体重200斤的花爸恐怕还吃不好。加上花爸有高血脂症,不能吃太油腻的。

  小花偶尔回家,发现有高血脂的花爸以前吃八十块一周的原研药,副作用能小一些。现在换成了国产药,一个月还不到十块钱。没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了。

  2025年元旦后,花妈也开始来奶奶家吃饭。爷爷身体不错,就是耳朵聋。奶奶在厨房忙碌时,爷爷也会去帮忙。可小花想先吃,奶奶坚持要等花妈。花爸提前从零工市场回来,奶奶也不让他先吃。爷爷有时偷偷夹一筷子塞进小花嘴里。

  花妈是五口人里唯一的上班族。她成了饭桌上聊天话题的发起人。但话题还是常围绕着小花。花妈最近让小花考虑找个“基础工作”。家里也不指望她赚多少钱,只要养活自己就行。

  小花听烦了,还是那句,“那你帮我找一个吧!找到了,我就去上。”

  

  七十多岁的顶梁柱

  奶奶不再每天送饭了——花爸找到了一个临时替班的工作,在一个公交车维修厂当保安,厂里管饭。

  “厂里管饭”四个字成了奶奶和邻居聊家常时小小炫耀的谈资。

  小花有些羡慕奶奶:她和爷爷的退休金加起来将近六千块钱。这笔钱养活一家五口,不成问题。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的底气。

  奶奶有一个记账本。她不会用手机记账,但记账本让奶奶很安心。

  

  奶奶的记账本,受访者供图

  小花从来没想过,五千多块钱五口人花还能顿顿有肉有菜。奶奶却说,这样的饭菜一个月还不到两千。

  少吃几块肉,更适合小花。这是奶奶的话。奶奶不是舍不得,单纯因为小花随花爸,高高胖胖的。“最好减减肥,不然怎么找对象。”奶奶这样对小花说。小花不爱听,说自己想办健身卡。

  “办什么健身卡,还花钱。每天下楼多走几趟,人就瘦了。”这是奶奶的建议。于是,不能弹琴的中午和傍晚,小花开始下楼散步。

  从小区里偶遇奶奶到一起上楼,是奶奶和小花为数不多的交流时间。进了家门,小花刷手机,奶奶忙厨房,祖孙两个人的话题永远是花爸的辛苦和花妈的“懒惰”——“我刚才去你爸妈家了,一进屋就看到沙发上都是脏衣服,你说你妈怎么不知道洗呢!”但奶奶也只是在小花面前抱怨。

  小花纳闷,七十多岁的奶奶是怎么做到这样充满劲头地生活的?光是奶奶每天送饭这件事,让小花佩服: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公交倒地铁,手里还拎着两三斤的饭菜。让小花去车程一个多小时之外的饭店吃饭,她都懒得动。

  奶奶每天晚泡脚后,都会嘟囔腿胀。小花曾因为奶奶做饭太咸提出抗议,奶奶会说,“人老了,记忆力不好,盐都放了两遍。”暖壶塞忘记塞,没热水喝,奶奶的语气也是自怨自艾,“人老了……”可现在,爷爷想替奶奶去给花爸送饭。奶奶不同意,说爷爷耳朵聋了,走在路上都听不到车按喇叭。奶奶说自己就是操心的命,家里两个男人都不让自己省心,怕老的听不见,怕小的吃不饱。

  奶奶几乎不怎么吃药,饭吃的也不多。花爸说,要是小花有奶奶这样的运动量和饭量,肯定胖不起来。选择性耳聋的小花看到微信群里,昔日的同学正在分享去泰国参加泼水节的视频。小花有些惊讶,原来不上班的人这么多?

  像小花一家三代人依靠祖辈养老金来资助生活的情况,不是个例。这种三代人共担经济压力的现象,与东北产业结构转型滞后形成镜像关系。国家发改委2023年白皮书显示,东北三省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6%。正是这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迟滞,造成了中年人再就业困难、年轻人本地择业空间狭窄、老年人被迫成为家庭经济“稳定器”的三重困境。

  

  《老后两代破产》报道了日本“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非正式雇佣子女”的家庭模式中两代人两败俱伤,NHK特别节目录制组,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出版

  

  尾声

  小花还是决定做点什么。

  简历投多了,小花感觉有点恶心,像机器人一样,重复着一件没有希望的事。她琢磨着还剩下一条路,考公考编。

  小花看了一下,2023年省内一个县的公务员报名人数都达到了30:1,甚至50:1。沈阳大连周边的热门县一个岗位更是超百人竞争。小花也觉得不一定能考上,可至少是一种希望。“不然也是闲着”——这希望,既是给自己,也是给一家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6 21: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