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发动群众的工具 莫斯科如何将二战胜利“工具化”

京港台:2025-5-10 03:49| 来源:德国之声 | 我来说几句


发动群众的工具 莫斯科如何将二战胜利“工具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二战中超过2500万苏联人死亡。至今,战胜纳粹德国在俄罗斯仍作为家庭节日被纪念。但国家也利用这一天宣传其意识形态。而在历史上,这一天曾多年是“眼含泪水”的一天,是悲伤的日子,没有任何阅兵式。

  穿军装的婴孩,迈着行军步的小学生:莫斯科红场5月9日阅兵之际,其它俄罗斯城市也早已提前开始庆祝战胜纳粹德国80周年,小孩子走在前面。

  在西伯利亚克麦罗沃,新生儿在产房被打扮成步兵:戴着军帽、裹着草绿色的毯子。这一装束旨在象征“与老一辈的连结”。

 

  与此同时,俄罗斯中部城市沃罗涅日,数百名幼儿园孩童带着用纸箱做的军车、飞机穿过一个住宅区。

  在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1500余名少年儿童作为“胜利的曾孙辈”迈着行军步穿过市区。地区负责人科舍姆亚库(Oleg Koshemjako)亲自接见,并宣布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是曾在乌克兰作战的人员。“今天这些孩童,他们的父亲在前线作战。我们为这些战士的勇气感到骄傲,并知道,敌人会像1945年一样被战胜。”

  发动群众的工具

  5月9日在俄罗斯作为“胜利日”,80年来一直在俄罗斯民众的家庭中被纪念,并且带有很多个人的记忆。但俄罗斯国家日益利用这一天来巩固自身的意识形态。

  艾伯特基金会政治学者、来自俄罗斯的尤苏波夫(Alex Yusupov)向德国之声表示,过去20年里,克里姆林宫学到了将这一天“军事化”,用以影响许多俄罗斯人的集体记忆,这一天成为政权发动群众的工具。

  特别是逢五逢十的年份,比如今年80周年庆祝,克里姆林宫会将今昔联系在一起。

  悲伤的日子

  在莫斯科生活的政治学者格拉申科夫(Ilja Graschenkow)向德国之声表示,对普通民众而言,5月9日仍是“眼含泪水的一个节日”。他回忆说,战后多年,这一天都是悲伤的日子,没有任何阅兵式。

  如今在以色列生活的独立政治学者加里亚莫夫(Abbas Galjamow)表示,乌克兰战争之际,其实没有举行阅兵式的必要。“阅兵是战争的替代品。和平时期才需要。”他说,俄军三年来仍未达到其宏伟战争目标,让莫斯科阅兵更成为笑谈。“2022年以前,大家都以为,俄罗斯比乌克兰明显更强大。结果并非如此。”

  加里亚莫夫表示:“过去三年里,俄军甚至在提出主权要求的地区都没有获得完全的控制权,更别说攻占基辅了。”

  不过,格拉申科夫在阅兵式前即预计,总统普京不会过于强调乌战。对普京而言,重要的是,让庆典看上去“尽量国际化”。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0 03: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