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特朗普计划降低美国药品价格 医药股暴跌

京港台:2025-5-12 22:09| 来源:中国基金报 | 我来说几句


特朗普计划降低美国药品价格 医药股暴跌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

  5月12日,虽然市场整体大涨,但创新药板块却逆市大跌。

  

  

  日本(专题)制药板块表现最差,尽管中美贸易协议的希望推动亚洲整体市场上涨,但该板块一度在盘中拖累日经基准指数下行。中外制药一度暴跌10%,创2024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同业第一三共下跌7.8%,武田药品则下跌超过5%。

  

  此次医药板块下跌的原因在于特朗普(专题)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于华盛顿时间周一上午9点签署行政命令以降低处方药价格。早前已有相关计划的消息流出,此次正式宣布加剧了市场对制药企业利润受损的担忧。

  

  花旗集团日本分公司健康医疗分析师山口英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特朗普此举的可行性“存在疑问”,但对整个制药行业而言仍是利空消息。

  他补充称,那些在美国市场销售占比高的公司,例如日本的武田药品、安斯泰来制药和大冢控股尤其面临冲击。

  美国人支付全球最高的药品价格,这既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创新,也推动了行业增长。制药企业认为,如果重塑现有系统,将削减企业收入,并抑制那些本可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突破性疗法的研发。

  尽管特朗普也提到了这一观点,但他表示,这意味着“美国人这些‘冤大头’最终无缘无故地承担了这些成本”。不过,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声明并未说明行政命令的具体执行方式或适用范围。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针对高药价出手。Jefferies日本有限公司股票分析师斯蒂芬·巴克指出,此次计划与他第一任期提出的一个方案类似,旨在限制医保药品价格。

  当时,该措施因遭制药公司起诉而被联邦法院驳回,法院裁定政府未依法履行法规制定程序。

  尽管如此,巴克认为,如果特朗普再次推动药价改革,可能对制药行业收入造成“巨大”影响。他指出,美国的联邦医保与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补助合计占美国药品总销售额约40%。

  根据2022年拜登政府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对Medicare中部分最昂贵的药品进行价格谈判,并计划每年新增更多药品。

  BMO资本市场医疗研究主管埃文·西格曼表示,特朗普的计划可能仅影响IRA下的谈判药品。他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无权干预商业市场的药品定价。”并补充说,若要扩大行政令以外的立法,可能会遭到众议院共和党的阻力。

  影响有多大?

  特朗普称,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旨在通过将美国药品价格与其他富裕国家对齐来降低部分药品的价格。

  他所描述的提案,是他称之为“最惠国定价模式”的一部分。特朗普并未说明该计划将适用于哪类医保,也未透露将涵盖多少种药品,但他表示美国应支付“在同类国家中最低的价格”。

  他在帖子中写道:“我们的国家终于将获得公平待遇,我们公民的医疗成本将以前所未有的幅度下降。”

  然而,这一计划极有可能面临法律诉讼挑战,尤其是在缺乏国会立法的情况下,其合法性存疑。

  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曾试图在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体系中实施类似方案。Medicare是覆盖超过6800万名65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士的健康保险项目。当时的方案只适用于50种由诊所和医院注射的药物,并由Medicare支付。然而该计划被联邦法院驳回,理由是行政程序未走完。

  制药行业强烈反对这一构想,因为它几乎必然会削减其利润。随着近期华盛顿相关政策讨论升温,制药公司也加大了游说力度。它们警告称此类政策将减少研发支出,从而使患者无法获得新药。

  美国制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官员亚历克斯·施赖弗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任何形式的政府定价对美国患者都是不利的。政策制定者应致力于修复美国制度中的缺陷,而不是从国外引进失败的政策。”

  特朗普对这一政策的支持,使他在共和党内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大多数共和党人普遍对政府干预价格持怀疑态度。而民主党议员则提出过类似版本的提案。

  哈佛医学院的药品政策专家阿米特·萨帕特瓦里指出,特朗普正在利用这一“具有民粹吸引力”的观点。

  长期以来,特朗普一直抱怨美国为同样的药物支付的费用远高于其他富裕国家。事实上,他说得没错。美国品牌药平均价格是其他同类国家的三倍。

  尽管许多推动新药诞生的研究工作正是在美国的实验室和医院中进行的。

  制药公司在全球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美国市场,并且通常围绕美国市场制定业务战略。

  它们也辩称,美国药价较高所带来的好处是:根据由行业资助的研究分析,美国患者获得新药的速度更快,且面临的保险限制也更少。

相关专题:美国,股市,川普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22: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