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步入“中年危机” 维保现状纪实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十多年前,当首批电动汽车驶上城市街头时,谁也未曾预料到,这些代表未来的新能源座驾,如今悄然步入“老龄”阶段。动力电池衰减、电子部件老化、配件稀缺、维修门槛高企……一批仍坚持驾驶十年以上电动车的车主,正在与时间和技术赛跑,也在市场和现实中不断权衡着留与弃的选择。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拥有十年以上车龄电动车的车主,以及一位长期从事新能源车维修的技师,记录下这批“老车”背后的故事。

等待维修的电机窘境一:
充电转接头突然损坏
人被老车困在200公里之外
小海的这台电动汽车上牌于2015年,是他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前任车主极为爱车,车辆状态良好,入手后小海又专门花了几千元对底盘悬挂等部位整备,平时代步自驾,一切正常。可最近的一次远行却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为了去200公里外爬山,小海计划在服务区充电,结果充电转接头突然损坏,而此前这个小部件已经坏过两次,修理累计花了近2000元。因为车型保有量稀少,临时想在周边充电站借一个也无果,最终是朋友开车赶了200公里送来备用转接头,才让他顺利返程。

等待维修电池包
这次事故让小海彻底心灰意冷,“这车都10多年了,电子件老化是肯定的,再不出手,下一次万一趴窝在哪山沟沟里就麻烦了。”他最终以10万出头的价格将这台17万元购入、跑了25万公里的电动车卖了出去。接手的是名叫小张的车主,每天需要200公里通勤,这台带有早期免费充电权益的电动车正好满足他的需求。
“这车有充电权益,平时跑得多,能省不少钱。”小张告诉记者,尽管车辆公里数高,但基本性能还能满足日常,充电成本几乎为零,对他来说依然划算。相较保养难题,免费充电权益成为这批高龄电动车“续命”的重要砝码。部分拥有早期充电优惠政策、品牌售后服务还算健全、动力电池状态良好的老电动车,仍受到高通勤强度车主青睐。
窘境二:
16万买的九岁二手车
用车两年修了8万元
小杰的经历就没有这么幸运。2023年,他花了16万多元购入一台当时九年车龄、仅行驶8万公里的二手电动车。原以为是一桩划算的交易,不料麻烦接踵而至。刚开不到半年,车载主机便出现卡顿,他在4S店花了1万多元升级系统。紧接着,空调、电动尾门等零部件相继出故障,严重的问题来自电池包内部冷却水泄漏,直接泡坏了电池模组,维修费高达4万元。

电池模组损坏
之后,电机防冻液也发生泄漏,再修就是一万多,前前后后加上充电机、其他电子部件老化、杂七杂八的毛病,两年下来维修费用累计接近8万元。“虽然这车充电是免费的,但这两年我才跑了8万公里,修车费用一摊下来,每公里1块钱,跟大排量汽油车油耗成本差不多。”小杰苦笑道。
他坦言,如果当初多加点预算,直接买辆新车,反而更省心。最近,他也计划置换一辆国产插电混动车,“至少没有续航焦虑,新车还有6年15万公里保修。”小杰的故事,也是许多高龄新能源车主正在面对的困境。随着年限增长,电子元器件、动力总成故障率直线上升,维修费用昂贵且周期漫长,逐渐成为新能源老车市场的一大痛点。
窘境三:
新能源车维修门槛超汽修
非4S修车的配件困境与行业乱象
如果说车主们面对的是使用成本和维修风险的现实考题,那么对于新能源车维修师傅来说,困扰他们的则是诊断权限、配件获取和行业乱象。姜总是一家新能源车维修店的老板,几年前专门花了20多万学费跑去广东学习新能源车维修。原本是做燃油车空调生意的他,面对新能源车逐渐占据市场,主动转型。

维修充电机
姜总告诉记者,如今新能源车维修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病根”。很多厂家将行车电脑诊断接口封闭,普通维修厂难以接入,往往需要依赖品牌授权的官方售后。维修新能源车,必须先通过远程诊断才能确定故障点。“看不到故障码,根本没法修。”因此,维修厂经常要借助外地同行远程协助,或者托人破解权限,维修效率和准确性都受制于人。
配件采购同样是一大难题。姜总说:“原厂配件价格贵得吓人,二手拆车件又没有保障。”他们维修厂尽可能做到“能修不换”,一方面降低客户成本,另一方面保留原车配件质量,“原装件再旧,品质也比副厂强。”但他直言,新能源维修后市场如今乱象不少,一些不法维修厂趁着部分品牌早期开放的维修模式,篡改车辆数据,尤其是里程表。
“有些车年限没到,但公里数先到了,修理厂就改表,把公里数往下调。这种事容易被厂家后台发现,一旦查出来,不仅车主丢了保修,正规修理厂也跟着遭殃。”姜总感叹,新能源车后市场维保体系尚不完善,合法修理厂承受巨大生存压力,行业秩序亟需规范。
未来,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焦点或将从新车销量延伸至后市场维保服务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配件供应、开放诊断接口、规范维修秩序,消除高龄新能源车主后顾之忧,已成为新能源车产业健康发展的下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