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暴跌45%,黄仁勋很痛苦,上海的机会来了

京港台:2025-5-22 10:46| 来源:抱朴财经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暴跌45%,黄仁勋很痛苦,上海的机会来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英伟达以上海为落点,着力研发,联动梁文峰所在的杭州,则长三角的AI大势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今纶

  黄仁勋真的急了。

  据媒体报道:5月21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台北Computex2025大会上表示,美国对华人(专题)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败的。

  他说:“事实证明,最初制定人工智能扩散规则的那些基本假设存在根本性缺陷。”

  黄仁勋称,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美国前总统拜登执政初期的95%降至目前的50%。从95%暴跌至50%,这不就是暴跌了45%吗?如果你是黄仁勋,你也会急。

  他甚至表示,禁令“令人深感痛苦”,英伟达也将因此减少150亿美元销售额。

  但是,上海的机会来了,这也是真的。

  01 难舍170亿美元收入

  中国对英伟达、黄仁勋有多重要?这是可以量化的。

  在截至今年1月26日的财年中,中国市场为英伟达创造了170亿美元的收入,占该公司总销售额的13%。

  这个财年不是我们通常我们理解的从1月到12月,而是公司自己定的财年概念,比如,英伟达的财年采用非自然年度,每个财年结束于次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虽然,英伟达在沙特拿了大单,但最终如何落实,是否能完全落实,很难讲。

  中国市场是实实在在的170亿美金,这么跌下去,没法给股东和董事会交待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

  黄仁勋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深耕上海,深耕中国,毕竟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到哪里再去找170亿美元的蛋糕呢?

  看看黄仁勋几次到中国内地的消息:

  2024年1月,黄仁勋到访了英伟达北京、上海、深圳三处办公室,参加中国区年会。这是黄仁勋时隔数年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黄仁勋在英伟达上海地区年会表演上穿着“东北大(专题)花”,手持二人转手帕,跟随音乐和同事一起扭动身体。

  彼时,黄仁勋心情轻松,英伟达的业绩、利润、股价都在高速增长。

  黄仁勋于2025年4月17日又到中国内地来了,本次访华是应中国贸促会的邀请,见了政府高层,还会见了英伟达的客户们,包括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

  这次,黄仁勋的心情比较复杂。

  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向中国等国家出口H20需要申请许可,将 “无限期” 生效。英伟达称,将在截至 4月27 日的第一财季中计入约 55 亿美元相关费用。H20本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合规芯片,此次禁令直接冲击英伟达在华业务。

  怎么办?黄仁勋也在思考,但目前没有很好的破解办法。

  02 英伟达在上海会稳住基本盘

  但黄仁勋的某些行为还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财经》报道,英伟达在第一季度全员大会上透露,正寻求扩建上海新园区,以满足公司不断增长的规模,后续还有规划要建一个iconic园区。

  很有意思的是,英伟达的官方渠道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这事。

  还有媒体透露,英伟达上海园区的扩张计划是该公司在中国长期投资的延续。

  有英伟达员工也向记者表示,目前英伟达上海办公室已经非常拥挤,工位不足需要缓解,办公条件也需要改善。

  这都是靠谱媒体公开发布的消息。

  说明什么?说明英伟达在上海会继续稳住基本盘,甚至可能会扩大基本盘,而不是撤出上海,更不会撤出中国,这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当然,围绕英伟达的消息甚至谣言也很多,我们来看看英伟达是怎么辟谣的。

  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5月16 日报道,针对近期外媒报道英伟达计划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可能调整芯片设计以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规定,英伟达最新回应强调,公司不会向中国提供任何图形处理器(GPU) 设计图,也不会在当地修改产品设计以符合美国出口限制。

  在目前的情况下,英伟达只能这么做。

  但是,这个消息本身就非常意味深长。

  辟谣归辟谣,还是很有信息量的。

  03 英伟达在上海招聘工程师

  黄仁勋是怎么看待上海的?以及他希望在上海、中国获得什么?

  他说得很清楚:

  黄仁勋上月和领导见面时,希望确保能够获得中国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英伟达彼时正在上海招聘工程师,包括帮助“指导下一代深度学习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以及“开发和优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SIC设计”。

  英伟达在中国上海市拥有约2000名员工,主要从事销售和相关支持工作。

  黄仁勋估计,几年后中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美元。那么,如何绕开禁令获得500亿美元的收入?他没说。

  是不是直接在上海招人,开始攻坚克难,然后开发出属于英伟达中国公司的专利产品,只用于中国市场?这个逻辑是存在的,但是,英伟达会不会这么做?只有黄仁勋知道。

  我个人大胆推测一下,很有可能。

  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一方面不违反美国政府的有关禁令,一方面努力推进中国区研发流程。

  再往前倒推两步:第一,要扩建上海新园区,名字可以不叫上海研发中心,第二,要招人。实际上,这两步棋,英伟达已经开始下了。

  说什么不重要,关键的是做什么。

  会不会违反禁令?如何绕开禁令?这需要法律专家解释。

  还有一点,特朗普(专题)是有任期限制的,三年多之后,他就结束任期了。而且,他本身也是多变的。

  04 是双方互相成就的机会

  看一下上海的基础条件和政策:

  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去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目标。

  位于徐汇区龙台路的“模速空间”,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目前,该创新生态社区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也是人工智能走向应用场景的“试炼场”之一。

  此外,上海还相继成立人工智能母基金、人工智能国家大基金、人工智能生态基金,总资金近千亿元,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张江科学城正加速建设张江机器人谷,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机器人、特色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

  2024年,园区整机企业已出货千余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万台以上,头部企业将迈入小批量商业化时期。

  而且,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去年5月还出了一个通知,大家可以仔细去阅读一下。

  全名是“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的通知”,里面非常明确地提到:

  创新芯片进设备。加大关键行业关键芯片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创新高端芯片。支持车规芯片、服务器芯片、手机及个人PC主控芯片、工控MCU、FPGA、单北斗芯片和高端模拟芯片等相关芯片的首次应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创新芯片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也就是说,上海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载体都有了,而且还在不断迭代,而且还真的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进度条推进很快。

  黄仁勋为什么准备深耕上海?

  他是一个聪明人,恰如当年的马斯克。

  进军中国市场,得上海者得市场,上海因为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可以给跨国企业赋能的东西实在太多,除了北京,其他城市没法和上海比,大家都要服气。

  而且,中国的就业市场很卷,中国学生又非常努力,非常聪明,黄仁勋对此心知肚明,有人才要用,而且要大用、重用。

  这是黄仁勋的机会,也是上海的机会,是双方互相成就的机会。

  上海毫无疑问是中国的龙头城市,是长三角的龙头城市。

  英伟达以上海为落点,着力研发,联动梁文峰所在的杭州,则长三角的AI大势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黄仁勋曾言,我们正处于繁荣未来的边缘,芯片产业的价值已达3000亿美元,而数据中心的机遇正在转变为近万亿美元的市场,这一切受到人工智能工厂和基础设施的推动。

  这万亿美元里面当然有中国的蛋糕,这蛋糕怎么吃?让我们静静等待答案。

相关专题: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7 07: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