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工费暴涨50% 这届年轻人开始迷上“炼金炉”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买不起品牌黄金的年轻人,涌向打金店,一门全新的生意悄然生长。
随着金价暴涨,一边是传统金店柜台日渐冷清,一边是“打金店”生意火爆——美团数据显示,“打金店”搜索量同比激增213%,小红书相关笔记超过10万条。与其为品牌溢价买单,年轻人更愿意买金条再加工,单件省出上万元。
性价比之外,“仪式感”和“情绪价值”也是关键驱动因素。北京85后王静用10分钟下单买金条,32610元打出品牌店标价54348元的同款手镯;贵州王宇一个月内做了十多件饰品,轻松省下万元加工费;居家打金达人白鸽买来百元工具,虽然初次失败损失几百元,却乐在其中。
旧金重铸、情侣定制、文化符号加持……黄金正从单纯的保值资产,蜕变成年轻人自我表达的媒介。
东吴证券消费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表示,这种现象体现了年轻人个性化消费、追求性价比与高金价下的避险心理。但他也指出,尽管打金潮火热,传统金店依然拥有品牌高壁垒,不易被取代。
热潮之下,“居家打金”的年轻“炼金术士”也在快速涌现。迷你熔金炉销量同比猛增380%,不少年轻人试图用百元工具撬动万元工费。然而,模具炸裂、金粒飞溅、损耗争议不断,“省钱反成烧钱”的现象也频频发生。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研究部负责人贾舒畅认为,“居家打金”实际上是高金价下消费者追求低工费、高性价比的表现,但由于缺乏监管,可能引发更多风险与争议。
如今黄金价格开始下行,这场打金热潮还能持续多久?黄金平替市场又将涌现出哪些新趋势?
50克金条变手镯,年轻人爱上打金
“不是周大福买不起,而是打金更具性价比!”在北京工作的85后王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仅用10分钟就开启了打金之路。
王静原本打算在母亲六十大寿之际购买一只黄金手镯作为礼物。她走进几家知名金店,却发现市面上品牌手镯价格动辄三万元。“贵是其次,更关键的是每克价格比金条贵了近200元,这让我有些动摇。”
正巧,一位熟悉黄金消费的朋友提醒她,不如选择“买金条+打金”这条更高性价比的路径。王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某黄金品牌小程序,几分钟内便完成下单:32610元购入50克金条,“我觉得再慢一步,金价就要涨了。”

(受访者提供的消费凭证)
打金也并非全无成本——比如圈口大的手镯,在打制过程中会有1-2克的正常损耗。多数金店也会将损耗部分按当日金价折算后直接抵扣工费,整体工费实际支出更为透明。此外,古法工艺对手艺人的要求并不复杂,多数正规金店都能提供此类定制服务。
王静将50克的金条打成了手镯,选的是每克15元的打金工艺,加上0.54克的正常磨损,工费总共410元左右。她去的打金店藏在北京霍营地铁站附近一栋并不起眼的商住楼里,要不是朋友推荐,她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但一走进去,眼前却是另一番热闹——店里排着年轻人,手里拿着金条,热切讨论着“泥鳅背”、“古法素圈”该选哪个款式好。

(“泥鳅背”款式金手镯)
“来店打金的多为20岁-35岁的年轻人,他们无需自带设计图,也不必懂打金流程,整个体验就像点菜一样直接,下单后等着就行。”王静说道。
以5月14日为例,周大福官网一款53克古法手镯标价54348元;而在某线上APP购买50克金条,加上每克15元加工费,做出同款只需41742元——一来一回,省下12606元。换算一下,相当于能多买16克黄金。
这种现象背后,也是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变化。
根据《2024年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情感与个性正在成为新一代消费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超过40%的年轻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体验付费,这一变化也在“打金”潮流中得到体现。
年轻人的消费趋势变化,对传统黄金行业有怎样的影响?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研究部负责人贾舒畅认为,年轻消费者呈现出工费敏感度高、个性化需求强、DIY倾向明显的新特征,这对传统金店和黄金饰品带来一定的冲击。他表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很正常,但工费的高低通常与加工品质、设计及品牌相关,难以简单兼得。黄金饰品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值投资属性,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美感、文化与设计价值。他强调,金饰并非单纯的投资产品,而是通过创新设计和文化传递满足消费者悦己需求,这正是金饰商努力的方向。
百元工具撬动万元工费,居家打金成热潮
除了去打金店,居家打金成为年轻人进入黄金市场的新玩法。
“在网上翻了3天的居家打金,当时都觉得自己强得可怕。”白鸽回忆。偶然在视频号刷到一个居家打金的小视频,博主动作娴熟地将旧金饰熔化成金水,转眼就变成了精美的八宝罗盘。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瞬间点燃了她尝试的热情。
她立即上网寻找全套迷你熔金炉、石墨坩埚、硼砂、金工镊子及八宝罗盘模具。电商页面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按流程操作,就能做出媲美金店的首饰,这更加速了白鸽下单的手速。全套买下来,一共花费136元。
为了金饰自由,老公成为白鸽练手的头号“工具人”。
第一次打金时以为很简单,结果模具内的湿气导致金水无法顺利成型;第二次又因操作失误导致金水炸裂,老公首当其冲成为她讨伐的对象;第三次算是成功的,虽然成品边缘还有些毛糙,但比起前两次的惨状已经好太多了。
白鸽回忆,前两次尝试损失了约0.8克黄金,连工具成本共花费760元,而直接找金店改款仅需500元左右,“本来想省钱,反而多花了不少钱。”
尽管存在风险,居家打金依然迅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远在贵州的王宇在居家打金领域就尝到了甜头。
她仅用百元工具,一个月内制作了十多件黄金饰品,其中包括手镯、戒指及复杂的八宝罗盘。“最复杂的八宝罗盘加工费在外面要一千多元,而自己做只花费极少的成本。”王宇粗略计算,这批首饰省下的加工费超过万元。
王宇一边享受着省钱的快感,一边也提醒着新手:“居家打金过程涉及喷枪、火焰,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护面罩和防火毯一个都不能少,喷枪能熔金也能熔睫毛,看我的刘海到现在还是卷的!”
年轻人不断涌入居家打金市场,已经推动了黄金回收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黄金回收量同比激增43%,其中80%来自25-35岁年轻群体熔化旧首饰;同期,迷你熔金炉等家用打金工具的销量同比增长380%,某电商平台“迷你熔金炉”月销量超过10万台。
面对居家打金快速崛起的市场趋势,有业内人士对这一消费模式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虽然居家打金为黄金消费注入新活力,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统一监管,长期发展或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随着黄金价格波动和年轻人消费习惯变化,居家打金这种兼具省钱和体验感的新模式,未来可能逐渐成为黄金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工费4个月暴涨50%,打金热暗藏风险
线下打金市场的火热,金饰工费水涨船高时,打金也成了“朝九晚十一”的高强度劳动。
北京霍营某小区内打金店老板吴平,每天上午九点准时开门营业,经常忙碌到深夜十一点。他告诉记者,“工作日一天四到五单,周末十几单是常态,今年订单量至少比去年翻了一倍。”金价的上涨并没有使得年轻人回避打金,反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打金现场及打金工具)
订单增多的同时,工费也在快速上涨。“今年1月,简单的素圈手镯每克工费10元,复杂款式15元;短短四个月后,现在所有工艺每克上涨了5元,整体涨幅超过50%。”以吴平一位顾客为例,她今年初制作素圈工费每克10元,现在相同款式已涨到15元,而复杂款式也已涨至20元。
工费上涨的同时,打金产品克重逐渐下沉。吴平透露,以前打金动辄几十克起步,如今“只要有金,1克也能打。”但他同时指出,古法工艺的饰品,尤其是手镯,由于制作工艺要求,一般会建议至少使用30克以上黄金,来确保稳固性。“太轻的手镯容易变形,佩戴体验不好。”
这一消费趋势在地域分布上表现显著。在经南京、杭州的街头老式打金店门口,每到周末便排起长龙,排队两三个小时只是起步,有的年轻人甚至甘愿等上四小时,只为把手中的金条交进那间不大的加工铺。需求的激增直接带动了从业者数量——在沈阳,从事打金行业的人数已是2019年前的三倍。
尽管市场火热,打金行业的乱象也开始显现。
目前打金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既有单枪匹马的“地下工作室”、也有2-3人组成的工作室,还有一定规模的连锁打金店,工费定价缺乏透明度,甚至不同技师之间的价格相差数倍,高弹性的收费机制,消费者很难评估成本与价值。
另外,一些商家可能通过称重设备精度不足,或者以“损耗”“调纯”为名义,实际克扣消费者黄金。此外,有些商家采取低价引流策略,再通过复杂工艺、修改返工等方式追加费用,导致消费者最终支出远超预算。
吴平建议,消费者打金前务必心中有数,从手工费的计算方式到工序收费都需事先明确。“挑选打金店一定要注意店铺的口碑、资质和收费透明度,只有真正透明的流程,打金才能安心又划算。”
对黄金行业来说,短期价格波动与长期需求增长并存,投资者和消费者如何应对?
贾舒畅分析,近期国际金价剧烈波动,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中美贸易谈判缓和,美国与多国开启贸易谈判后,全球贸易风险显著下降,加之特朗普(专题)表示将推动俄乌战争与印巴冲突结束,避险需求明显降温;其次,黄金ETF需求边际走弱,COMEX期货多头持仓下降,投资者出现获利了结现象。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也对金价造成一定影响。贾舒畅认为,近期金价双向波动风险加大,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
吴劲草则认为,目前黄金市场处于“高波动、高分歧”阶段,短期内金价承压不可避免。但他强调,从长期来看,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存在,关税政策对通胀的传导滞后,美元超发导致的货币体系矛盾将为黄金长期上涨提供支撑。“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黄金价格依然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