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无耻的判决

京港台:2025-7-3 22:02| 来源:知灼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无耻的判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今天讲一个案子,先说我个人的结论:

  这是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判决之一。

  审理并作出判决的是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7月2日,新京报新媒体“探针news”刊发了一篇《银行女职员虚构理财产品诈骗近亿元,花6000余万打赏主播》的报道引发关注。

  

  报道所披露的大概案情是这样的:

  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女客户经理席薇,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自2009年6月至2022年6月的13年时间里,她利用在银行的身份,以“内部理财产品、保本保息、收益高、安全稳定”等为由骗取31名被害人的信任,通过出具虚假的理财产品协议书,骗取了共计1.6亿余元。

  

  最终席薇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但截至案发前,部分受害人收回一定数额的本金及利息,尚有9000余万元未收回。

  这里先说一个前提:席薇销售虚构的理财产品,是基于其理财经理的身份,销售时间是执行职务期间,销售地点银行内。

  如其中的受害者朱先生及其妻子,在席薇诈骗案中,就损失了855万元。

  朱先生的受骗过程是这样的:

  2021年时,朱先生在该支行购买的一笔10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就频繁接到席薇的电话和短信,向他们推荐新的理财产品。原本打算将钱转至其他银行的朱先生被说动了。

  最终在该银行下属支行的营业大厅,与席薇签订了一年期的理财协议书,并将855万元本金,转到了席薇指定的账户。

  注意一个细节:据报道显示,因为理财协议书盖有银行公章,业务办理时也是在银行内,朱先生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据报道,席薇骗取的9000余万元的赃款中,除了用于买车、买房以及奢侈品消费外,在直播平台充值并打赏给主播的金额高达6000余万元,其中在映客直播平台充值并打赏主播5951万元。

  而席薇打赏的大部分是男性主播,其中她曾通过不断打赏的方式,让一位男性才艺主播,连续8个小时为其唱歌。

  据直播平台证实,席薇自2016年开始,在映客平台充值、打赏的时间长达6年,她自己名下或被她控制的5个账号,累计充值4447次,共向2797名主播打赏了32.442万次,平均每次打赏金额为197.35元。

  平台认为,席薇的充值及打赏金额呈现小额、多次的特征,与平台其他深度客户相比,并没有值得异常关注的情形,平台尽到了合理审查及注意义务。

  对于这个并不复杂的案子,我们来看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是怎么判的:

  

  也就是说,直播平台与被打赏超过2万元的主播都得退钱——估计那位连续为席薇唱歌八小时的主播,也得把当初得到的打赏退回来。

  很快,郑州市中院便向直播平台追缴18879144.2元。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据平台介绍,1887万余元的执行款是法院依据席薇在映客平台充值、打赏,主播共提现4063万余元,平台含税所获收益为1887万余元来确定的。

  法院这么判,鬼都不服,别说直播平台。映客平台说了:

  我们只是提供了直播服务,又没有参与席薇的诈骗行为,且她又不是未成年人,每一笔打赏数额又都不大,也发现不了什么异常啊?何况主播也提供了“精神服务”,凭什么要我们退钱?就算赔钱,也是银行来承担被害人的损失赔偿责任啊?

  坦白说,这几年直播平台确实存在这样或哪样的问题,但这次事件,直播平台确实很冤枉。

  银行很快就把1800多万从直播公司账上划走了。

  平台继续不服,立即提出了异议,但不出意外地被郑州市中院驳回了。法院认为,你对生效的刑事判决认定不服,不属于执行异议范围,通过其他法律程序寻求救济去。

  奇葩吧?

  银行职工在银行内拿着盖有银行公章的“虚假协议”骗了储户的钱,银行不用担责,反倒让与其无关的提供正常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退钱。

  按照这个郑州中院的混账逻辑,席薇买的车、买的房以及所有消费过的商家是不是都得退钱呢?

  事情呢还没完。

  朱先生是31名受害者人中损失最大的。眼瞅着被席薇判了无期,而被骗855万元别说利息,本金至今分文都没有拿到——他是心急如焚啊!

  朱先生认为,席薇所供职的银行既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诡异的是,事件发生后,该支行竟然注销了。

  

  席薇曾供职的某银行郑州纬二路支行,如今已成为农产品展销中心一部分。其在13年间虚构理财产品,诈骗客户9000余万元。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随后朱先生就将该银行郑州分行起诉至金水区人民法院,要求该行赔偿855万元的理财本金及利息。

  朱先生的理由也很简单:自己之所以被骗首先是基于席薇客户经理的身份,在办理理财业务时也是在银行的办公区域内,“甚至打印的理财协议,都是席薇在办公区使用办公电脑现场打印的”。

  这种情况下难道银行没责任?结果,经过一审、二审竟然全部被法院驳回了。

  我们看看法院给出的理由:目前席薇诈骗一案尚未进行追缴、退赔,不能证明他的损失未得到弥补。

  也就是说,你是被骗了,但退赔的事儿还没有完结就向银行索赔,老子不能支持你。

  尼玛的!钱被挥霍了,人也被判无期了,所有财产也都被没收仍平不了账——你竟恬不知耻地说不能我的损失证明不了到不得弥补?

  只能说:一个不要脸的法院,一份很无耻判决。

  实际上不光朱先生,另一位受害人曾起诉银行,结果也被金水区法院驳回了。

  你们到底是人民的法院,还是银行的护院?

  最后,这奇葩判决连检察院都看不下去了。

  郑州市检察院认为,银行郑州分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在长达13年的时间内均未能发现席薇的违法犯罪行为,足见其监管存在重大漏洞。银行存在监管不力、用人失察的责任,对客户的财产损失存在明显过错,应在其过错责任范围内对刑事退赔不足部分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检察院的态度很明确:你法院胡乱判,我要抗诉你。

  6月25日,朱先生向郑州市中院问询案子是不是再审,法官并未表态,只是说“说需要上会研究”。

  据新京报的报道,以前有过类似的判例。

  也是这家银行的位于广州的东风支行。

  报道提到,该行一位客户经理以相同的方式骗了16名客户5000余万元。该案刑事判决后,受害人将东风支行诉至法院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客户经理麦某某对受害人的损失退赔不足部分,由东风支行承担赔偿责任。

  看到这个案例,心里踏实很多。说明不是所有的法院和法官,都这么不要脸。

  最后,那位大神知道本案的银行是谁吗?留言区告诉我们,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避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8 13: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