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球温度?气候变化之下它有多重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导致热浪变得更强烈、更频繁。随着北半球进入夏季,欧洲大部分地区、美国部分地区以及东北亚正经历比平常更炎热得多的天气。
这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风险,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既有疾病的弱势群体。
根据西班牙国家气象局的资料,6月28日星期六,埃尔格拉纳多镇(El Granado)创下了46°C的6月最高温纪录。该机构还表示,这有望成为有纪录以来最热的6月。
但数字可能具有误导性:在干燥、湿度低的国家(例如加拿大中部),高温的“体感”与在潮湿闷热的地区(例如波斯湾周边)完全不同,也不那么危险。
所以才有了湿球温度的概念——它是一种衡量高温与高湿结合后的潜在致命风险的方式。但到底什么是湿球温度?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什么是湿球温度?
我们都知道“温度”这个词,指的是温度计显示的空气热度。
湿球温度则是测量热与湿度(即空气中水分或水蒸气含量)结合后的效果。
如何测量湿球温度?
最简单的方法是:拿一支温度计(就是我们熟悉的玻璃温度计),用棉垫包住感温球,然后喷上水使其保持湿润。
这样可以测得水蒸发时的温度。水在蒸发时会带走热能,从而使温度计降温,这个读数就是“湿球温度”。
这为什么重要?
人体透过流汗来降温:皮肤排出的水分带走多余的体热,当汗水蒸发时,热量也随之散去。
这个机制在干燥地区运作良好,但在炎热潮湿的地区效果就差得多。如果外部气温接近体温,空气湿度又高,汗水就难以蒸发,人体就无法有效降温。
当空气中湿度已经饱和,无法再吸收更多水分时,汗水的蒸发速度会变慢,导致我们无法有效散热。
在极端情况下,人体甚至无法出汗,这可能导致死亡。
多少度才算危险?
图像来源,EPA,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湿球温度达到35°C是人体的生理极限。
2020年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湿球温度达到35°C是人体生理极限,而低一些的湿球温度也会对健康与生产力造成严重影响。”
换句话说,当湿球温度超过35°C时,人体将无法将热量排出体外——这可能导致致命后果,例如器官停止运作。
如果人们无法使用空调,他们可能在几小时内死亡。
即使是健康的人,在阴凉处休息、不穿衣服并有无限饮水,也难以生存。
如前所述,湿球温度通常低于一般情况下的温度计读数,而且极少在大范围或长时间内达到35°C。
但这种情况未必永远不会发生。
全球变暖的影响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法国在六月迎来了今年的首次热浪,气温高达38°C。
空气越热,能容纳的水分就越多。因此,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湿度也可能增加,导致湿球温度上升。
根据2020年《科学进展》的研究,世界某些地区——例如南亚与波斯湾——在过去40年间,极端高温与高湿度的组合已经翻倍。
该研究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限制全球变暖,这些危险的湿球温度将变得更普遍,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即使未达到35°C的门槛,湿球温度仍可用来判断哪些地区的热浪对生命威胁最大,以及谁最容易受害。
“例如在印度,那些从事建筑、送货等工作的人,必须外出工作。与那些收入不受气候影响的人不同,他们别无选择。”印度商学院气候变化与调适研究主任安贾尔·普拉卡什(Anjal Prakash)说。
这些信息如何救命?
湿球温度的测量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些地区正接近危及生命的临界点,从而让政府采取具体的调适行动。
“例如,如果预测显示某些地区在十年内湿球温度可能达到35°C,政府可以设立预警系统、调整学校上课时间,并采取特定的降温措施。”普拉卡什教授解释道。
现在情况有多坏?未来会更糟吗?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科学家对全球热浪频率日益增加感到越来越担忧。
2022年,南亚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强烈热浪。印度与巴基斯坦创下高温纪录——新德里气温高达50°C。
“我读到一些报导,巴基斯坦人说他们外出时感觉像被火包围。这就是他们形容高温的方式。”普拉卡什教授告诉BBC。
2023年夏季热浪席卷欧洲多地,特别是地中海周边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塞浦路斯。部分地区白天气温达到40至45°C。
2023年全球高温纪录加剧了多种极端天气事件——从加拿大与美国的热浪与野火,到东非部分地区的长期干旱和随后的洪水。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时期高出约1.55°C——比前一年创下的纪录还高出约0.1°C。
根据联合国气象科学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资料,过去十年(2015至2024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其中2024年又是最热的一年。
“2024年的炙热气温需要2025年采取突破性的气候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说。
“我们仍有时间避免最严重的气候灾难。但领袖们必须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