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无人机对乌密集空袭 西方防长紧急磋商援助计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July 22, 2025
俄军无人机攻势进入新阶段:从伊朗引进,到升级改造、量化生产,再到为无人机建独立军种,俄迅速重塑其无人机战力体系。英、美、德等国防长周一召开视频会议,协调新一轮军援计划,重点加快防空系统交付进程。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一(7月21日)英国国防大臣希利(John Healey)与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共同主持乌克兰防务问题国际联络小组视频会议。美国防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北约秘书吕特(Mark Rutte)及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格林科维奇(Alexus Grynkewich)均参与会议。
就在此次会议前数小时,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近几个月来最大规模的空袭之一。乌空军称,俄方在这次袭击中发射了426架“沙赫德”(Shahed)及诱饵无人机,另有24枚各型导弹。乌方共击落200架无人机,干扰或使其脱离雷达控制的另有203架。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此次对首都基辅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造成至少2人死亡、15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12岁儿童。泽连斯基指出,俄军意图通过大规模无人机攻势恐吓乌克兰民众。
夜袭规模创纪录,无人机攻势升级
俄军每晚出动大量远程无人机,在乌克兰上空盘旋数小时,从东部工业重镇延伸至接近波兰边境的西部地区。据分析人士称,如今俄罗斯单夜投入的无人机数量已超过2024年某些月份的总和,且此类攻击可能还会升级。
7月8日的空袭中,俄军动用了超过700架无人机,创下单日纪录。有专家预计,这个数字可能很快突破1000架。上周末,德国少将克里斯蒂安·弗洛伊丁(Christian Freudi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的目标是在一次袭击中发射2000架无人机。
从伊朗引进无人机,改进升级并国产化
俄军最初从伊朗引进“沙赫德”(Shahed)无人机仅用于试验。随着时间推移,俄罗斯加快其国产化并改良设计。如今,俄军方称已将无人机部队正式建设为独立军种,并设立专门机构研发战术并培训人员。
科研博主和西方智库称,俄方升级后的无人机从飞行高度上来看更难拦截,具备抗干扰能力,并能挂载强大的温压弹头,部分使用AI实现自主巡航。其国产化型号为“格兰”(Geran),速度可达180 千米/小时,且据信还在研发更高速的喷气式无人机。
北京帮助俄绕过西方制裁
华盛顿战争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指出,俄方通过与中国的合作,绕过西方对无人机电子元器件的制裁。乌方军事情报部门估计,俄方约65%的“格兰”(Geran)无人机零部件来自中国。中国官方则对此予以否认。
“无人机战争”已成主战形式
俄罗斯还研发出“雏菊”(Gerbera)型诱饵无人机,与攻击型无人机类似,旨在干扰乌克兰防空系统,从而保护主力机群。
俄军通常一次出动大量无人机,迫使乌克兰防空系统疲于应付,腾不出手拦截更昂贵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而莫斯科经常使用这些导弹来打击关键基础设施、防空炮台和空军基地等目标。
前俄国防部发言人兹温丘克(Mikhail Zvinchuk)在其军事博客中写道:俄军已学会集中火力于关键目标,以最大化打击效果。无人机能在乌克兰上空盘旋数小时之久,且以“之”曲折路线规避拦截。
“我们不再是张开五指出招,而是攥紧拳头,对一个点精准重击,确保命中目标,”另一位军事博主科茨(Alexander Kots)表示: “我们国防工业的产能使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发起大规模打击,而不需要停下来累积弹药储备。”
“以量压制” —乌克兰防线持续承压
乌克兰方面则主要依靠装备机枪的地面机动小组作为应对无人机的低成本手段,以避免使用西方提供的昂贵防空导弹。同时乌克兰已开始自行研发拦截无人机,并努力提高产量。但面对俄无人机数量激增,乌克兰防御体系仍显不堪重负。
俄罗斯如何负担如此大规模的无人机?
尽管面临国际制裁且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但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估计,俄军今年军费预计比去年增长3.4%,总额约2000亿美元。
普京表示,去年俄军交付各类无人机超过150万架次。该研究所表示,尽管预算压力可能会增加,但目前的支出水平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是可控的。
乌克兰情报机构“Frontelligence Insight”本月报告称,自2022年全面入侵以来,俄方共发射逾2.8万架“沙黑德”(Shahed)系列无人机,其中仅上月发射量就占了总数的10%。俄无人机单价约数万美元,远低于动辄数百万美元的巡航或弹道导弹,因此性价比极高。
这些无人机航程可达2000 千米,能够绕过一些防御系统,并能搭载约40 公斤爆炸物,使其成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所称的“残酷消耗战逻辑”中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武器。
俄拟将无人机设为独立军种
俄军通过在绵延1000多公里的前线广泛部署短程攻击无人机,改变了战斗方式,能够迅速识别并定位10公里杀伤区内的目标。最初,这些无人机部队由中级指挥官倡议组建,依靠私人募集资金购置。随着规模扩大,俄方去年下半年成立统一指挥体系。普京已批准由国防部提出的,将其列为“无人系统部队”独立军种的提议。
俄军越来越重视发展细光纤链路战场无人机,可无视电子干扰并具备25 公里的射程。俄罗斯还设立了“鲁比肯”(Rubicon)中心,用于集中培训无人机操作人员并制定战术。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军事专家迈克尔·科夫曼(Michael Kofman)指出,俄罗斯的技术进步给乌克兰的后方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乌军必须在更深层次部署防御力量。”
特朗普设50天期限,催促西方加快援助
特朗普一周前公布军援计划,要求北约成员国调拨美制武器(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要么来自现有库存,要么新购捐赠。
特朗普在对俄态度上有所转变,并对莫斯科设下50天的期限,若50天内不达成协议将面临更严厉制裁。英国政府表示,在当天会议中,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将敦促各国发起“50天援助冲刺”,向乌克兰提供对抗俄罗斯所需武器,以迫使普京重回谈判桌。
北约协调援助,爱国者导弹系统是重点
乌克兰新任防长丹尼斯·什梅加尔(Denys Shmyhal)在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呼吁盟友尽快交付美制防空系统。
北约欧洲盟军司令格林科维奇上周四对美联社表示,向乌武器转交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则称,目前尚无法给出具体时间表。
欧盟国防与太空事务专员安德留斯·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周一访美,计划与美方官员就欧洲防务与乌克兰援助进行磋商。
库比柳斯对记者表示,欢迎特朗普对普京采取更强硬立场,并称这是“我们支持乌克兰的新契机。”“如果美欧联手,我们的经济总量是俄罗斯的20倍。”库比柳斯表示“所需的是政治意愿。”
德国与瑞士支持转交爱国者系统,但交付仍需时日
乌克兰希望尽快获得美制“爱国者”导弹系统。德国方面表示,愿出资购买两套系统援助乌克兰,并可能从自身库存中调拨设备,由美方补充库存。
但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又译“默茨”)指出,交付可能需要时间:“这需要运输、部署,这不是几个小时的事,而是几天、甚至几周。”
此外瑞士国防部表示,美方已通知其五套原定交付瑞士的“爱国者”系统将被“优先转交”乌克兰。
在乌克兰等待“爱国者”系统期间,北约也在协调包括弹药和火炮在内的其他军援,部分来自美国近期恢复的援助项目。一位北约高级官员透露此消息,但因涉敏感事务未透露姓名。
乌俄新一轮谈判将至
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表示,乌俄代表团计划于周三(7月23日)进行新一轮谈判。他称,正与乌方谈判代表乌梅罗夫(Rustem Umerov)筹备相关事宜,但未透露更多细节。
此前两轮谈判均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俄罗斯媒体称,下一轮可能仍将在该市进行。目前,谈判虽促成战俘交换,
但尚未有实质协议达成。
(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