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国际话语权之战: 中国宇航员为什么叫Taikonaute?

京港台:2025-7-25 21:58| 来源:RFI 华语 | 我来说几句


国际话语权之战: 中国宇航员为什么叫Taikonaute?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国际地缘博弈,绝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就像语言与词汇的选择,从来都是话语权的体现。例如,为何中国的宇航员被称为taikonaute, 而不是人们所熟知的cosmonaute, 或者astronaute呢?

  Taikonaute这个词,很有可能来自海外的华语世界,是基于中国传统汉字的一种新创。“太空”,指的是无限的虚空,意为“宇宙空间”。西方媒体对“Taikonaute”这一词汇的采纳并全球推广,既体现了对东方文化的兴趣,也反映了对当今中国航天能力的认可。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taikonaute”在中国的广泛使用,如今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

  一如“cosmonaute”这个词在前苏联地区和国家十分常见一样。事实上,“cosmonaute”来自古希腊语,“kosmos”意为宇宙,“naute”意为航行者。

  值得注意的是,“cosmonaute”这个词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尤里·加加林的升空。但这个词其实是由波兰科学家阿里·斯特恩费尔德(Ari Sternfeld)发明的。1934年,他在巴黎发表了一本相关著作。不过这部作品当时并未引起重视,于是他前往俄罗斯,在苏联航天事业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邀请下,开始在那里工作。

  “Astronaute”一词,和“cosmonaute”一样,也具备古希腊语的根源:“astron”意为天体,“naute”意为航行者。“Astronaute”这个词在美国、欧洲和加拿大被广泛使用。还有另一个词,“spationaute”,是法国曾使用的对航天员的称呼,在法国加入欧空局之前较为常见,如今已经不怎么被使用了。

  回到历史轨迹:太空竞赛和冷战,催生了词汇上的刻意差异化。1996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法国航天员克劳迪·艾涅雷(Claudie Haigneré)与苏联宇航员一同工作。同一种职业,却因政治因素,被赋予了不同的称呼。

  无论词源如何,中国官方媒体在中文报道中仍然正式使用“宇航员”和“航天员”这两个词汇。但在面向外国受众的外文报道中,“taikonaute”这个词却被中国官媒频繁采用。这个不同于“astronaute”和“cosmonaute”的用词选择,强调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自主性。正如中国在国际交流中越来越多地使用“loong”来代替西方语境中的“dragon”来指代中国新年中的龙形象一样,这种语言策略,是中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抗击长期以来西方词汇在国际多领域主导地位的体现。

  杜米特鲁·普鲁纳留(Dumitru Prunariu),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进入太空的罗马尼亚人。他在1981年乘坐苏联的“联盟40号”飞船进入太空时被称为“cosmonaute”。不过,在共产主义垮台、罗马尼亚加入欧空局之后,普鲁纳留则被改称为“astronaute”。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词汇,还有其他词汇可被用来称呼太空旅者。例如梵文中,“vyomanaute”是对印度宇航员的称呼。无论是“spationaute”“taikonaute”还是“cosmonaute”,这些词所指的都是同一种职业。而那些未来的太空旅客,又将使用哪些称呼,或者又会创造出什么新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5 2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