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保健品暴雷, 出现大量中毒症状, 全部下架!

京港台:2025-7-28 02:18| 来源:今日加拿大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保健品暴雷, 出现大量中毒症状, 全部下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只是想在当爸爸前调理身体,没想到差点毁了一生。」

  澳洲年轻父亲Dominic Noonan-O’Keeffe的遭遇,暴露出保健品行业潜藏的健康危机。

  

  他服用的Blackmores含镁补充剂中,维生素B6含量竟是每日建议摄入量的29倍,最终导致严重神经中毒,成为针对该品牌集体诉讼的核心人物。

  01

  多人集体诉讼,因B6摄入过量致病

  2023年8月,Dominic开始服用Blackmores的非处方补充剂,

  

  三个月后,他的身体突然出现严重问题:起初是极度疲劳、剧烈头痛和对外界敏感,随后症状迅速恶化——肌肉痉挛、神经痛、心悸、视力模糊,甚至肢体麻木到无法正常行走。

  医生最终诊断:因维生素B6过量引发的神经病变。

  「他夜里睡不着,长期剧痛,连集中注意力都成了奢望。」

  负责案件的Polaris Lawyers律师事务所透露,像Dominic这样的受害者并非个例。

  

  目前,该律所已接到超过600人的反馈,他们都因服用含高剂量B6的补充剂出现类似症状:手脚麻木、偏头痛、心脏痉挛、全身灼烧感,甚至幻听。

  

  更令人揪心的是,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摄入了过量B6。

  悉尼牙医Katrina就是其中之一。

  她服用Blackmores镁片三个月后,出现肌肉抽搐、腿部不适和幻听,停药后手指麻木仍未缓解。

  

  「我一直以为是压力大,直到查出血液中B6超标,才明白问题出在那瓶『健康补剂』上。」

  02

  维生素B6的隐形毒性

  维生素B6本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参与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可通过肉类、蔬菜等自然获取。

  但它的「毒性」却常被忽视:一旦摄入过量,会直接攻击神经系统,引发不可逆的损伤。

  欧洲一项文献综述显示,即使每日补充不足50毫克B6,部分人群也可能出现神经病变,且个体敏感性差异极大。

  过去普遍认为「每日超200毫克长期服用才危险」,但现实案例早已打破这一认知。

  澳洲药监局(TGA)2022年曾发布警示:「许多人对B6中毒一无所知」,而中毒者中,不少是因服用「镁补充剂」等非明确标注B6的产品。

  截至2025年6月,TGA已接获174例与B6相关的神经损伤报告,但官方坦言「这一数字可能严重低估实际情况」。

  03

  监管滞后与企业回应

  这场风波也暴露了保健品监管的漏洞。

  TGA在今年6月的中期评估中提出,拟对B6补充剂实施更严格的分类管理:每日含量超50毫克的产品,将划为「仅限药剂师配药」;

  超10毫克则需标注「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的警示;

  成人每日摄入上限从200毫克降至100毫克,儿童标准更低。

  这一调整源于此前的监管盲区:部分含B6低于50毫克的产品未标注警示,却仍可能引发中毒。

  2022年TGA审查的32例神经病变病例中,28%涉及多种含B6产品,不少人因「重叠摄入」(同时服用多种补剂)导致总剂量超标。

  面对争议,Blackmores回应称「所有产品均符合TGA规定,包括剂量限制和标签警示」,并表示将配合监管部门的最终裁定。

  但受害者和律师并不买账。

  04

  保健品不是「健康保险」

  Dominic的诉讼案正在唤醒公众对「保健品迷信」的反思:这些被奉为「健康标配」的产品,真的越多越好吗?

  专家指出,多数人通过日常饮食已能获取足够的B6,无需额外补充。

  而「重叠摄入」「忽视成分表」是中毒主因,有人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镁片、安神药,却不知这些产品都含B6,累积剂量早已超标。

  更危险的是,许多人将保健品等同于「无害补品」,长期大量服用,直到出现症状才追悔莫及。

  这不仅是某一品牌的问题,更是全行业的警示:保健品不是神药,盲目补充可能变成「隐形毒药」。

  日常选择时,看清成分表、遵循剂量建议、必要时咨询医生,远比囤积补剂重要。

  毕竟,真正的健康,从不是靠「补」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对身体的理性认知之上。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8 06: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