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国际媒体看欧美关税协议: “欧洲人投降了”

京港台:2025-7-28 21:58|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0 )  | 我来说几句


国际媒体看欧美关税协议: “欧洲人投降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全球关税、贸易战开打!

  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日达成的协议,今后欧盟出口美国的绝大多数产品将需缴纳15%的关税。尽管欧美爆发贸易战的风险暂时得到缓解,但绝大多数德语及国际媒体都对这份协议持批评态度。

  《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 对欧美关税协议提出了强烈批评,称欧洲已经沦为“任人宰割和凌辱的对象”。评论写道:“这项协议对欧洲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协议。特朗普不仅在关税争端中羞辱并勒索了欧盟,最终他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美国总统肆意妄为,现在要对欧盟商品征收15%的关税。而欧洲呢?竟然听之任之逆来顺受。”

  评论称,面对特朗普,欧盟显得软弱可欺,最终只能自食苦果,《南德意志报》评论最后写道:“可以确定的是: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已经告别了基于规则的全球自由贸易。华盛顿现在只认同强者逻辑。基于这样的逻辑,欧盟现在不得不从美国购买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和军事装备。正像特朗普在苏格兰所说的那样:欧盟必须花钱赎身,才能避免更高的关税。仅此一点,就已经足以了解这位美国总统的行为方式了。 ”

  《明镜》:“欧洲人向特朗普投降了”

  明镜周刊(Der Spiegel)写道: “经过数周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这当然要比爆发贸易战好得多。但尽管如此,协议仍是欧洲人投降的产物。为了和平,欧洲人彻底放弃了他们前不久还要誓死捍卫的价值观和原则。欧盟同意美国对欧洲产品征收15%的关税,而美国产品未来则可以免税进入欧洲。这是对美国的单方面优待,也是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莫大嘲讽。”

  《明镜》周刊最后写道:“欧盟必须大力削减那些令一切瘫痪的繁文缛节,必须争取更多的投资和创新,并要打造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资本市场。此外,欧盟还应加强与那些同样被特朗普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的国家的贸易关系。被中美博弈所主导的当今世界里,开展经济领域的‘不结盟运动’仍有空间,而欧洲可以在其中扮演领导性角色。”

  《法兰克福汇报》: 欧盟在卑躬屈膝、自我矮化

  《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写道:“周日与特朗普在苏格兰特恩贝里举行的会晤,对欧盟而言,可谓至关重要,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自我矮化的表现,却令人极度不适:唯唯诺诺,极力讨好特朗普这样一位‘强硬而公正的交易高手’,并对特朗普居高临下的傲慢听之任之。这显然是一种全力确保协议不破产的谈判策略。”

  评论写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与最坏的结果相比,这份协议才称得上‘巨大成功’。同特朗普4月份宣布的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征收20%基本关税的计划相比,15%或许好了许多。但同关税之争爆发前的情况相比,15%的关税对欧洲出口商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的恶化。无论是对欧盟,还是对德国而言,这都是一个苦涩的结果。”

  瑞士《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 写道:“美欧贸易协议中许多重要细节尚未最后敲定,但整体轮廓已经清晰:这是一份对单方有利的‘交易’。美国将对来自欧洲的商品征收15%的关税。这也正是当前欧美实力对比的真实反映:美国对欧洲的依赖程度远远小于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美国拥有出色的企业、超过3.4亿的人口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同许多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并不是很依赖国际贸易。”

  “充满苦涩的交易”

  荷兰《电讯报》(Telegraaf) 写道:“喜悦中也充满了苦涩:美国将对欧盟产品征收15%的关税。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前,欧盟对美出口的关税甚至还不到5%。布鲁塞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毕竟此前特朗普着实让欧洲各国受了不小的惊吓。这位‘首席交易大师’曾发出威胁称,如果双方不能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届时美国将对欧盟产品征收30%的关税。上周,大多数欧盟国家就已对15%的关税开了绿灯。对于欧洲政治家们来说,这个结果总比让谈判破裂要好得多。”

  《爱尔兰时报》(The Irish Times) 写道:“美欧贸易协议中也包含欧盟购买美国能源和军火的承诺。特朗普称这份协议是一场胜利。事实上,他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如愿以偿。欧盟则处于被动的防守状态,也许他们希望以此换取美国留在北约,并能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支持。欧洲人所面对的,是一位坚定奉行强硬关税政策的美国总统,这一方面是基于经济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实美国国库。

  这份框架协议带给欧盟、尤其是爱尔兰的最大好处在于,它规避了欧美爆发贸易战的风险,毕竟贸易战的后果不可预测且极其危险。”

 

相关专题:关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9 04: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