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高铁"低人一等座"引发热议,还真不能说是乘客矫情

京港台:2025-8-3 10:46| 来源:极目新闻 | 我来说几句


高铁"低人一等座"引发热议,还真不能说是乘客矫情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期,不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购买了高铁一等座车票后发现座位被安排到了商务舱车厢内,本来以为捡到便宜,结果发现座椅和商务舱内的其他座椅明显不同,有些尴尬。此外,实际乘坐感也很不好,不仅中间没有扶手,靠背也无法调节。不少网友将这些座位戏称为“低人一等座”,吐槽坐在这样的座位上很尴尬。

  

  设在商务座车厢内的一等座。 来源:网络截图

  8月1日,记者拨打了铁路12306客服热线。客服人员表示,出现这一情况是由于部分列车编组时会有“混座”情况,即商务座与一等座混合在同一车厢内。客服人员解释,部分列车在编组时可能额定不能设置这么多商务座,所以就出现了“混编”情况。(据8月2日纵览新闻)

  

  这种“低人一等座”到底是便宜还是坑,不同的网友看法不一。有网友说,这好比顾客定了大厅散座,结果被安排到了豪华包房,但却在角落里,桌椅也没别人豪华,所以心理不平衡了,但是包房里本来就人少,安静,也算是服务提升了;但也有网友说,这不是坐在豪华包房里,这是蹲在豪华包房里,还不能动弹的那种,环境是安静了,但人也不舒服啊!

  乘坐高铁,不同座席对应不同价格与服务,这是基本常识。花了一等座的钱,却没享受到一等座应有的体验,乘客自然会感到不满。从一些网帖中可见,这些位于商务车厢的一等座,确实与标准一等座有明显差异。这样的安排让这些乘客既无法享受商务座的私密空间与全功能座椅,又因身处商务车厢承受着无形的心理压力,当商务座旅客喝着咖啡时,就在旁边的“插班”一等座乘客却连座椅靠背都不能调,这种对比产生的心理不适,本质上是对消费公平的质疑,不能简单视为是乘客矫情。

  有人或许会说,不过是坐几个小时的车,何必如此计较?但消费者权益无小事,“一分钱一分货”是朴素的价值逻辑,既然付了相应票价,就理应获得匹配的服务。高铁作为中国名片,硬件水平早已世界领先,服务软实力更应与时俱进,不能为了自己的“编排”上方便,就随意牺牲用户体验。即便受客观条件制约,也应提前告知消费者,让其在购票时自主选择,而非在乘车时才发现“货不对板”。

  解决问题的办法,藏在对服务细节的重视程度里。一方面,铁路部门应优化列车编组方案,尽量减少“混座”现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若无法避免“混座”,应提前在售票系统中明确提示,给予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对于已购票却遭遇此类问题的乘客,应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如及时调换座位、给予一定补偿等。真正的服务升级不在于车厢有多豪华,而在于能否让每个乘客都感受到被平等对待。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高铁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速度到质量的跨越。站在消费升级的新起点,乘客的诉求应该成为推动服务精进的动力。避免“低人一等座”的尴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革新,只需把“乘客体验不打折”的承诺落实到每个座位的设计、每趟列车的编排中。真正公平周到的服务,应该将用户感受放在第一位,绝不会让用户为“将就”买单。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3 10: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