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天才美少女11岁学微积分 17岁推翻40年难题

京港台:2025-8-4 00:37| 来源:新智元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天才美少女11岁学微积分 17岁推翻40年难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1岁自学掌握微积分,14岁便已达到本科水平,17岁成功破解40年未解猜想。尚未高中毕业的她,已被马里兰大学博士项目直接录取。如今,这位传奇少女梦幻的人生故事,第一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位天才少女,因为觉得在家按部就班的上学生活太过「无聊」后,就去伯克利申请了一门研究生课程。

  然后,她就「顺手破解」了一道困扰数学界40年的难题!

  这种听起来像是爽文一样的人生,确确实实发生在今年2月。

  倒不是说尚未完成高中学业的青少年无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但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2月10日,一篇推翻Mizohata-Takeuchi猜想的论文,令数学界感到震惊、欣喜,同时也预示一颗新星正在然然升起。

  它的作者,正是当时年仅17岁的汉娜·凯罗(Hannah Cairo)。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502.06137

  

  数学是她逃离现实禁锢的无垠世界

  汉娜的童年在巴哈马的拿骚度过。

  和两个兄弟一样,她在家中接受教育,父亲是一位软件工程师。

  她的数学之旅始于可汗学院的在线课程,这是一条被她迅速走完的跑道。

  

  11岁时,微积分已是她的「囊中之物」。

  不久,网上现成的内容已无法满足她。

  父母为她找了两位数学教授进行远程辅导——先是韦尔斯利学院的Martin Magid,后是克拉克大学Amir Aazami。

  但她大部分的学习仍是自我驱动的,独自阅读并消化着导师推荐的研究生级别数学教材。

  汉娜回忆道,Amir Aazami后来曾说:「他感觉收我的学费都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真正教我什么。大多数时候,都是我自己读完书,然后尝试去证明里面的定理。」

  但汉娜觉得家庭教育让她备受束缚。

  「那是一种无法逃脱的、日复一日的单调。无论我做什么,都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几乎同样的事,」她说。

  「我感到与世隔绝,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有时一觉醒来,我只感到自己又老了一岁,别无其他。」

  数学成了一种慰藉,一个在她逼仄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喘息的广阔空间。

  

  「数学是我能探索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边界、只要一思考便能随时进入的世界,」她说。

  「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将数学视为一个可以独自探索的思想王国。这个过程,让我对数学的看法与众不同。」

  2021年,新冠疫情肆虐,当世界为多数人按下暂停键时,汉娜的世界却开始延展。

  旅行限制将她一家困在了芝加哥的祖父母家。

  在此期间,她加入了「芝加哥数学圈」(Math Circles of Chicago),一个师生共同解决数学难题的社群。

  

  这次经历促使她在次年申请了「伯克利数学圈」为期两周的在线暑期项目,这里曾是全球顶尖数学天才的摇篮。

  在申请材料中,她列出了一长串自学课程,其内容已相当于一个数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位。

  那一年,她14岁。

  「汉娜是远超常人的非凡存在,」伯克利数学家、「伯克利数学圈」创始人Zvezdelina Stankova评价道。

  

  「她每次申请学校或项目,都已遥遥领先了好几个层级。」

  然而,这些零星的经历从未让汉娜觉得自己拥有超凡的数学天赋。

  她说话温和、待人真诚而谦逊,似乎真的不确定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相比究竟如何——部分原因在于,多年来,她唯一的参照系只有自己。

  「成长过程中,我并不清楚自己算不算有天赋,」她说。

  「我喜欢弹钢琴,周围人总夸我在数学和钢琴上都很有天分。但现在回头看,我的钢琴水平确实在平均之上,但绝谈不上出类拔萃。至于数学嘛……也就那么回事吧。」

  

  一道华人教授留的附加题,是传奇的开始

  2023年,在伯克利数学圈度过第二个夏天后,汉娜开始思索未来。

  她申请了几所大学,虽因没有高中学历大多被拒,但还是收到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录取通知。

  是该提前三年开始本科生涯?还是去别处寻求机会?

  Stankova鼓励她参加伯克利的「并行招生计划」,直接修读由领域内顶尖学者授课的研究生课程。

  

  汉娜采纳了建议。

  2023年秋,全家搬到了戴维斯市。哥哥入读加大戴维斯分校,而父母则允许她每周二、四通勤到伯克利上课。

  到了春季,她已是每周五天泡在伯克利,修读更多课程。

  她回忆,那是她生命中开始感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时期。

  「我开始交朋友,一切感觉都很好,」她说。春季学期结束后,全家从戴维斯搬到了伯克利——哥哥也决定转学至此——汉娜终于感到了安稳。

  即便如此,适应过程仍在继续。「我没什么社交经验,所以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2024-2025学年伊始,汉娜在选课时,被一门名为「傅里叶限制性理论」(Fourier restriction theory)的研究生课程所吸引,它是调和分析的一个分支。

  「这是当时开设的最前沿的分析学课程之一,所以我想,干嘛不试试呢?」

  授课教授是张瑞祥,一位成就斐然的数学家。

  他的学术道路堪称典范:2008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在北大数院拿到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高等研究院博士后,随后在全球顶尖的伯克利数学系获得终身教职。

  

  汉娜邮件联系了张瑞祥,希望能加入他的课堂。「汉娜非常专注,且对这个课题充满热情,」他说。

  「单是这种态度就足够了,所以我很爽快地同意了。」

  几周后,在完成一份作业时,她遇到了一个让她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Mizohata-Takeuchi猜想」的一个简化版本。

  张瑞祥将其作为热身题放在作业里,意在鼓励学生在一个艰深的领域中练习高级技巧。

  作业还有一个选做题,邀请学生思考能否将简化版的证明推广到更复杂的情形。

  汉娜完成了作业,并欣然接受了挑战,继续深挖下去。

  对她而言,沿着一个想法的脉络走到尽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我为什么要停下呢?」她说。

  「Mizohata-Takeuchi猜想」是一个调和分析领域的问题,该领域旨在研究函数如何由各种波状成分组合而成。

  任何函数都可以被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正弦波之和,而每个正弦波都有其频率。

  数学家们常常想理解那些只能由特定频率的正弦波构成的函数的性质。在这些情况下,被允许的频率必须满足能勾勒出特定曲面(如球面)的方程。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许多定义物理波(如光波、声波和量子波)的函数,其频率都受限于此类曲面。

  「Mizohata-Takeuchi猜想」所考虑的,正是由频率落在这样一个曲面上的波所构成的函数。该猜想断言:函数的能量(衡量函数振幅大小的指标)只能以特定的模式分布和集中。

  

  这好比在一个形状奇特的房间里演奏音乐。声波有时会因回声而放大,变得异常响亮。但这种情况的发生,必定是在房间里的某些特定位置。

  几十年来,数学家们仅在该猜想的少数特例上取得了有限进展,而其普遍形式却始终无人能解,所有标准方法似乎都无从下手。

  这种坚不可摧的特性让一些数学家怀疑它本身就是错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表述的优雅简洁预示着它更可能为真。

  「有些早上我醒来会想,这个猜想表述如此简洁优雅,适用范围又如此之广,它最终必然是真的,」研究该问题数十年的爱丁堡大学数学家Carbery说。「但另一些早上,我又会觉得……它不可能那么简单地就成立。」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4 03: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