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川普让停滞性通胀真的来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美国总统川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时,经济学家纷纷对美国经济步向“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示警,当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确定“通膨”是必然结果,但对成长“停滞”持保留看法。 但现在,他认为经济仪表板止已闪烁黄灯甚至红灯,显示“开始嗅到很像停滞性通膨的味道”。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8日指出,川普采取极端的贸易和移民(专题)政策,已把美国经济推入这种处境。
贸易方面,川普逆转美国长达90年贸易逐步自由化的趋势,把美国带回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的水平。 由于今天进口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是1930年的三倍,关税的影响远大于昔日。
移民方面,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展开大举搜捕和遣返,已加剧美国境内外籍劳工人数萎缩的趋势。
这些政策大逆转,至少会导致未来一年通胀上扬。 会不会导致更持久的通胀,展望较不明朗。
通胀升势明确 下周CPI见真章
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定,关税会助长通胀(直接或间接为川普政府服务者除外)。 因为关税基本上就是对外国制品课征的特定销售税,除非外国生产商为了保有市占率而降价,否则调涨价格势在必行。 在川普使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跃升15个百分点后,美国消费者物价若要持平,外国公司必须把美元售价调降超过13%才行,但基本上他们不会这么做。
川普2.0向移民宣战,也会助长通膨,因为大量倚赖外劳的产业将受影响,例如农业和营建业。 因采收人手不足,任由农作物在田里烂掉,和ICE突袭工地抓人导致营建工程延宕的传闻甚多。
目前为止,官方通胀数据只见到一些关税驱升通胀的迹象。 似乎是美国企业赶在关税全面生效前进口、囤积外国产品,至今仍有存货可卖的缘故。 许多企业也不愿涨价,免得触怒消费者,或仍巴望川普敲定贸易协议后会把关税降下来。 但显然情况并非如此。 现行高关税若持续实施,美企迟早会把成本转嫁给买家。
事实上,民间调查显示,企业已经开始涨价了。 供应管理协会(ISM)最新服务业采购经理人调查,已呈现相当晦暗的通胀和就业前景。 Apollo首席经济学家史洛克出示一张图表,显示ISM服务业价格支付指数(SPPI)与三个月后的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对照图,由此可见美国通胀压力愈演愈烈,预示通膨率不久后将升到4%或更高。
下周二(12日)公布的7月CPI报告,会不会呈现川普经济学的通胀效应? 数据出炉后,川普会不会又怒吼统计数字造假? 只能拭目以待。 但克鲁曼认为可笃定说,拜川普政策之赐,通胀将卷土重来。
成长停滞走势也趋于明朗
再看停滞部分。 与许多人认知相反,关税未必会导致高失业率。 即使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实施前,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很高,1929年达到15.8%,但那年失业率低于3%。
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川普关税会导致失业率升高,不是因为关税的水平,而是因为关税制造不确定性,让企业难以做长期投资决定。 川普虽宣布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协议,但并非白纸黑字签署的正式贸易协定。 川普宣称他国允诺的条件(例如他坚称欧盟已同意给他一笔6.000亿美元基金任他花用),往往与对方说话互相矛盾。 所以,关税不确定性仍高,再加上大规模搜捕和遣返造成的不确定性,都可能打击经济。
事实上,目前唯一阻止美国经济大幅减缓的力量,是人工智能(AI)投资热潮,特别是数据中心投资。 但即使在AI投资方兴未艾下,美国经济成长显然正减速慢行。 逐季发布的成长率波动甚大,主要反映进口暴起暴落(在关税上路前暴增,随关税生效而陡降)。 若检视经济分析局(BEA)发布的半年数据以去除统计噪声,便可清楚看出川普2.0上台后GDP年化成长率明显下滑。
最新ISM服务业采购经理人调查除了显示通膨上扬外,也指向经济成长进一步减缓。 根据往年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Services PMI)与美国整体经济的关系,7月服务业PMI(50.1%),对应的是实质GDP年化成长0.5个百分点。
克鲁曼指出,这正是高盛所谓的停滞速度——若低于这个速度,劳动市场减弱就会陷入自我强化的循环。
上周川普因为不满非农就业报告太弱,坚称数据被动手脚,而开除劳工部劳动统计局(BLS)局长。 但其实最新就业数据只是让BLS与其他指标趋于一致:都显示经济日益减弱。
克鲁曼的结论是,拜登政府过去两年促成“完美的通膨减缓”,让经济在通膨下滑的同时维持扎实的成长。 但如今,通胀卷土重来,成长停滞期似乎也已来临。 换言之,川普经济学带来了停滞性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