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碎片化睡眠损害脑血管,增加痴呆和代谢危机

京港台:2025-8-12 04:25| 来源:梅斯医学 | 我来说几句


碎片化睡眠损害脑血管,增加痴呆和代谢危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奇怪的夜晚:第二天有个重要会议,或者要早起出行赶飞机,闹钟明明已经提前设好,也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可一躺下却总睡不踏实。不是醒来看表,就是梦里梦到自己迟到了,一夜醒好几回,早上起来比通宵还累。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任务压迫得太紧,但其实,它有个更科学的名字——睡眠碎片化。

  别以为只是“浅浅醒个几次”,这事儿对大脑的打击,可能远比想象中严重。一项发表于Brain的最新研究[1]发现,这种被反复打断的睡眠,可能会扰乱大脑血管系统中的关键角色——M型周细胞。它们在睡眠频繁中断的刺激下容易过度活跃,进而影响血脑屏障的稳固性,甚至诱发局部微小血管损伤。长此以往,大脑就像一座护城河被悄悄挖了角,认知功能也可能因此加速滑坡。

  

   睡眠打断,周细胞失守,

    认知功能遭殃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被反复打断,不仅会让人白天头脑发昏、记忆力下降,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可能波及大脑的“硬件结构”——比如引发小血管病变、脑梗死等病理改变,甚至大幅提升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ADRD)的风险。在小鼠模型中,反复中断的睡眠已被证实会干扰周细胞功能,破坏血脑屏障的结构与通透性。

  由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假设:碎片化睡眠之所以会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可能正是因为它“敲打”了周细胞的稳定性,进而损害血脑屏障这一关键防线。而周细胞,很可能就是这个病理通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问题来了:在ADRD的大脑中,这两类周细胞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研究人员将1088位参与者DLPFC区域的转录组数据与其脑组织病理评估结果相结合,进行了一番深入分析。

  这似乎提示我们:血管壁结构的退化,也许正伴随着这些周细胞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的衰退。

  而说到阿尔茨海默病,APOE ε4基因这位“老熟人”自然也得登场。它是目前公认的最强遗传风险因子之一。

  研究人员顺势进行探索:APOE ε4会不会调控M型周细胞或T型周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答案是——并不会。

  虽然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的人确实更容易堆积β淀粉样蛋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认知能力也下降得更快,但这些遗传变异与周细胞亚型的表达却“各走各路”,互不干扰。换句话说,APOE ε4和周细胞在ADRD发病路径中,可能是两条并行不悖的线路。

    睡眠碎不碎,大脑会“说话”

  这一系列分析让人不禁联想到,M型和T型周细胞或许不仅仅是大脑血管系统的“维护工”,它们自身也可能是早期病理变化中最早受累的“受害者”。当β淀粉样蛋白堆积,或脑内血管逐渐硬化时,这些看似默默无闻的细胞,其状态可能已发生变化。

  在睡眠愈加碎片化的个体中,大脑DLPFC中M型周细胞的标记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这种表达升高又与更快的认知能力下降相关。

  

  相较之下,T型周细胞的标记基因表达则未表现出与认知能力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换言之,M型周细胞似乎对睡眠干扰更为“敏感”,可能比T型周细胞更早、更深地卷入大脑的退行性过程。

  为了排除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干扰,研究团队在统计模型中纳入了包括APOE基因型、Aβ负荷、小动脉硬化等在内的多项变量进行调整。即便如此,M型周细胞与认知下降之间的关联依然显著存在。这意味着,睡眠碎片化对M型周细胞的影响,是一种“独立”关联,而不是被Aβ或其他病理掩盖的“假象”。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在老年人中,睡眠碎片化与大脑中M型周细胞标记基因表达的增加有关,而这种增加的表达与认知功能更快的衰退相关。

  睡得好,吃得对,大脑才“在线”

  不过,周细胞“出事”还只是个开始。大脑可不是孤军奋战的孤岛,它跟全身的代谢、免疫、心血管系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脑的“护城河”一旦崩了口子,后面可就触发了一系列反应:睡不好,脑子糊,肚子胖,血压飙,免疫乱……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一项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的研究[2],干脆放了个大招:长期碎片化睡眠不止“搞垮”认知,还“顺手”把全身代谢”搅得天翻地覆。但研究也发现了一把可能“反杀”的钥匙——乙酸。

  这些表面变化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团队从血浆蛋白入手,揭示了答案。  说明这些关键脑区葡萄糖代谢遭到全面抑制。

  就在大家开始担心“这下无解了”时,研究者在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转机。

  这一发现点燃了新的研究方向——乙酸会不会就是逆转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事实证明,它确实大有门道。

  从机制上来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酶的“幕后推动”——丙酮酸羧化酶(PC)。乙酸可以激活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中的PC,重启被抑制的糖酵解和TCA循环,帮助脑组织恢复正常的能量代谢流程。

  研究者也指出,长期碎片化睡眠不仅“搞垮”了神经系统,还可能成为心血管与代谢系统失调的推手,从认知功能障碍到糖尿病的发生,都可能与它脱不了干系。而乙酸盐的出现,为这种“睡不好引发的全身危机”提供了一个颇具希望的解法。

  那些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夜晚,磨损的不仅是血管里的“守门员”周细胞,让大脑的护城河出现裂痕,连带全身的代谢节奏也被搅得一团糟。但转机,可能就藏在我们的餐桌上。乙酸盐的补充——无论是通过饮食中摄入富含发酵纤维的蔬菜、水果、粗粮、菌藻等,还是直接摄入乙酸(如醋)或益生菌补剂——都可能成为调节睡眠-代谢-认知三者关系的关键钥匙。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1]主要使用批量RNA测序数据分析,无法完全排除非周细胞类型对结果的影响,且横断面设计限制了因果关系的推断;研究[2]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在人类中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2 0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