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驳斥十个反对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借口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反对提高农民养老金的各种理由,我基本上都反驳过了,但登陆任何一个平台,在任何一条相关讨论下面,仍然充斥着这样的套话,令人不胜其烦。
为方便传播和大家使用,我收集了最常见的10个借口,并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请大家截图保存这篇文章,再看到这种不过脑子的话,就可以直接呼他脸上。
01 农民没交社保凭什么领养老金?
在没有社保制度的时候,中国农民有交公粮和“三提五统”,农民把维持最低生活生产之外的一切都上交了,除了不叫社保,比后面交社保的人交得多多了。
在中国建立社保制度之后,体制内和城市工人此前没有交社保,但视同已经缴纳,这就是“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政策农民被排除在外,如果一视同仁,现在60岁的农民至少有十多年工龄,70岁的农民至少有二十多年工龄,折算下来一个月应该拿多少退休金?
有人坚持认为“农业税是农民租种土地的租金”,那么国家作为雇主是否应为农民“没交社保”负主要责任?按规定雇主应承担三分之二,补缴后农民应该拿多少退休金?
02 养老金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
这话看似有理,其实不然。
首先它混淆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险的不同;其次它混淆了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不同;最后,它混淆了社会保险的不同形式。
只谈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一般有三根支柱:一是财政负担的基础养老金,二是雇主和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保险,三是个人储蓄的个人养老账户。对于个人养老账户这句话完全正确,对于职业养老保险大体成立但并不完全对应,对于基础养老金来说完全不成立。
基础养老金由纳税人承担,为低收入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有别于低保,它是普适的,可覆盖多数退休老人)。因为这是公共财政支出,所以遵循的原则是:收入越低补贴越高,收入越高补贴越低,达到一定收入水平不予补贴。
中国目前退休金领取和缴纳并不对等,不完全来自养老保险基金,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财政补贴。补贴原则并未遵循世界通行的规则,而是正好相反:收入最高的体制内退休人员补贴最高,人均超过3000元/月,收入中等的企业退休人员人均补贴500多元/月,收入最低的农民人均补贴不到200元/月。
03 城里低收入老人比农民更惨,你怎么不说?
对,所以应该建立普适的基础养老金制度。
我们经常说“提高农民基本养老金”,并不是只针对农村老人,而是针对所有低收入老人,只不过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正好属于这一人群。如果你关心城市低收入老人,更应该呼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04 不交钱就能领养老金,以后大家都不交怎么办?
首先,基础养老金的额度不高,根据中国的经济情况,以600元-800元/月为宜。还应设置门槛和阶梯,比如退休收入低于3000元/月才有资格领取,越低领取越多。如果你能接受老了每个月拿不到一千元,当然可以。
其次,可以强制缴纳,社保本质上与税收相似,全世界社保基本上都是强制缴纳的。但应该降低缴纳比例,比如把目前雇主加个人合计24%降低到一半左右,减轻企业和劳动者负担,包括纳税人对体制内的负担。有了基础养老金,职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就没必要那么高。
最后,即便真的所有人都不交职业养老保险,相比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未必是一件坏事:中国目前退休老人3亿多,按人均不到1000元/月的标准,中国财政完全可以承担,不仅可以缓解即将到来的养老危机,还能大幅度减轻企业和员工负担,极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个人消费。
05 哪里拿钱给农民涨养老金,你掏钱吗?
首先,在养老保险基金之外,政府每年还有大量的财政补贴用于养老金发放(参见第二条)。
这里面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根据最新的2023年财政部的数据,2200万体制内退休人员补贴超过8000亿,人均每月超过3000元;1.2亿企业职工补贴了7000多亿,人均每月500多;而收入最低的1.7亿城乡居民(农民)才补贴3000多亿,人均每月177元。假如取消所有的养老财政补贴,这笔钱足以建立600元/月普惠阶梯式的基础养老金制度,覆盖80%的退休老人。
换句话说,目前中国养老补贴方式是不对的,雇主和个人缴纳的部分不应补贴(多缴多得),而应全部用于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城乡养老保险。
此外,目前中国养老支出占整体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也远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目前中国一年财政支出约30万亿,即便单独再拿出1万亿用于提高农民养老金,养老支出占比仍然处于低位。
06 农民有土地,可以种地为生
农民并不真正拥有土地,土地使用权价值普遍很低。以租金而言,多数地方一亩地一年只能租几百元,很多地方甚至根本租不出去。分摊到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远不足以弥补养老金数千元的差距。
很多人觉得农村老人可以种地维持生计,请注意我们说的年老体衰的老人。城里人可以退休,重体力劳动者还可以提前退休,农民就应该干到死?如果这个理由成立,是不是给城里老人发个扫把就不用发退休金了?相比城市的就业机会,农民可以种地谈不上优势。很多农村老人情愿去城里当环卫工也不愿意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最后,可以建立农村老人退还土地换取更高养老金的机制。
07 农民还有宅基地,城里人可没有
城里人虽然没有宅基地,但是有房子。在中国近几十年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里人的房产增值,远远超过农民宅基地的价值——就时代/制度红利而言,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需要注意到是:农民子弟进城是城里人房产增值的主要原因,时至今日,房价下行,农民的孩子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负担,成为所谓“房奴”。
城里人无法买农民的宅基地,这被视为农民的“特殊待遇”,实际上,这不是特权而是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如果你的房子被限购,这对你有利还是不利?
08 农村生活成本低,不需要花太多钱
正好相反,在大多数物品上,农村的价格都高于城市,因为城市存在规模效应,能够把成本降到最低。无论是质量、价格还是种类,农村都无法跟城市相比。
很多人之所以有“农村生活成本低”的错觉,是因为农村老人把生活需求降到最低,把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
09 我们这里农民有钱得很,有房租还有分红
听说城里家家都是拆迁户,每家都有几套房,光房租已经花不完了,还要退休金干嘛?很多城里人视野所及,最远只能看到城郊农民,而看不到更远更普遍的农民。
不过,确实应该区别对待。如前所述,基础养老金应设置收入门槛,高于一定水平就应该取消领取资格,这里的“收入”可包括房租、土地出租、集体分红、退休返聘收入等。
10 进体制的门敞开着,你不去考能怪谁?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干嘛不去做皇帝?
都抢着进体制内,谁来养体制内?这样的制度能长久吗?
就写到这里吧。其实,在大多数农民每个月不到200元养老金的现实面前,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管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应该改变。
我们不是要说服他们,在利益面前,是说服不了的;我们是要用事实、逻辑、道理,以及我们的声量,压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