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妈,请不要再用 AI 给我发消息了

京港台:2025-8-17 10:35| 来源:APPSO | 我来说几句


妈,请不要再用 AI 给我发消息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希望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能安心地相信,那确实是你想说的。

  AI 用的多了,对于什么是 AI 味我自有分辨。措辞、句子长短、标点符号等等。

  但是如果从父母那里收到疑似 AI 生成的消息,我还是会原地愣住——不是吧,这是咋回事?

  Reddit 一位网友就是这样,她收到妈妈发来的支持短信,希望她能扛过离婚这一关。但是她越看越觉得,有点不对……

  出乎意料地是,这条帖子的评论里大家都表示“理解”“正常”“出发点是好的”。而不是想象中的批斗这种做法不够“人味”。

  Gemini 的产品经理看到要大呼“谁为我发声!”

  Gemini 在奥运会时做的广告,其实也是用了同样的思路:父亲用 AI,代替女儿,给她的运动员偶像写信。

  

  当然了,两件事还是有点不一样:孩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偶像写信,那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是应该鼓励的。而父亲直接替笔,还是用 AI 替笔,就很不妥。

  不过,可以看得出来,现阶段让 AI 参与到和亲人朋友的交流当中,观感相当一言难尽。

  心情一:无论如何,心意是好的

  上面提到的这位母亲的案例,收到比较多的正面评价:老人家或许是用了 AI,但出发点是好的,无非是要表达对女儿的支持。

  类似的情况,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用 AI 写吉祥话、祝福语。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厂商就是以春节问候为场景,发出针对性的教程,促活用户社群。

  

  百度不仅可以生成祝福语,还能生成新年头像跟贺卡。

  剪映直接就拿出了新年祝福 MV,助力你成为家庭群里的整活儿天花板。

  

  不知道这些 AI 做出来的“物料”真正收到手时,你是什么感受?

  可能就跟收到群发短信一样,虽然看得出是群发走流程,但大过年的,图个吉利,心意是好的。

  很多人难以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擅长通过文字表达。如果他们努力形成观点并借助 AI 完善表达,似乎也无可厚非。

  心情二:有点不舒服,难道只有我?

  逢年过节这种特定场景,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日常交流,而且还是亲人朋友,乃至情侣之间,就有点难评了。

  另一外 Reddit 用户,收到了男朋友发来的道歉短信,好家伙,甚至还没删掉暴露 AI 存在的开头,直接复制粘贴可还行?

  

  她表示自己平常不用 AI 聊天,这次感觉有被冒犯到,但是……难道是自己太敏感了吗?

  另外还有性别对调,男孩收到的短信是女朋友用 ChatGPT 写的,他觉得这样跟机器人谈恋爱似的,对方却说他这有点反应过度了。

  在收到疑似妈妈用 GPT 写短信的帖子下,也有人“小声”表示,自己还是不太习惯这样的做法,无论如何,亲人之间还不能收到一个亲手写的短信吗?

  科技的力量开始渗透进如此细小的生活角落,让人不禁有点头皮发麻。

  心情三:不行,绝对不行

  最常见的还是愤慨的心情:用 AI 发消息?简直太敷衍了。

  又有一个 reddit 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也是跟男朋友吵架了,结果对方不仅去问 AI,还把生成的结果发过来:ChatGPT 建议我们分手。

  网友:???

  自己的感情问题都没有个主意,还要去问 AI。不仅情绪不成熟,连独立思考都做不到,更别说有效沟通了。这样的人也不值得浪费时间。

  以及,非要用 AI 能不能多少改改,一眼就能看出来,也不高明啊。

  

  有一说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微信也好短信也好,都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手段。如果这样的交流都不能胜任,还要 AI 来替笔捉刀,那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经营跟对方的关系呢?

  我们怕的是什么?

  各有各的道理,无论是支持的一派,还是反对的一派,都不无理由,论据也充分。总而言之,AI“代理”的沟通,还不能被完全接受。

  不过,AI 生成的文字已经几近完美了,语气要温暖可以温暖,要可爱可以可爱,也不像数字人那样,会有恐怖谷效应,我们到底在担心害怕的是什么呢?

  其中一种可能是: 我们无法判断这中间到底有几分“真心实意”。

  欧洲学者 Eva Illouz 很早就提出,现代社会的情感表达越来越依赖技术媒介,比如短信、社交媒体。

  远距离的交流,本身就不像面对面那样,可以通过表情、肢体来传达丰富的信息。 文字就是全部。

  就像“春节快乐”这几个字,我们也是通过平台给出的现成模板、自动生成的文字和卡片来完成。人际关系中的感情劳动,被一点点地“技术化”,变成一个个可以被外包的动作。

  AI 的出现,不过是把这种“外包”往前又推进了一步。它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开始代替我们“说出”本该我们亲自说出的话。“情感表达”变成了一种被设定的产出:你不需要真的感到愧疚,只需要 prompt 一下“生成一段道歉的话”;你不必在脑海中反复构思祝词,只要求 AI“帮我写一段生日祝福”。

  用户真正写的,其实是那条 prompt,剩下的,都是 AI 来代笔。那最终那段发出去的文字所承载和表达的情感,到底有多少是出于自己的心意和感受呢?

  

  而这些文字已经如此完美了,作为接收的一方,其实很难分辨。只能捧着手机挠头:好像,怎么,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当人们对“像 AI 写的短信”反应不一时,争议的其实不是写得好不好、像不像,而是——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表达感情的主体已经改变了。 技术并没有偷走我们的情感,但它确实改变了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也在潜移默化地重塑我们对“人味”“真诚”这些词的定义。

  这和收到群发短信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你说对方毫无诚意吧,那好歹是发了;但你要说是满满诚意吧,好像也没感觉到。能不能理解群发,也能理解;但是心里有没有不舒服,多少有一点。

  其实,也许我们不是非要每句话都出自亲笔,而是希望,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能安心地相信,那确实是你想说的。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7 10:3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