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爆发产值逼近379亿元 国产率七成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个暑假,北京成为全球机器人迷聚焦的舞台。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首届「E-Town机器人消费节」以及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相继登场,更有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正式开业。随着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70%,内地机器人产业今年规模有望突破379亿元(人民币(专题),下同)标志着行业正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8月15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杭州的宇树机器人H1在1500公尺比赛中,以6分34秒夺下冠军,摘得大会首金并刷新世界纪录。不过,场上却发生一段插曲:H1在套圈超车时突然减速转向,最终撞向场边人员。赛后分析指出,肇因并非机器人本身,而是操控员交接遥控器时的疏忽。网民打趣称,「高端商战,往往只需最朴素的方式」。
儘管如此,H1的夺冠与速度仍展示出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自主控制与运动平衡方面的突破。宇树创办人王兴兴赛后强调,H1未来将实现全自主奔跑,并计画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他呼吁外界以更开放心态看待新技术的试错过程,直言「正常比赛少人关注,一旦出事却被放大」。
内媒《经济日报》8月17日报道分析指出,中国机器人正迎来历史性转折。2024年,大陆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应用覆盖71个行业大类,製造业机器人密度跃升至全球第三。与此同时,服务型与消费型机器人快速增长。仅北京「E-Town机器人消费节」开幕数日,就核销消费券260万元,带动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宇树科技机器人获得4*100米接力冠军。
报道指出,中国机器人消费市场展现三大优势:一是技术突破加速,大模型结合具身智能,让机器人能完成长程奔跑、双手冲咖啡等複杂动作。相关专利申请已佔全球三分之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七成,为市场普及奠定基础。二是需求潜力释放,从4S店即时交付到餐厅裡的机器人歌手、调酒师,沉浸式应用缩短了人机距离,加上老龄化与人力成本上升,医疗、家居与教育娱乐成为新热点。三是政策红利迭加,国家与地方陆续推出创新中心与补贴,个人购买最高可享1500元优惠。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视觉中国)
总得来说,中国技术拐点已至,「大模型」加「具身智能」让机器人「听得懂、做得到」。根据统计,工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去年佔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超70%,今年产业规模更有望突破379亿元。
专家认为,消费机器人或将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与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新消费新贵」。但从「尝鲜」到「常用」,仍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共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