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美国严重低估中国AI,进展超预期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8月19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旧金山(专题)Presidio区接受小范围媒体采访时发出警示:美国可能严重低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单纯依靠技术出口管制难以遏制中国AI发展势头。
奥特曼坦言:“我确实对中国AI的发展感到担忧”。奥特曼向在场记者剖析了中美AI竞赛的复杂性:“这绝非简单的‘谁领先谁落后’的问题。随着推理能力的突破,中国完全可能实现模型的快速迭代。这涉及基础研究、产品化、生态构建等多个维度”。
针对美国政府不断升级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奥特曼直指其与技术现实脱节。当被问及限制GPU对华供应是否有效时,奥特曼明确表示:“直觉告诉我,这行不通!你可以管制特定产品,但未必能锁定关键目标。人们总会找到替代方案,比如自建芯片厂”。
中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直接影响到OpenAI的战略决策。该公司长期坚持闭源路线,奥特曼首次承认,中国开源模型(如DeepSeek)的竞争压力,是促使OpenAI近期发布开源权重模型的关键因素。奥特曼坦言:“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全球开发者生态将由中国开源模型主导。这虽非唯一的考量,但影响力不容忽视”。
8月初,OpenAI发布了gpt-oss-120b和gpt-oss-20b两个开源文本模型,这是继2019年GPT-2后首次重大开源举措,标志着该公司长期以来将技术封闭在API后面的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这些模型开放了参数权重,但训练数据与完整代码仍未公开。业内观察人士指出,此举既是对Meta开源Llama系列的回应,更是应对中国AI生态扩张的防御性布局。
不过,OpenAI的开源首秀引发了两极反应。部分开发者认为这些模型功能缩水,远不及商业版强大。对此奥特曼解释称,团队刻意针对核心场景进行了优化:“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开发者完全可以自行调整方向”。
OpenAI的这一举措表明,该公司希望保持开发者的活跃度,并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态系统。随着Meta重新评估开源战略,中国实验室不断推出灵活且广泛采用的模型,全球AI竞赛将愈加激烈。
在这场中美AI竞逐中,技术管制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而生态博弈的帷幕才刚刚拉开。正如奥特曼所言:我们曾经在技术开放度问题上站错队,现在必须重新校准战略。这场关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较量,注定不会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