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与特朗普的“美国制造”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August 19, 2025
特朗普想通过关税让制造业岗位回流美国,许多公司配合特朗普政策,加大在美投资。台积电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在美国凤凰城建厂。那里的员工怎么看“美国制造”?
8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Trump)表示,他将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征收约100%的关税,但已承诺在美国进行生产的科技公司将获得豁免。 他强调税率将逐步提高,旨在刺激企业将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8月15日,他在前往阿拉斯加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飞机上接受采访时,再次提高了芯片税的比例:“我将在下周和下下周制定关税,针对钢铁,以及芯片,芯片和半导体。我的税率将达到200%、300%”。
台积电积极参与“美国制造”
把海外的制造业岗位带回到美国是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反复向选民做出的承诺。他强调将有更多美国制造的商品,也将有更多的美国人从制造业新增的就业岗位中收益。
许多公司也配合特朗普的政策,在美国投资制造业。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台积电今年三月就宣布将扩大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的业务,将投资一千亿美元,在未来的四年里,扩充其美国的芯片生产业务,满足大量美国公司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芯片需求。此次扩建计划包括新建三座制造厂、两座先进封装设施以及一座大型研发团队中心,这将奠定该项目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外国直接投资的地位。
因为其美国工厂的存在,台积电可以避免支付芯片关税,这也让其在和其他半导体与芯片生产商竞争时占得先机。在特朗普宣布芯片关税后,台积电的股票也应势而涨。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开始部署
台积电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就开始尝试美国制造。他们从2020年开始,首批投资650亿元美金,在位于沙漠的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内建造先进的晶圆生产厂。根据台积电官网网站上披露的消息,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目前占地1100英亩,拥有3000多名员工。此次计划耗资一千亿美金的扩建将完善美国国内的人工智能供应链。
但实现“美国制造”的愿景却不是那么简单。虽然许多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其他国家的工人“偷走”了美国的制造业工作,但是制造业在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人力成本更低,法律合规更加简单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海外的制造业工人,为美国人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商品。
台积电员工现身说法,“美国制造”招工难
硕士毕业的陈宇宁同学(因为担心暴露隐私影响工作,使用化名)2023年夏天进入台积电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本科在北京读了数学专业,硕士在美国读了电子硬件设计,因为学的不是更容易找到工作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再加上并非顶尖学校毕业,因此毕业时求职困难,而当时台积电急需人手,他顺手投了简历,没想到自己很快就顺利入职。
“我进去的时候,初期的筹备工作已经进行了两三年,当时厂房正在建,台湾方面急着要投产,而美国这边的工期有拖延,招工也比较不顺利。我觉得学我们这个专业的,当然更想去谷歌,英特尔,ASML这些公司,招不到人是可以想象的。我甚至还有一些同事,特别是美国同事,他们甚至不是学工程专业的,但是也招了进来”,他向记者回忆到,“我入职两个月之后,突然就要负责比我原定更多的项目,然后也要准备给我招两个手下帮忙,但是招了几个月才招到,其中有一个没做多久就辞职了。在这里,除非你主动辞职,不然基本不会被辞退。”
台积电曾经计划在亚利桑那工厂招4500人。2023年4月,台积电表示招聘了900多名员工,而2023年7月,台积电公开表示很难找到目前发展阶段需要的人才。
陈宇宁入职之后,还遇到了公会和台积电之间的纠纷。“我第一次知道美国的公会这么强势”,他告诉记者。因为台积电迫切希望工厂能够早日投产,每多施工一天,每推迟投产一天,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是庞大的,也因此让公会和工厂谈判时有更多的话语权。
2023年12月,台积电与参与建设工厂的工人的公会达成了协议。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该协议涵盖了从安全到培训的一系列问题。但台积电还是屡次推迟了投产的时间。台积电官方曾表示将在2025年上半年投产,但至今仍未有更多的消息。
文化差异影响效率
因为人手不足,台积电前后多次让逾千名台湾的台积电员工来到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工作。这些台湾人带着配偶与子女在美国定居下来,但他们与美国本地人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工作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台湾这边的领导会push你,他们说,你一定要完成这个deadline,对公司很重要,对项目很重要,我觉得在我们华人的文化里面,老板施压,员工就听从了。但是美国这边招的本地的员工,还有合同工,他们不会有非要赶在deadline完成的这个紧迫感。到后来,领导还怕说多了他们就辞职了,辞职之后,一时半会也招不来人”,陈宇宁向记者解释了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便。他感觉自己有时候也被夹在了身在台湾的领导,和美国本地工人之间。因为他本身会普通话和英语,有时候台湾方面的领导不敢和美国人沟通,就派他去。有时候台湾人会当着他的面抱怨美国人懒散,笨手笨脚,这么直白的批评的话让他听得也很尴尬。
美国人杰克(Jack)从亚利桑那州本地的大学毕业,他2022年就入职台积电,当时美国本地员工还不多,他也因此有机会去台湾参加培训。
“从一开始就很糟糕,台湾的工厂里面会说英语的人很少,我用英语问问题,大多数人都表现得很恼怒。我还是很想学习芯片制造方面的技术的,这些技术很复杂,但是因为语言问题,我觉得我几乎没学到什么”,他告诉记者。
他觉得台湾工厂的人低估了在美国设厂的难度,也因此,几乎每一项工程都延误了很久。一项工作没有办法按时完成,就派其他部门的人去帮忙,这在他看来是不合理的:“我没有经过培训,不会做别的部门的工作,怎么能让我去做呢。而且我也不知道安全注意措施。”
他至今仍然不理解为什么台湾员工愿意每天工作到晚上八点,甚至深夜十一点,十二点。
“有的时候就像是为了加班而加班,比如有时候,大家中午比较空,但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突然要做一个项目,而且必须当天完成。我觉得这是领导管理上的问题。但台湾员工好像以自己工作时间长而骄傲。他们都说自己的妻子,孩子很支持自己加班。但我并不想为了工作牺牲家庭”,他表示。最后促使他在2024年离职的首要原因则是因为没有得到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奖金。他的工资中有相当部分都是和表现挂钩的奖金,但他觉得台湾人互相之间给彼此打高分,有很多小团体,而他即使努力学习中文,也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
“美国制造”的可行性
“美国制造”在很多程度上意味着在原材料、房租、人工等方面的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而原材料进口、供应链调整、法律与合规则不仅增加成本,还耗时耗力。
CNBC曾经预测,美国制造的iPhone 16 Pro Max价格可能会上涨91%。而即使将iPhone生产链转移到美国在理论上可行,这一宏大的工程也需要耗费很多年时间。
除去成本这些能够计算得出来的数据,还有像陈宇宁和杰克提到的因为公会、文化差异、人才储配等带来的种种挑战。2024年,德勤的一项报告中披露,61% 的美国制造商表示难以填补关键的劳动力缺口。
特朗普总统想要实现他“美国制作”的愿景,目前看来仍然任重而道远。而杰克目前已经在美国本土企业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每天五点可以准时下班,而陈宇宁则担心辞职会影响他的移民身份,目前仍然坚守在台积电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