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鲁迅也要禁烟?浪费公共资源的投诉,该消停了

京港台:2025-8-25 12:51|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鲁迅也要禁烟?浪费公共资源的投诉,该消停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日,绍兴市鲁迅纪念馆附近那面鲁迅手里夹着香烟的打卡墙,被人投诉了。

  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她在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在处理。”投诉人孙女士表示,自己是一名控烟志愿者,平时经常关注公共场所禁烟的话题。

  

  被投诉的绍兴市鲁迅纪念馆附近的打卡墙

  控烟本身是为了维护公共健康,但是,因为有了这层“正确”就可以苛责历史人物,就可以对公共雕塑、景观上纲上线了吗?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烟不离手,这放在近100年前的社会环境当中,并不算是什么恶习。而且,当时社会环境也没有强调二手烟的危害,那时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并不算是违反公共道德。不能拿近百年之后的公共文明规范,要求历史人物。

  鲁迅先生瘦削的脸庞、夹烟沉思的表情,本身已经成为鲁迅先生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人心。绍兴鲁迅纪念馆前那面巨墙上的鲁迅像,选择了抽烟这个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没有问题。要表达自己的鲜明控烟的立场,就去苛责古人,让鲁迅先生也要“禁烟”,这是绑架舆论、绑架社会。

  鲁迅先生留下大量有吸烟动作的经典照片、版画,因为这样的举报以后就不能够在公共空间里展示,这本身就是在扭曲历史,而且也会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如果,今天因为自己控烟,就投诉鲁迅先生的吸烟的形象;如果,明天因为自己喜欢猫,就翻出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所谓“仇猫”的只言片语大加挞伐……那么,长此以往,鲁迅先生本身的公共形象就会被撕裂得支离破碎,经典文本也会被搞得动辄得咎。

  互联网时代让很多普通人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投诉、举报比创作、发明更简单,也更容易得到关注。但是,脱离了历史背景、背离于公共记忆、有悖于社会风俗,那些看似“正确”的举报,都应该被落实吗?

  近段时间里,类似的捕风捉影、上纲上线的投诉举报相当集中,占据了本不该有的社会注意力,也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比如,无锡地铁车厢内的一张东林书院公益宣传海报,照片的远景处有一个男子站在大树之下,有人就投诉这人在小便,是“不雅动作”。据核查,照片中的人实际上拿着一个水瓶,没有进行不雅动作,但为了避免误会,当地已经表示会更换海报。这其实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

  极个别人脑补出来不雅的动作,就要全面换海报;极个别人觉得对自己的冒犯,就要“鲁迅禁烟”。一人投诉,全社会吃药,纳税人埋单,这不是正常的舆论空间秩序。鲁迅先生的打卡墙,没有因为吸烟的动作而误导公众,反而是这样的举报在误导社会——原来“拿着锤子找钉子”,可以调动这么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宣传控烟是一回事,拿控烟来绑架鲁迅先生、限制艺术创作,让相关部门疲于奔命,那是另外一回事儿。那些为了逞一己之快而浪费公共资源的投诉,该消停消停了。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5 22: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