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私人伴游变色情交易?律师解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近日,有媒体曝光部分色情交易伪装成高端私人伴游服务,大打“擦边球”,甚至有平台招募未成年女孩从事违法活动。中新网记者采访资深律师详细解读里面的法律陷阱。
如何识别伴游服务是否正规?
近年来,伴游或地陪服务项目日益受到大家关注,陪吃、陪玩、陪爬山等各项服务为消费者提供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滋生了部分灰色产业链。
据北京电视台报道,部分平台以“深度陪伴”“私密体验”为暗示,明码标价8000元单次至数万元“包夜”不等。更有平台收取高额VIP会员费“介绍”资源,抽成交易金额,从业者伪造空姐或模特身份,利用社交媒体发暴露照片为其引流,引诱低龄少女,让16岁少女误以为“兼职赚零花钱”,实则涉嫌违法。

记者搜索某伴游网站,主页显示多名年轻女性个人信息。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常莎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司法实践中,合法的伴游服务本质上属于劳务或服务合同关系,其核心特征体现为三方面:
一是服务内容明确且排除“性属性”,通常表现为陪同旅游、商务陪同、文化活动参与等具体行为,且需通过书面合同明确服务范围、时长与权责划分;
二是陪同人员具备相关资质,服务提供者若以机构名义运营,需取得旅行社或相关服务业资质,个人提供服务则需完成身份实名认证并留存记录;
三是报酬与服务价值对等,收费标准应符合市场行情,且支付凭证中不得出现“过夜费”“私密服务费”等暗示性表述。
而色情交易的认定则突破了形式外观的限制,聚焦于“钱色交易”的隐性对价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即便交易双方未明确提及“性服务”,只要存在以下情形即可认定为违法:
一是聊天记录、转账备注等间接证据形成完整链条,证明服务内容包含性行为约定,如出现“定制陪伴”“深度体验”等模糊话术且实际服务场所为私密酒店;
二是交易模式具有重复性与经营性,如通过固定话术引导客户续费,或组织多人轮班提供服务;
三是服务报酬与正常伴游市场价格存在显著偏离,当费用远超同类型正规服务时,可能被推定为包含性交易对价。
如何规避“假兼职”陷阱?
常莎提到,正规招聘首先需满足雇主主体资质可验证,即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招聘方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人力资源服务”。
其次岗位描述须具体明确,如“旅游陪同需协助制定行程、翻译沟通”,而非“轻松高薪、时间自由”等模糊表述。
最后是无不合理附加条件,凡是要求提供私密照片、接受单独酒店面试或缴纳“入职保证金”的,均可能涉嫌违法。
此外,平台方应有效甄别违规信息,防止信息扩散等。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常莎指出,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网络平台在伴游信息发布中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第一,各网络平台事前审核需对某些关键词进行过滤,对“高端伴游”“私人陪游”等敏感词进行拦截,并对发布者身份进行实名认证;第二是定期筛查图片、视频中的暴露性内容,对高频交易账号实施重点监控;最后是在接到相关举报后24小时内删除违法信息,并保存记录不少于6个月。
那么,如何警惕高端私人伴游服务沦为色情交易的温床?常莎建议,首先法律层面应将伴游服务纳入特种行业监管,要求平台备案服务细则并定期提交合规报告。其次,在技术层面应覆盖“实名认证”系统,实现服务全程留痕与可追溯。最后,教育层面需强化校园普法,通过典型案例解析“高薪兼职”背后的法律风险。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三管齐下,才能在遏制违法的同时,为合法服务业态预留发展空间,实现司法规制与社会治理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