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学术泰斗林培瑞 遭美国大学DEI迫害

京港台:2025-8-29 21:29| 来源:联合早报网 | 评论( 16 )  | 我来说几句


学术泰斗林培瑞 遭美国大学DEI迫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作者陶瑞:我前些日子收到一封邮件,写道:“我搬出大学办公室之前,工作人员进来搬走了一个文件柜,以及那台硬盘里保存着我所有研究、教学和通信数据的电脑,这些数据积累了三十多年。当我抱怨数据丢失时,系主任回信说,‘按照标准程序’,硬盘已被完全清除。对于一名学者来说,失去一生的资料是沉重的打击。你觉得我能起诉吗?”

  这封信来自一位我敬仰的学术老前辈,亦师亦友,当今学术界最有威望的汉学家之一林培瑞(Perry Link)教授。他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曾经访问中国,之后代表美国科学院与中国交流,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文化和时政。作为美国白人,他在全球华人(专题)中影响力颇大。这位见证中国几场政治运动狂潮的学者,没想到年逾八旬后,却在今年5月准备退休搬离大学办公室前,在工作多年的加州(专题)大学河滨分校,遭到极左的多元、均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简称DEI)风潮的迫害。

  我看到这封信时非常愤慨,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个“标准程序”,而是对一个学者的刻意羞辱,刻意破坏他30年来的学术资料。学校虽然拥有处置固定资产的权力,但并不意味着电脑或文件柜里的所有资料,都在法律上属于校方。

  其中有些内容属于学者的个人知识产权。从这个角度看,学校的做法可能严重违法。几乎没有离职学者会被学校强制删除电脑文件的惯例,通常只是要求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上交电脑等固定资产,并给予备份的时间和机会。

  但为什么学校会用这种下作的手段去迫害、羞辱一位德高望重、为学术和学校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学术泰斗呢?原因是林培瑞去年于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DEI守护者来追究我了》,讲述学校早前对他的迫害,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会议中反对看肤色招聘遭报复

  事情起因是他在学院教职招聘委员会中,反对在招聘年轻教师时只看肤色而非能力。他说了一句:“(候选人X)活泼且有魅力,是的,他是黑人,这很好,但我认为他的成熟度和经验没有达到我们顶尖候选人的水平。”结果就被学校打成“种族主义”,不仅被从招聘委员会除名,还遭到院长、校长等一众校领导人的针对,甚至被大学公审,威胁降薪、开除。对林培瑞的迫害,充分暴露身份政治在大学里如何被用来压制不同声音,并惩罚那些坚持学术原则的人。

  用“正确的身份”取代学术能力,让我联想到中国文革(专题)最黑暗的时刻。文革时讲的是“黑五类”或者“红五类”的“出身”,今天美国讲的是“肤色”,都是用人们天生不能改变的身份,来定义个人的努力和成就。

  这些极左运动都打着“平等”的旗号,结果却制造惨烈的压迫,尤其是针对所谓“政治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论。对少数族裔来说,DEI政策也是一种新的歧视:它将人仅仅简化为肤色,而不是认可个人的能力、成就与贡献。这完全违背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呼吁:“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不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来评价他们的国家。”

  林培瑞的遭遇并不是个案。曾经,乔治城大学两位教授课后私下聊天,一位说:“我很不愿意说这句话……但几乎每个学期,我都会困扰,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中很多是黑人……有些确实很优秀,但总有一些成绩特别差。”另一位不敢接话,只是点点头。这段对话被学生偷偷录像举报。说这句话的教授哪怕只是陈述了一个客观现象,一样被当作种族主义者而开除,另外那个没说话的教授竟然也被处分。

  这让我联想起文革时的“无言行右派”,个人不仅不能发表任何反动言论,连保持沉默的权利都没有:如果保持沉默,就是把对革命的刻骨仇恨深埋心底,一样要被批斗。

  法律规定招聘不能考虑种族因素

  还和文革一样,所谓的平权只是口号,真实目的是集权,是巩固权力的手段。自从美国大学推行DEI以来,大批学术能力平庸但身份“正确”的人被提拔为校领导人,最登峰造极的典范莫过于哈佛大学前校长克劳丁·盖伊。她只发表过11篇论文,还被发现大量抄袭。以她的学术成就,在一个正常的大学连副教授都难当上,但在人才辈出的哈佛,她却能扶摇直上,当上校长。原因在于她的身份“无比正确”:黑人、女性、海地难民的移民(专题)二代、非裔研究学者。随着这些年身份政治的歪风,她借掌管与DEI相关的行政权力而掌握教职员工的生杀大权,一路被提拔至校长。然而,她的拙劣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暴露无遗。当议员询问:呼吁灭绝犹太人是否违反校规?她给出不置可否的回答。当时与她一同出席听证会的还有麻省理工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她们也都没能正面作答。此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让公众彻底看清美国世界名校的虚伪与双标:对某些政治正确的种族,连事实都说不得;而对另一些群体,哪怕呼吁灭绝也不一定违反校规。

  最终,在全国声讨之下,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莉兹·马吉尔和哈佛校长盖伊先后辞职。但DEI这股文革歪风已在大学校园深耕多年,早已开花结果。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之所以如此针对林培瑞,也是因为他戳穿大学的虚伪。加州法律明文规定,学校不能在招生和招聘时考虑种族因素,但校方为了迎合DEI风气而知法犯法。

  正如《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的那句名言:“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林培瑞的“正确”,让校领导人无法原谅。就像《皇帝的新衣》,即使真相已被戳破,皇帝和文武百官也要硬着头皮把荒谬的游行继续下去。更何况,许多校领导人本身就是学术庸才,靠着身份政治爬上去;一旦挑战身份政治,改为选贤与能,那不就等于挑战他们自身的合法性?于是整个系统演变成腐烂的逆淘汰机制,甚至不惜使用“砸烂财产”这样黑社会下三滥手段,在林培瑞教授退休时,最后狠狠羞辱针对他一番。

  我虽然心理上希望林培瑞通过法律维权,但也知道其中的艰辛。学校管理层之所以敢公然无视法律,是因为他们受到学校法务部的庇护,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对付争议。对学者个人而言,维权的法律成本太高了,何况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即便学校败诉,代价也是由大学和纳税人承担,而管理者却毫发无损。

  我在给林培瑞教授的回信中写道:“他们也许能抹去你的数据,试图羞辱你,但他们永远无法抹去你的品格和你一生的学术成就。最终,我相信他们的恶行必将反噬自己。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征得他同意后,我决定把这件事分享给各位读者。

  作者是国际科技顾问、时评人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30 00: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