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第一所倒闭的美国顶尖大学:被AI干掉的

京港台:2025-9-2 02:56| 来源:谷雨星球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第一所倒闭的美国顶尖大学:被AI干掉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最近这几年,“在美国读着读着书,学校没了”这一幕接连上演,与过去十年相比,美国大学的倒闭数量正在直线增加,就算是百年高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就在最近,被誉为“翻译界哈佛”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也宣布倒闭,这一消息火速刷屏留学圈和翻译界..

  8月31日,一则新闻在全球头条和社交媒体刷屏:“世界三大顶级高级翻译学院之一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宣布2027年6月停招其唯一的研究生”。

  蒙特雷对大众来说并不熟悉,但在翻译界确实如雷贯耳,其被称为“翻译界的哈佛”。

  今年刚拿到offer的学生万万没想到,开学一周,就喜提学校倒闭,成了名副其实的“关门弟子”,校友们也竟成了“绝版毕业生”。

  根据官方通知,停办是因为这几年申请人数急剧下降,蒙特雷学院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的状况,“停办成为了唯一可行的财务选择”。

  早在2024年,我们就曾预测过英语即将成为被AI淘汰的第一个专业,在全网创下了近百万的阅读。

  而这一天不仅提前来到,甚至直接“干掉了”一所世界顶级翻译学院。就像一位毕业生所说的,“刷到这个惊天消息,心中有一种大厦将倾,灯塔已灭的怅然”。

  

  蒙特雷学院坐落在加州(专题)一号公路旁的海滨小镇,面朝太平洋,背靠青山,环境特别好。

  而在这个算法重塑一切的时代,传统教育格局已经开始重新洗牌,谁又能聊到,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呢?

  

  

  在全世界学翻译的人心中,蒙特雷学院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它与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口译学院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翻译学院”,也是“翻译界的哈佛”。

  最特别的一点,是蒙特雷与全球排名第五的顶级文理学院明德学院的关系。

  它成立于1955年,前身是蒙特雷外国语学院,2005年与明德学院结盟,2010年正式并入成为其研究生院,进行了强强联合。

  

  真正让蒙特雷学院成为“白月光”的,是它培养出的杰出校友。

  有很多人获得“福布莱特计划学者”称号,这是美国最具声望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之一,竞争异常激烈,获得者在蒙特雷学院还能获得25%(每年1.2万美元)的奖学金。

  蒙特雷学院的毕业生,广泛服务于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政治外交舞台上的关键人物。在重要的国际会议和谈判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蒙特雷校友的身影。

  蒙特雷校友代表着翻译和国际事务领域的最高水准,最强的是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但这样的辉煌背后,也埋下了今日关停的种子。

  有校友遗憾地说,造成蒙特雷学院的危机之一“招生太少”,其实和“严进严出”的招生政策相关,从不为了赚钱而放宽标准。

  截至2023年,蒙特雷学院的总注册人数为503名,其中全日制学生为391名。

  根据校方在2025年的公告,当前的注册人数约为 440名,远低于最初设定的850名全日制学生目标。

  

  蒙特雷学院的硕士项目,课业压力很大,有中国留学生(专题)就说“紧凑到喘不上气的课程设置、严苛到让人有焦虑症的跳级/期末考试”。

  这是因为翻译与口译专业的录取极其苛刻,不仅要求申请者具备出色的双语能力,还要通过层层筛选和严格的面试,限制了招生人数,加之全球大流行后报考人数持续下降,影响很大。

  而且不像其他私立大学,蒙特雷校友的捐款“占整个明德学院不到百分之一”。作为文理学院,明德学院与MIIS的协同效应也严重不足。

  当市场需求萎缩时,这种脆弱的财务结构立刻暴露了问题。

  目前,学院仍在运行的项目包括网络安全、本地化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等在线学位项目,以及詹姆斯·马丁防扩散研究中心等自给自足的研究机构。也有消息称会被合并到其他大学如斯坦福等。

  但这些残存的项目,或许已经无法挽回翻译学院关停的命运。

  

  社交媒体讨论热闹。

  

  更大的原因是AI的冲击。

  有数据发现,AI翻译效率提高近9倍,成本平均降低90%以上。2024年,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新增AI翻译作品超过2000部,同比增长20倍。在热销榜前100的作品中,AI翻译的作品占比超过四成。

  就连一向被认为门槛很高的垂直领域,大模型的部署更是致命一击。

  金融、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的AI翻译,掌握了行业专业知识和语言模式,能自如应对跨境电商、多语种客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等场景。

  更不要说,已经能熟练“读图”的AI,早已装上眼睛,将图片内容翻译成各种语言。

  有业内人士就说,传统翻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屠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大模型影响。且“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越高的职业,招聘量下降越明显,要求也提高了很多。

  换句话说,因为AI而找不到工作的翻译人员正在增加,很多人都被迫转行。

  

  更残酷的是,人工翻译的工作模式已经彻底改变,直接将现有翻译者收入腰斩。

  86.67%的受访者认为“大模型初译+人工保障”将成为主流模式,翻译者的角色从创造者沦为校对员。

  《界面新闻》曾采访过一位资深翻译从业者:“AI正在冲击整个翻译行业。在AI出现后的一两年里,市场上需求的纯人工翻译岗位急剧下降,MTPE(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越来越多。”

  这也大幅压低了翻译价格。

  “一年半前,千字50元的单价是她勉强能接受的价格,然而市场价格之后一路下滑,从50元降至30元,30元的单价现在都难以找到了”。

  还有兼职西班牙语短剧翻译的李同学,她在西班牙读博士,短剧翻译是她平时的外快来源之一。一年内,她经历了行业报价的快速下滑,薪资缩水了三分之二。

  “去年11月,每分钟15元;到今年1月,降到了10元;后来每分钟5元的单子到处都是”。

  

  ■两位牛津大学学者的研究:2004到2025年,搜索“翻译者”与“谷歌翻译”的人数对比

  工作机会少,收入降低,市场需求的极速缩水,自然也击退了不少本想学翻译、语言专业的学生们,大学招生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早在蒙特雷学院之前,语言学院的关停潮已经开始。

  2023年,西弗吉尼亚大学,宣布将取消所有外语和创意写作课程,并解雇约7%的教职员工。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园内英语专业的人数就已经从 953 人减少到 578 人。

  这所大学拥有 71 名终身教授英语教师,其中包括 11 名莎士比亚学者,对于喜爱英语文学的学生来说,它被认为是一处福地。

  而且2021 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教授获得两项普利策奖,比美国任何其他英语系都多。

  据《高等教育内参》2024年5月报道,美国减了31个语言旗舰项目中的13个,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失去资金支持。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专题)近几年都有密集的语言项目被取消。

  

  

  自从AI到来后,我们听了太多“坏”消息。

  从哈佛和斯坦福MBA找不到工作,到美国本科生失业率“有史以来首次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AI代替了大量入门级工作。

  但我们始终相信:所有的终点,都只是下一场变革的起点。

  不难预知,未来类似纯“工具化”的专业会越来越少,倒闭的越来越多,但AI也带来了新的机会,新增了不少“复合型AI+人才”的工作机会。

  如常有人说会被AI取代的法律行业,哈佛法学院的学者在一份2025年的研究中,对10所顶尖律所合伙人进行了访谈,发现用了AI后“反而招募了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员工队伍”。

  语言行业也是如此。蒙特雷学院的关停,让我更加确信了一件事——当AI能够胜任绝大部分翻译工作时,我们或许不再那么需要一个以严苛门槛为核心的精英教育体系,来为翻译语言人才进行认证,工业革命时代下人才输送流水线已经不再管用了。

  但往好处看,AI正在打破象牙塔的壁垒,让优质的语言资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交还给每一个对此真正感兴趣的人。

  

  未来3-5年,因为AI而新增的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蒙特雷学院的关停更像是一面镜子。一方面是对习以为常教育模式的告别,另一方面,它绝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

  刚拿下科幻届最高文学奖的《巴别塔》(Babel: An Arcane History),就讲述了一个和翻译有关的故事。

  故事中虚构了一个十九世纪末期的大英帝国,拥有一个被称为巴别塔的世界翻译中心,这里同时也是帝国不断征服世界的引擎。

  核心主轴就是,语言以及翻译,任何语言的意思都无法百分百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们可以使用“通用翻译器”,但依然“无法理解他们文化的隐喻”。

  一如我们确实拥有了更强大的翻译工具,但翻译并不是外语学习的全部,与其说外语的学习是从一门语言转译到另一门语言,我们更像是在重新接触一个全新的文化,以及分歧。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

  当语言不再是壁垒后,我们反倒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去拓宽“世界的界限”。

  

  回望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同样的恐慌。印刷术让抄写员失业,工业革命让手工匠人恐惧,计算机让打字员消失。每一次人们都以为末日来临。

  但人类不仅安然走到了今天,还变得更加智能。

  人类对变化的进化能力始终超出了想象——

  在我们熟悉的教育里,教育系统将复杂的人简单化和工具化,满足了彼时社会对于大批实用人才“螺丝刀”的需求。但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变了。

  越来越多家长们也看见了这种改变,鼓励孩子去拥抱那些曾经需要被大刀剪掉的能力,如丰富的情感、复杂的文化理解力,以及跳出常规的个性化等等。

  可惜的是,每次在这样的新闻下,还有很多人在说:“那就不用学英文了”、“反正学不过AI,为什么还要学习?”

  这反倒是让自己被动地站在了时代的另一边,将主动进化的权力拱手还给了机器。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2 05: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