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00后留子回国当家教:一周2天班 月入5万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最近《人物》杂志发了一篇“中产父母,高价抢大学生带娃”的文章,说大学生带娃成为“知识经济”的蓝海:陪玩象棋算时薪;早教还可以蹭一顿住家晚餐;如果英语能力突出,有过硬的学历背景,价格还能网上再拔…
其中有一位新加坡留学生(专题)暑期回国找兼职,开出的时薪时每小时380元,结果有家长直接开出5000元一天的高价,周末两天便是1万元。即便是只周末工作,月薪4万不是梦……这是让多少985/211应届毕业生都垂涎的薪资。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教育/培训/院校成为海归(专题)就业的岗位有限行业,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咨询、贸易等热门行业。而留学顾问、英语教师、出国留学考试培训讲师等职业尤为热门,远超跨境电商运营、海外市场拓展、新媒体运营等职业。

记得几年前爸爸真棒曾写过一篇“花几百万出国留学,最后都成了留学中介”的文章,当时很多人对于留学中介的职业还是“嗤之以鼻”,更别提当家庭教师了。如今却成为了就业香饽饽。谈及原因:
一方面,留学生群体凭借语言优势、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在高端家教市场中非常受欢迎。
另一方面,职业瓶颈、安全保障、身心俱疲等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留学生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让留学生又爱又恨又无奈的高端家庭教师这一赛道。
甚至我们身边不少准高三、大一的学生早已把职业规划定在做教育,毕竟“时间自由,薪资却十分可观”,连自己在小红书里做KOL招生的思路都已经想好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几位留学生做家教的故事。来讨论这个留学生就业的新现象。

一位在美国藤校留学的中国留学生Maggie,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她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通过教授古琴和全科辅导,月收入稳定在5万元左右。
可能她的父母也没有想到,从小培养的兴趣居然真能够成为孩子的赚钱路径。
最初,她通过学校民乐社团获得古琴家教机会,时薪高达500美元(约合人民币(专题)3600元)。雇主是当地华人(专题)富豪家庭,希望孩子传承中华文化。
随着教学深入,家长进一步邀请她辅导高中全科课程,并分享藤校申请经验,时薪提升至7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40元)。
通过口碑传播,她陆续承接多个高端家庭的家教需求,工作日每晚授课3-4小时,周末额外安排课程,收入结构多元化。
不过对于这位学生而言,家教只是她学习之外的兼职,用来cover留学生活花销,未来还是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以在国外学习古琴为例,在社交软件上可以搜到有人求学有人教学
也有留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家教,毕竟这个年代斯坦福普林斯顿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
另一位是就读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硕士Johnny,他回国后,一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无奈之下,他选择担任住家教师,月薪5.3万元。
相比于其他应届毕业生,Johnny的工资可以说非常高,但他的工作内容远超传统家教范畴,涵盖孩子的饮食搭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比如,通过露营观察昆虫教授自然知识,带孩子骑马、冲浪进行体育训练,甚至安排国际旅行学习地理文化。
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深受高收入家庭青睐,雇主不仅支付高薪,还为其提供了独立办公室和考证支持。

社交平台上有各种家长发布来自全国各地需要住家留学老师的信息
去年,《深圳富人家庭里的外包妈妈:月薪3万,住豪宅》一文爆火,揭开了豪门家教这个职业,薪资5000到5万不等,也有每年收几十万的超高端家教,包含开家长会,一对一辅导英语,规划兴趣与专业,陪同夏校等等服务。
此外,还有海外留学生利用寒暑假,给当地华人教授中文。比如一位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Annie,利用寒暑假,主动找到一家专门给高净值家庭推荐家教老师的机构,通过教授IB课程和中文,每月可收入4.8万元。

相比于国内985/211学霸,家教时薪200-300,为什么中产家庭溢价5-10倍来请留学生当家教呢?留学生高收入背后有以下核心竞争力:
* 第一,是留学生的多国语言与文化优势。
不少留学生的发音和用词更贴近母语者,能有效提升被辅导孩子的口语和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时时陪在身边,在生活中学习外语。
同时,他们对留学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有深入了解,可以给孩子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 第二,聘用他们的高端家庭大多孩子也学的国际课程,所以留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升学背景能更精准地对上。
IB的学生找IB的留学生辅导,未来想申请剑桥数学专业的学生找剑桥数学的毕业生辅导,还能省去培训和留学机构的钱。部分留学生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提供学术竞赛指导或科研项目辅导,甚至还自带海外教授人脉资源。
比如,向孩子介绍外国教授或者科研项目资源,这类“学术+人脉”的双重赋能是留学生的巨大优势。
教育中介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留学生家教订单量同比增长180%,其中70%订单要求“多学科教学”和“留学规划联动教学”。而留学生恰好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升学建议,如美国藤校的申请策略、英国私校的面试技巧等。
* 第三,高端家庭对教育的需求已从“提分”转向“全人培养”和“贴心陪伴”。
例如,帝国理工硕士Johnny通过设计露营、旅行等实践活动,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这种模式不仅提升学习效果,还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
此外,留学生的年龄与学生更接近,容易建立信任关系,增强教学互动效果。
* 第四,这也是培训机构大量倒闭,外教离职率高,在职中教又不能进行补习等一系列市场环境的因素,造成了留学生家教火热的需求。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锐减,高收入群体通过“住家家教”“高端家政”等名义继续为孩子找帮手。
据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家教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其中高端细分领域年增长率超25%,留学生家教占据该市场30%以上份额,客户中70%来自年收入百万以上家庭。
尤其是顶尖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家教,通过高净值客户自带的圈层和口碑传播,较易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这里要分成两类情况:
一类是留学生还在外国留学期间当家教;
一类是毕业回国以后。
先说说第一类。在外国当家教时,留学生须注意各国法律限制。例如--
韩国法律明确禁止留学生从事家教,违规者可能面临罚款或遣返;
英国允许留学生每周工作20小时;
澳大利亚允许每周工作40小时(不同类型签证存在差异),但都需申请税号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此外,在读留学生也不能舍本逐末,耽误学业。高收入家教往往需投入大量时间,留学生最好制定好详细时间表,优先保障学术任务。
第二类回国后的留学生在找家教类的工作时,首先面临的是就业保障的问题。高端家教行业处于“灰色地带”。
根据《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家庭教师未被纳入正式监管范畴,使得从业者权益保障长期处于模糊状态。
比如,90%以上的家教从业者未缴纳社保,医疗、养老等五险一金。典型的住家教师工作日从清晨6点开始,包括全天候待命的要求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消失。
入职时约定“每周工作40小时”,实际却得给孩子当司机、翻译、心理咨询师,甚至还要协调家政保姆等额外工作,日均工作超12小时且无加班费。
住家家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非常强的工作,常常令人身心俱疲。

其次,转行很难,职业天花板很低。
社交媒体上,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留学生诉苦,她发现在连续服务三个家庭后,简历上的“家庭教师”经历成为转行HR的障碍,LinkedIn上的求职申请屡屡石沉大海。
教育中介数据显示,仅有12%的留学生家教在工作两年后成功转型为教育机构管理者或课程设计师,多数人被迫在不同家庭间辗转,当来当去都是家教老师,很难感到自己职业生涯有很大进步。
再者,许多留学生本身家境也都算得上中产,都是爸妈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但为了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他们不得不从“精英”变成了“服务者”——家庭教师这个岗位常被雇主视为“高级佣人”。
平时需向雇主,甚至管家、秘书汇报工作,这种“主仆关系”使得不少心高气傲的留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
更不用说,留学生群体内部存在“家教=职业失败”的刻板印象。留学生社群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从事家教会影响婚恋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女性从业者更容易被贴上“缺乏职业野心”的标签。这也让当家教的留学生们“不好意思”再见过去的留学生朋友。

最后,我们也要聊聊雇主家长在聘用留学生家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定要家教老师提供学历证明、留学签证等材料,验证身份真实性。另外,家长还要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费用标准,提前说好双方权责,避免纠纷。
在实际上课期间,要跟家教老师和孩子保持沟通,及时发现家教的问题,及时更换师资。
「 写在后面的话 」
留学生家教月入四五万的现象,既说明了留学生经过自己在国外摸爬滚打之后,综合素质能力都被锻炼出来了,也说明了其他高薪的工作就业不易。
既显示了高端教育市场仍有很大缺口,又反映出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尚无法全面保护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权益。
国际化的高端家教行业想要持续发展,需要从业者在专业能力、合规意识和价值理念上不断突破,同时也得提高家长对教育价值的理性认知。
随着国际化教育的普及,留学生家教有望成为连接中外教育资源的重要桥梁,推动高端家教市场向更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你看来,留学生做家教值得吗?